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訂閱 小寶貝媽媽經 新聞推播。

請點選「訂閱」後,再點擊「允許」即可完成網頁新聞推播訂閱!

分享

媽媽將孩子交給老人帶:坦誠受不了孩子哭鬧,探究原因讓人心疼!

大家好,我是小寶貝媽媽經小編CA!今天要來說說關於「媽媽將孩子交給老人帶:坦誠受不了孩子哭鬧,探究原因讓人心疼!」的事!不知道大家對於這個有多了解呢?一起來看看吧!

一個人,只有小時候得到了父母的照顧,等他們有了自己的孩子,才可能有能力去照顧自己的小孩。
做一個合格的家長,不容易。我們不僅要看到孩子的需求,也要看到的需求,才能更好陪伴孩子一起成長。

 

我認識一個女性朋友,她就曾經很坦誠地告訴我:我真的受不了孩子哭鬧,所以我寧願把孩子放家裡老人幫忙帶,自己出去上班。
她試過自己帶了兩個月。可她說,那是她生命裡最痛苦的一段日子,太難熬了!
我清楚知道母親親自帶孩子有多麼多麼得好,跟孩子建立好親子依戀關係有多麼多麼重要,但我依舊沒有勸她。

如今她孩子跟奶奶很親,也很活潑可愛。
只在週末的時候,媽媽才帶孩子出去玩兒。倆人相處起來不像母子,倒更像同齡的玩伴。
這樣的結果,也算是皆大歡喜吧。
職場中的她,顯得那麼如魚得水。因為工作只需理性就可以控制了,很容易帶給她熟悉的體驗和安全感。

孩子卻是完全不可控制的。越小的孩子越不靠譜。我們需要靠自己的感性、直覺去跟孩子相處。
覺得不熟,很自然就會想要逃開了。
我的這位朋友有一個匱乏的童年。父母大量缺席的情況下,她看似完好地存活下來了。但是輪到面對自己的那個小小孩,她卻是異常手足無措的。

我願意相信,無論意識上還是潛意識裡,她都知道自己未必是個好媽媽。所以,比起以焦慮甚至暴躁的狀態去陪伴孩子,她選擇了一個可能更加明智的決定。

 

從心理學上說,一個人,只有小時候得到了父母的照顧,等他們有了自己的孩子,才可能有能力去照顧自己的小孩。

小時候遭遇太多忽視,或者被過於苛刻對待的話,要麼他們會本能地遠離孩子,或完全無法耐受孩子的哭鬧;要麼他們可能會過度地補償與遷就孩子。
前面那位媽媽,屬於前者。
而我認識的另外的一位媽媽,屬於後者。

前些天,僅僅因為和6歲兒子分床這麼一件事,差點要崩潰了。
孩子晚上不好好睡,去纏媽媽,想要媽媽陪。媽媽於是非常耐心地哄孩子。以為是哄睡了,可只要她一回到自己房間,孩子會再次爬起來鬧騰。
為此,媽媽忍不住訓孩子,訓完自己又內疚。內疚了就妥協了,讓兒子暫時跟自己睡一晚。第二天,倆人又再繼續為了分床的事情爭鬥……

她找到我,紅著眼睛問我:怎麼辦?他們都怪我把孩子慣壞了!兒子睡覺這個事,我到底該怎麼處理?
答案其實很簡單啊。
媽媽只需要再堅定一點兒就好了。就告訴孩子:你該睡了,並且你需要自己睡在自己的床上。
然而,這位媽媽她做不到。所以,她不斷地跟孩子糾纏,妥協,再糾纏。
瞭解到她的早年成長經歷就能理解所發生的一切。

她是在父母的嚴重忽視中長大的。她的童年充斥著被拋棄、被忽略的感受。這些感受讓她很憤怒,於是在自己照顧兒子的時候,竭盡全力想要避免兒子承受哪怕一點點的分離的痛苦。
所以,其實不是孩子無法獨睡,是她不忍心孩子獨睡。

 

誰說做父母容易呢?
且不說要做一個優秀的父母了,我們到底要如何才能去做一個起碼合格的家長?
 

第一,首先要懂得照顧自己。

這個照顧自己,指的是讓自己過得愉快的能力。
這個照顧自己,還指父母要做一個能夠自我覺察和成長的人。
父母只有自己變成一個快樂的、有愛的人,才可能去愛孩子。

這是愛的法則。因為你不可能給出你沒有的東西。
我認識一位媽媽,她就曾經非常痛苦地問我:孩子一哭鬧我腦袋就炸了,就忍不住要吼他,我是不是有病?!
這個“有病”的媽媽,其實心中也住著一個嘶吼的哭鬧的小孩。

她的成長過程中,曾經積壓了太多的憤怒。孩子一哭鬧,那些被忽略、被不公平對待的怒火以及無助感,就整個被喚起了。
多麼熟悉!自己就曾經是那個哇哇哭著等待父母安慰的孩子!
多麼無力!自己未曾被溫柔對待過,自己如今也不知道究竟要如何安撫一個哭鬧的小孩。

所以,這位媽媽需要去安撫曾經受傷的那個自己。或者有家人和朋友給以她支援、陪伴。或者尋求專業的心理支援。
總之,只有照顧好自己,她才能有能力照顧自己的孩子。
最怕的是父母勉強自己去做自我犧牲和壓抑。

因為父母在犧牲、付出的同時,同時會向孩子給出期待、壓力。若孩子沒有符合父母的期待,便可能遭到父母的情緒要挾,或者如同文章開頭案例中的打罵。

 

第二,找到必要的做父母的定力

日本心理學家河合隼雄說過這樣一段話:

有的父母認為不需要理解孩子
只要絕對地信賴孩子就足夠了
這樣的人很了不起
事實上
確實有母親會毫不猶豫地說自己的孩子沒問題

並非自以為是,而是源自堅定的信心。
這種父母是天才型的父母,他們不會有過多的顧慮,在“相信”和“愛”的方面,自然而然就擁有強大的力量。
人際關係很不可思議,真正的信賴與模仿的信賴截然不同,而孩子絕對能看出這種不同
這段話什麼意思呢?

它不是說,要父母盲目地認定自己的孩子哪兒哪兒都好。該立規矩的時候當然要立的。
它意思是說,當孩子成長中遇到一些必然會遇到的成長問題時,父母最好同時還能夠保持必要的淡定與信任。
相信孩子一定會轉好,相信孩子體內有積極的、向上的成長力量,可以讓我們減少很多不必要的焦慮和干預。

要知道,太多的親子衝突甚至悲劇,就源於父母不相信自己的孩子,認定只有通過自己粗暴的管教孩子才能變乖、變好。
所謂育兒育己,就是這個道理。

某種意義上說,養孩子,其實是一次難得的緣分,是上天給我們的再次成長的機會。
願你在陪伴孩子成長的過程中,也陪你內心那個小孩一起長大。
願你最終一點點找到做父母的信心,從容和淡定。

看完後是不是覺得CA小編在小寶貝媽媽經分享的育兒教養文章很好呢?想看更多好文,或是喜歡小寶貝媽媽經的文章的話,可以按讚追蹤並分享這篇「媽媽將孩子交給老人帶:坦誠受不了孩子哭鬧,探究原因讓人心疼!」出去給大家一起看看喔!

{DM_AfterContent}
Reference:
  • TAG:

精選好文

{DM_BeforeComment}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