歡迎訂閱 小寶貝媽媽經 新聞推播。

請點選「訂閱」後,再點擊「允許」即可完成網頁新聞推播訂閱!

分享

終於知道,為什麼孩子在學校和家裡判若兩人了

常有父母抱怨,孩子在學校和在家時判若兩人:
在學校裡,自己吃飯、穿衣,按時睡覺,和小朋友們友好相處;
可一回家就完全變了個樣兒,任性耍賴,胡攪蠻纏。

那麼,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兩種情況呢?

其實,問題出現在家長自己身上。
學校開放日看到自家孩子是這樣的。

在家的時候是這樣的。

孩子為什麼會變成“兩面派”
究其原因不難發現,學校有一套系統、固定的規章制度,而且這些規章制度都帶有強制性,任何人都不允許例外,幼兒在長期遵守的過程中,心理上形成了定勢,從而轉化成一種習慣行為。

而在家就不同了,沒有各種規定的約束,加上孩子一哭鬧,家長就容易妥協,孩子完全不需要自我控制,所以就變得不聽話了。

沒有規矩,不成方圓家庭應該制定一些簡單、必要的規定,讓幼兒從小在有規律的生活中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並學會自我控制。

家規可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建立生活規律
家長要根據孩子的年齡制定一份作息時間表,把孩子一天的生活作出科學合理的安排,起床、睡覺、吃飯、學習、戶外活動都應有一個相對固定的時間。

作息時間一旦確定就要嚴格執行,長期堅持,不要因為家裡來了客人或大人有活動就隨意擾亂孩子的生活規律。

當然,特殊情況下,比如節日、生日時,可以允許孩子自由一些,但事先必須申明原因和具體要求,讓孩子明白這是特殊緣故,不至於在平日也提出要求而破壞常規。

2、制定行為準則
家長可將良好的行為舉止制定成必須遵守的行為準則,讓孩子通過反復執行內化成一種自然而然的習慣性行為。

例如:吃飯之前要洗手;吃飯時要坐在固定的位置,不許亂跑或邊吃邊玩;孩子長到可以上桌了,應要求他等大人到齊後一起開飯;

喜歡的菜不能拉到自己面前;每次要吃完自己的一份飯菜,吃完後把碗筷、椅子放好。

玩具、看過的書要及時整理歸位;未經允許不能亂動大人的東西;家裡的電源插座、危險物品要教孩子識別,禁止接觸。

家中來客要懂禮貌,大人說話不插嘴,客人面前不哭鬧,樂意把玩具、食品拿出來與小客人一同分享;

隨父母外出做客要主動叫人、問好,不大聲喧嘩,接受禮物、食品要道謝,不得到主人許可不亂動人家的東西,絕對禁止隨便開人家的抽屜。

尊重長輩,與長輩見面要主動打招呼。做遊戲、下棋要遵守既定的規則,不能因為怕輸而耍賴。

3、提出勞動要求
勞動不僅能使孩子增長知識、鍛煉意志、增強責任心,而且可以培養孩子做事有始有終、尊重他人勞動等良好品質。

孩子勞動應從自我服務開始,從小要求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一般來說,3歲學會用匙吃飯、穿脫襪子、收拾玩具;

4歲學會刷牙洗臉、穿脫衣褲、系鞋帶;5歲學會用筷子吃飯、整理自己的抽屜。

另外,可視孩子的年齡大小規定他參加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勞動,例如:2歲的幼兒可以幫大人拿遞小物品;

3、4歲的孩子可以分筷子、端飯;5、6歲的孩子可以折衣服、疊被子、買小商品等。

孩子樂意做事,而且非常負責,但由於能力和經驗的不足,常常會好心辦壞事,

因此,培養幼兒勞動不有操之過急,要有耐心,多指導,多鼓勵,千萬別說“幫倒忙”、“越幫越忙”之類的話打擊的孩子的自信心。

立家規,應遵循以下原則:
① 符合孩子的年齡特點,力所能及;
② 循序漸進,不要一下子太多,孩子記不住;
③ 標準一致,不可朝令夕改,讓孩子無所適從;
④ 堅持不懈,使孩子習慣成自然;
⑤ 以身作則,為孩子樹立好榜樣。

你可能還想看更多...
什麼樣的父母,養出來的女兒會是“渣男絕緣體”?
你家孩子到飯點就「愛吃不吃」嗎?那些愛吃飯的孩子,早早都做到了「這1點」!
「兒子,我為什麼逼你做家務?」婆婆媽媽〝三觀正〞是一個家庭最大的福氣!!

{DM_AfterContent}
Reference:
  • TAG:

精選好文

{DM_BeforeComment}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