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訂閱 小寶貝媽媽經 新聞推播。

請點選「訂閱」後,再點擊「允許」即可完成網頁新聞推播訂閱!

分享

孩子執行力差,叫半天都不動,可能是你沒用對方法

養過娃的人都知道,要讓孩子"聽話",是一件多麼累人的事。
尤其是隨著孩子越長越大,支使他做一些小事情都費勁的很,

比如讓他洗手,得督促好幾遍才動彈,
吃飯的時候喊他吃飯,喊還幾遍都當作沒聽見,繼續玩自己的,
晚上睡覺的時候,更是難伺候,讓他上床睡覺他卻裝聾作啞,
一會要看書一會要看動畫片,就是不睡覺,這也讓多少家長為這熊孩子操碎了心!

養過娃的人都知道,要讓孩子“聽話”,是一件多麼累人的事。
“寶寶,到家了要先洗手”“不好,我要先玩!”
“寶寶,該吃飯了”“我不餓,我不要吃!”
“寶寶,到時間睡覺了”“不好,我還要看動畫片!”
真的是每一個要求提出去,都有被孩子否定的可能。

不過,雖然孩子有他的小脾氣,我們做家長的也可以有我們的小智慧。
同樣的要求,只要換個說法,孩子就更容易接受了。

01讓孩子聽話的秘密:沉錨效應

怎麼換個說法,給孩子提要求呢?
在回答這個問題前,小樣媽先給大家講個故事。
從前有一家漢堡店,店裡有兩個收銀員,我們姑且叫他A店員和B店員。
雖然顧客點餐是隨機選擇的,哪個隊伍短就往哪邊排,
但奇怪的是,A店員每個月的營業額都比B店員高。

到底是怎麼回事呢?
原來,每次給客人點完餐,
A店員都會問一句,“你要加1個煎蛋,還是2個煎蛋?”
所以跟A店員點餐的顧客,大部分都會選擇加蛋。
而B店員點完餐後,只是問客人“你要加一個煎蛋嗎?”
所以B店員的客人有的選擇加蛋,有的就不加了。

A店員在這裡用了一個心理學的效應:沉錨效應。
也就是說,我們人在做決定時,會受到先前資訊的影響。
就像沉入海底的錨,會把我們的想法固定在某個地方。

A店員把客人的想法固定在1個蛋和2個蛋之間,
而不是加蛋和不加蛋之間,他的營業額自然就比B店員高了。
同樣的,我們在給孩子提要求時,也可以用這個效應來影響孩子的決定。

比如叫他洗手,我們不要問“好不好”“行不行”
這類輕易就能否定的問題,而是應該問:
“寶貝,你想用肥皂洗手,還是青蛙洗手液洗手?”
越小的孩子,越容易在你給的2個選項中做選擇。

又比如,孩子不肯睡覺,你不要問他“我們睡覺了好不好?”而是應該問:
“你想聽媽媽唱寶寶睡,還是小星星?”
孩子做出選擇後,我們就可以關燈陪孩子躺下,
然後一邊唱歌,一邊陪孩子進入夢鄉。

在用這招的時候,爸爸媽媽要注意這樣幾點。

1)你不想執行的選項,就不要說給孩子聽

比如你不想給孩子刷牙,就不要問“你要爸爸給你刷牙,還是媽媽給你刷牙?”

2)保證選項裡有一個是孩子喜歡的

比如前面提到的青蛙洗手液,孩子很喜歡用它洗手,那這招就會比較靈驗。

3)要尊重孩子做出的選擇

比如出門前,讓孩子在2件衣服裡選一件,
孩子選好了,你就不要再說“這件不好看,還是穿那件吧”這樣的話。

不僅會很打擊孩子的積極性,也會讓你的這招“沉錨效應”徹底失效。

02自己做決定,讓孩子變的更獨立

讓孩子做選擇的這個方法,為什麼會這麼有效呢?
除了前面提到的沉錨效應,還有一個原因,就是滿足了孩子自己做主的心理需求。
尤其是1-3歲的孩子,他們在這個階段的成長任務,就是培養自主性。
所以你會發現,孩子1歲後,什麼事都想自己來。

想自己吃飯,自己脫鞋,自己扔尿不濕。
大人要幫忙,他還會跟你著急、發脾氣。
在這個階段,如果我們能尊重孩子的自主性需求,
給他機會自己做事,同時多鼓勵,少批評。
那麼經過幾個月的練習,孩子不僅能慢慢的把事做好,
為你減輕不少負擔,還能培養起自信、獨立、願意接受挑戰的優秀品質。

但反過來,如果家長事事包辦,還經常批評孩子做事做不好。
時間一長,孩子就會失去自己做事的動力,變得自卑、依賴性強、害怕面對挑戰。
其實生活中,到處都是讓孩子練習做決定,學習獨立的機會。

比如孩子每天都要穿衣服吧。
我們可以在前一天晚上,選出2套衣服,
展開後擺放在寶寶的床上,讓他自己選一套。

經過不斷的練習,我們可以逐漸的把選衣服、穿衣服、折衣服的工作移交給孩子。
由於在這個過程中,孩子是可以自己說了算的
,所以相比命令式的指令,孩子會更容易接受,也更享受這個“長大”的過程。

03練習做選擇,讓孩子更果斷

讓孩子做選擇,除了能讓他更聽話,更獨立外,
還有一個好處,就是能讓他在做決策的時候,變的更果斷。
小樣媽是個很不果斷的人。每次買個奶茶,
我都會看很久的功能表,糾結到底要選哪個口味。

表面上,我只是想的比較多,做決定比較慢。
但在這個背後,其實隱藏著我不夠自信、害怕選錯、沒有信心承擔後果的心理。
究其原因,就是因為我從小都習慣了別人幫我做選擇。
所以當我真的有機會自己選時,我已經不會選了。

其實選擇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我們要在大腦裡權衡利弊,分析不同的後果,經過一番計算後,才能得出最後的決定。
這個過程很複雜,就像我們學開車時,要管住手,管住腳,還要眼觀六路、耳聽八方。
但通過不斷的練習,這個過程會慢慢的熟練,慢慢的自動化,這時我們就不再覺得它難了。
在這個資訊爆炸的社會,我們每天都要面對成千上萬次選擇。

有些選擇不重要,比如買哪個口味的奶茶,
但有些選擇很重要,比如選工作、找對象,生孩子後是當全職媽媽還是職場媽媽。
選擇不同,我們的人生也會變的全然不同。
所以說,做選擇這個能力真的很重要。

正是因為它那麼重要,我們更要讓孩子從小練習,從小培養。
這樣孩子將來面對重要的選擇時,才能既明智,又果斷。
今天給大家推薦了做選擇的這個方法,它能讓孩子更聽話、更獨立,也更果斷。
不過具體好不好用,還是要爸爸媽媽們回家多多練習。
你越知道孩子喜歡什麼,不喜歡什麼,這個辦法就越有效。

{DM_AfterContent}
Reference:
  • TAG:

精選好文

{DM_BeforeComment}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