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訂閱 小寶貝媽媽經 新聞推播。

請點選「訂閱」後,再點擊「允許」即可完成網頁新聞推播訂閱!

分享

趁著還來得及,關於父母與孩子,一定要明白的這些事!

哈摟哈摟各位讀者~~我是小寶貝媽媽經小編葡萄!今天要來說說關於「趁著還來得及,關於父母與孩子,一定要明白的這些事!」,不知道大家有沒有興趣呢!一起來看看是怎麼樣的事吧!

張小嫻有首詩:
世界上最遙遠的距離,
不是生與死的距離,
不是天各一方,
而是,
我就站在你的面前,
你卻不知道我愛你。
其實,我覺得世界上最遙遠的距離,是父母與孩子的關係,明明是最親的人,卻又是互相不瞭解的陌生人。
尤其是我們國家的父母與子女,交流更少。
小時候,父母們常以未成人的原因,把孩子隔離在圈子之外。典型的例子是:“大人說話,小孩兒插什麼嘴!”
等孩子們長大了,父母們也老了,這時,他們想加入年輕人的行列,嘿,晚了。典型的例子有:“我們年輕人的事情,跟你說了你也不明白。”
我總覺得這有種相互報復的意味。
似乎父母與孩子只能是這種“最熟悉陌生人”的關係。
難道,我們就只能從一個被忽視的孩子,成長為一個不瞭解孩子的父母了嗎?
當然不是。
眾生芸芸,早有聰明的父母留給了我們一些寶貴意見。
比如作家龍應臺與她的兒子安德烈,用三年時間互通書信結集而成的《親愛的安德烈》。
36封家書呈現了母子兩代人心靈的碰撞,為兩代人溝通交流帶來了全新的思維和方法。

尊重孩子
我們時常提倡“尊老愛幼”,總以為孩子只需要足夠的愛,尊重則是留給大人的。這其實是個誤區。
大家見面寒暄說到孩子的時候,總是會用第三人稱“他”或“她”來代替,即使那個孩子就在身旁。
這是龍應臺的小兒子菲力普發現的現象。
龍應臺留意了一下,發現果真如此。即使她有意讓對方問菲力普本人,對方也會很快忽略掉菲力普,轉用“他”與龍應臺交流。
不只是小孩子,即使是大人們,只要同自己的父母去了哪裡,別人也只會著重與他們的父母交流。
這是一種小輩不被平等尊重的現象。
再比如安德烈有抽菸的習慣,龍應臺忍著責備他的意願,選擇把他當成一個成年人看待。
安德烈說:他十八歲了,知道事情的後果,知道為自己負責。
不過,尊重孩子並不是無條件支援、完全放手的溺愛。
而是孩子漸漸長大的過程中,父母讓孩子明白每個選擇都是有後果,是需要承擔相應責任的。
所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聰明的父母會尊重孩子,孩子也會反過來尊重他們。

善用提問進行溝通

與不太相熟的人溝通時,為讓對方感受到安全感,我們時常會先說一些自己的事情,然後再丟擲問題向對方請教。
這樣即能實現溝通的目的,又不至於讓對方反感。
龍應臺與幾年不曾深入瞭解的兒子安德烈溝通時,就是運用了這個方法。

她先說了十八歲時自己的生活環境,然後詢問兒子十八歲的生活,以此引導話題的進行。
後來又再次丟擲自己政治上的一些思考,並詢問安德烈對此的看法。
在這樣一來一回的引導下,書信來往就順利地進行了下去。
所以,父母們與孩子聊天也可運用這種方法:提起話頭,丟擲問題,交流。
這樣不僅讓孩子感受到了尊重,也許還能發現孩子不同的視角。

拒絕的自由

以愛之名,這個詞時常用在父母和愛人身上。
就是說:父母們時常在沒有和孩子商量過的情況下,自以為是的用他們的方法來愛孩子。
他們的方法我們不一定喜歡,但是因為他們的初衷是好的,我們又不忍心拒絕,所以只能違背內心真實的想法,假裝喜歡。
父母們會真的以為我們很喜歡,然後繼續做這件事,最後讓我們苦不堪言。
這種不能拒絕,久而久之會變成不會拒絕。

父母們的本意是讓孩子幸福成長,最後卻讓他們失去了追求幸福的能力。
所以,遇到事情有權選擇拒絕是一種自由。而給孩子這種自由的父母,一定是偉大的父母。
龍應臺說,孩子們的一生中,會遇到很多難以解決的問題和不想對付的人,他們必須學會自己找出一條路來。
這就是自由,不會拒絕,就表示不明白自己想要什麼。
給孩子們自由,讓他們儘可能保持自己的稜角,做獨一無二的自己,不做人云亦云的機器。

看著他們犯錯

每個孩子學走路的時候都會跌倒,而且往往會哭的撕心裂肺。
大部分父母見不得孩子受這種委屈,會趕緊跑過去抱起來安慰。
其實,不摔倒幾次怎麼能學會走路?
還有之前看到新聞裡說:某位媽媽覺得南京大屠殺太殘忍了,希望不要出現在孩子的歷史書裡。
這位媽媽的初衷是好的,而且幫孩子做出某些選擇,和遮蔽一些世界的黑暗面也是父母的責任,但做得太過則適得其反。

就像那則新聞:一對科學家夫婦怕剛出生的寶寶生病,於是每天喂他蒸餾水,結果寶寶六歲時,突然去世了,沒有任何病因。
不經歷一些事情,怎麼能學會解決呢?
況且,孩子們總有父母關照不到的地方,遇到挫折,他們需要自己有能力應對。
有一次,龍應臺的兒子在課前聽音樂,被教導主任無禮訓斥。龍應臺告訴兒子,世界上有很多黑暗面,需要他自己學會應對。
所以,聰明的父母會在孩子跌倒後,鼓勵他自己爬起來,而不是自己立馬去幹預。
因為他們知道,自己幫得了一時,幫不了一世。

鼓勵與支援

不知大家觀察過沒有,孩子小時候,做事情前會先看看父母,父母如果給了他肯定與鼓勵,他就會勇敢去做。
上高中的安德烈感到生活壓力很大,他對龍應臺說:“媽媽,我可能會變成一個最最平庸的人。你會失望嗎?”
龍應臺告訴他:
對我最重要的,安德烈,不是你有否成就,而是你是否快樂。
我也要求你讀書用功,不是因為我要你跟別人比成就,而是因為,我希望你將來會擁有選擇的權利,選擇有意義、有時間的工作,而不是被迫謀生。
父母們都是如此,他們想讓孩子們幸福,僅此而已。
不過,父母的鼓勵與支援也要有底線,比如楊麗娟瘋狂追星劉德華,其父賣腎賣房為其籌資,這就是沒有底線。

所以,聰明的父母會引導孩子走向健康幸福的道路,並給他足夠的鼓勵與支援。
做到這些時,父母們就會發現:與孩子們相處得像朋友。
不僅如此,他們還會發現:孩子們也總會回饋給他們“驚喜”。
比如他們的真誠,他們的熱情,他們的信賴等等。這會喚起父母們內心深處的真善美,會讓父母們再次被生活感動,會讓父母們的心再次變得柔軟。
所以,好的親子關係能促進父母和孩子雙方共同成長。
願父母和孩子不再是最熟悉的陌生人。

看完後是不是覺得葡萄小編在小寶貝媽媽經分享的親子生活文章讓人深思呢?想看更多好文,或是喜歡小寶貝媽媽經的文章的話,可以按讚追蹤並分享這篇「趁著還來得及,關於父母與孩子,一定要明白的這些事!」出去給大家一起看看!

{DM_AfterContent}
Reference:
  • TAG:

精選好文

{DM_BeforeComment}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