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訂閱 小寶貝媽媽經 新聞推播。

請點選「訂閱」後,再點擊「允許」即可完成網頁新聞推播訂閱!

分享

告訴孩子:“真正的高貴不是出身,而是教養” 窮養、富養不如有教養

有過這麼一個故事:
一個失去了下肢的乞丐老人在街上乞討,
路人紛紛側目,有人心生憐憫,
順手掏出一塊錢就丟給了乞丐,動作嫺熟。
而有個衣裳華貴的女人,妝容精緻,
她背著大包小包,停了停腳步,她想掏錢,卻騰不出手。
於是,就蹲了下來,讓乞丐從她衣服裡面掏出了一張10元的鈔票,
那個乞丐的手髒的不能再黑,而女人卻不介意。
然後站起來,急衝衝的離開了。

其實,這是一個很簡單的故事,
路人以扔的動作顯得很高貴,他們以為是施捨是恩賜,
而事實上是一種狹隘的目光與偏見。
而那個女人一蹲,就蹲出了她的教養,可敬,可愛。
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曾說過:
在人類心靈的花園中,最質樸
最美麗和最平凡的花朵就是人的教養。
教養,是立足之本
真正高貴的不是出身,是教養。
教養,是培養孩子成人的靈魂,
是教育孩子成材的基礎,
只想通過窮養或富養的捷徑,劍走偏鋒。

看似奇巧,自以為可以出奇制勝,
其結果,往往事與願違,功虧一簣。
有教養的人必然是懂得自尊與尊重他人的人,
是衣著舉止得體、知書達理、做事有分寸的人。
在生活中他們就好像陽光,帶給人溫暖和幸福,
相處起來更讓人覺得舒服,更能贏得別人的認可和尊重。
對於父母而言,當你每天討論窮養、富養的時候,
其實都不如教養來得實在,無教養寸步難行。
教養是一筆珍貴的財富,與其給孩子留下財富,
不如把孩子變成財富。
所以,教養是父母給孩子最好的禮物。
良好的教養,才是孩子立足的根本。

很多人常說,
怎樣判斷一個人有沒有教養呢?
好像很難。其實也不難,
一個人有沒有教養,就看他得意時的姿態。
有的人取得一點小成就,
或者一點點虛妄的名聲就飄飄然,
開始吹噓自己、看不起其他的人;
有的人面對比自己地位低的人,
總是一副居高臨下的姿態。
這樣的人,你會覺得他有教養嗎?
古來,成功之士大多懷有謙遜之心,
比如:不恥下問的孔子、三顧茅廬的劉備、韜光養晦的曾國藩。
謙虛謹慎,其實也是一種美德和修養,希望你我都能有。

教養,讓你跟別人不一樣
教養跟窮富無關。
飛法國的頭等艙上也有沒教養的行為,
偏遠鄉村的田埂上人們也知道禮義廉恥。
所謂教養,簡單了說,
就是不管你的出身和背景,
都努力做個更好一點的人。
農民工擔心自己弄髒了地鐵的椅子,
席地而坐,是教養;
小朋友不小心打破了鄰居家的花盆,
在門口等了主人一整天就為了說一句“對不起”,是教養;
爸爸媽媽從來不在老人和孩子的面前吵架,是教養。

教養像是萬物復蘇的春天,
給人帶來百花齊放的美好享受,
又像是高溫炎熱的夏天,
讓人感受到火辣辣的熱情。
然而現實中,我們的教育只灌輸知識,不培養氣質;
只注重有形的考核指標,不看重無形的心靈塑造。
易中天就曾經批評:教育的目標是“望子成龍”,
標準是“成王敗寇”,方法是“死記硬背”,
手段是“不斷施壓”。
至於孩子們是否真實,善良,沒有人去想。
這樣的教育,培養的是“為己”的人:
通過努力的考試,獲取更多混跡社會的憑據。

無微不至的教養,
在你不經意間,也能洩露出你的靈魂;
在你卑微的時候,也能彰顯你的貴族氣質。
被稱為“中國最後的貴族”的郭婉瑩,
直到臨死前的一天,還要求自己無論如何都要穿旗袍。
文革期間,她能彎下高貴的頭顱去洗又髒又臭的廁所,
但決不允許自己的妝容出現一點馬虎,
用煤球爐蒸出帶有彼得堡風味的西式蛋糕,
看書甚至要用鑷子翻書頁。

畢淑敏說:“教養是細水長流的,
具有某種堅定的流向和既定的軌道性。”
它是後天養成的品質,但一旦養成,
就深植於我們的骨髓。
無論在什麼時候,展現我們的教養,
等於展現我們靈魂的模樣。
教養不僅僅是發乎其外、如何待人接物的姿態;
實際上是“為己”與“為人”的結合,
正如有人總結過的:讓別人舒服,讓自己不憋屈。

當你需要吵吵嚷嚷向別人表現自己的教養之時,
其實你已經沒什麼教養;
而當你自信于自己的行為舉止,
乃至生活方式、應世觀念,
你無往而不是在表演教養,
這就是所謂從心所欲的境界。

{DM_AfterContent}
Reference:育兒說
  • TAG:

精選好文

{DM_BeforeComment}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