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訂閱 小寶貝媽媽經 新聞推播。

請點選「訂閱」後,再點擊「允許」即可完成網頁新聞推播訂閱!

分享

不用當虎媽每天嚴厲教育,只要做到3件事,也能教出「哈佛」的孩子

“成功的家教造就成功的孩子,失敗的家教造就失敗的孩子”,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家庭教育對孩子的成長有著決定性作用。

每個孩子的教育都是從小培養,
無論是學習還是習慣,抑或是興趣愛好以及素養,
點點滴滴都從生活中累積起來的。

「單位實在太忙了,想要拼事業,就不可能兼顧好家庭。」
「我也想多陪孩子呀,可老公賺那麼一點錢,怎麼能養活我們一家人。」
「生完孩子兩年又回去上班了,教育孩子那麼燒錢,不工作怎麼能行。」

都知道教育孩子很重要,可有時候家庭跟事業真的很難兼顧好。
不拼事業,沒有錢養家;
想要多一點時間陪孩子,就不得不放棄工作。
家庭跟事業如何雙全,這是一個很難的問題。

可就是有聰明的父母,職場上像永動機,
還能在事業和家庭之間不停地穿梭,
見縫插針地把時間利用優化到了極點。

美國前總統歐巴馬,在他任職總統的八年間,工作繁忙。
可是工作再忙,他也絲毫不放鬆對女兒的教育。
去年,他的大女兒去了哈佛讀大學。

歐巴馬還曾驕傲地說,即使在長達21個月的總統選舉中,
自己也從來沒有缺席過一次女兒的家長會。
他不是真的有那麼多時間,而是他知道該如何選擇。

聰明的父母都是“有所為有所不為”,
更準確的說,他們只需要做好三件事。

我們不一定要培養每個孩子都上哈佛,
但是這位媽媽的教育經驗非常值得分享:

讓孩子學會管理時間;

讓孩子做自己喜歡的事並堅持;

自立。說的容易做起來難,一起共勉!

兒子以優異的成績被哈佛錄取,
這位成功的媽媽,竟然不是狼父虎媽,
她給予了孩子充分的自由,從小只要求孩子做到這三件事:

1.讓孩子養成管理時間的習慣

從孩子上幼稚園起,她就有意讓孩子
自己安排做作業、安排洗澡、安排玩耍的時間,
她還在孩子房間貼上了每週計畫表,

但計畫表讓孩子自己填寫,而不是父母幫忙安排。
孩子天性愛玩,所以一開始,時間表的制定磕磕碰碰,
孩子有時候懶沒填寫,或者有時候填的全是玩耍的專案,讓父母哭笑不得。

但由於媽媽的引導和堅持,
孩子從一年級起,已經懂得勞逸結合,
制定出的時間表讓父母都自歎不如。

所以,孩子從沒出現過作業做不完,
或者沒時間玩耍的情況。

2.讓孩子做自己喜歡的事情,並且堅持下去

她覺得,興趣是最好的老師,
所以她從來不強迫孩子做任何違背他意願的事情,
小到穿衣服的款式顏色,
大到孩子選擇初中、高中,都是由孩子自己選擇。

一年級時,孩子表示喜歡畫畫,
所以她二話不說,就讓孩子上了畫畫興趣班,
有空的時候孩子就會畫個不停,媽媽從沒督促提醒。

但是,幼年時期的孩子,注意力不足,
所以她的兒子偶爾也會存在“三天打魚,兩天曬網”的情況,
每當這時候,她會跟孩子講一些“堅持”促進“成功”的小故事、
讓孩子觀看有關勵志動畫片、甚至告訴他關於成功畫家的事蹟,
但是從沒強迫。所以孩子的畫畫興趣一直保留到現在,
他在哈佛攻讀的課程也是美術。

所以她認為,“喜歡” “堅持”,是培養優秀孩子的基礎。

3.讓孩子除了自立還是自立

從小,她就有意識地培養孩子自立,
2歲時,她的兒子已經懂得自己穿衣服、吃飯、睡覺。

她認為,自立的孩子有自己的想法,
所以如何學習、挑選什麼課程都有自己的主見,
孩子會自己決定明天的課程是否需要預習、
學習落後了會自己決定是否週末請教同學或參加補習班。

作為媽媽,她從來沒在孩子面前表露過對孩子的學習失望或者滿意,
更沒有建議過孩子如何學習、要考多少分,
因為父母的態度會給孩子造成壓力。

所以,孩子從小就認為,學習是自己的事情,
學習是為了自己,而不是為了父母,
學習好不好,影響的是自己,而不是父母。

有遠見的父母,都會在孩子事情沒做好的時候,
發掘其中的積極因素,並和孩子一起找方法,而不是一味地否定。

最好的教育,從來就不是孩子一個人的孤軍奮鬥,而需要父母帶頭衝鋒。
你的言行就是無聲的老師,尤其在孩子成年之前,影響更是潛移默化。
所以,如果想要孩子成為"別人家的孩子",請先成為"別人家的父母"。

{DM_AfterContent}
Reference:
  • TAG:

精選好文

{DM_BeforeComment}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