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訂閱 小寶貝媽媽經 新聞推播。

請點選「訂閱」後,再點擊「允許」即可完成網頁新聞推播訂閱!

分享

孩子被慣壞!家長再不糾正,老了就等著哭吧!

大家好,我是小寶貝媽媽經小編葡萄!今天要來說說關於「孩子被慣壞!家長再不糾正,老了就等著哭吧!」的事!不知道大家對於這個有多了解呢?一起來看看吧!

作為父母,我們常常希望能夠給孩子一個豐富、自主的童年,同時也希望孩子能夠成長為一個善良且知道感恩的人。讓孩子懂得提出合理的要求而不單是事事滿足,讓孩子體會到父母全然的愛而不至於被慣壞,掌握愛的尺度與平衡,是每個父母都需要反覆思考的命題。

“如果你讓孩子以為地球總是圍繞他轉的,或總是讓他覺得自己的任何要求都應該被滿足,這對於孩子來說百害而無一益。被寵溺的孩子常常只在乎自己的感受,缺乏同理心,同樣也習慣於把所有的錯誤都推脫給別人。”

(source: toutiao)

身為“資深”媽媽的小艾,最近越來越意識到,她的5歲兒子珂珂有點被慣壞了,而孩子被慣壞的原她也知道:珂珂上幼兒園的時候,小艾一邊在讀在職研究生,一邊還要照顧已經上小學二年級的女兒,課業、工作、照料兩個孩子的生活,她整天都忙得不可開交。

為了避免珂珂發脾氣,能夠乖乖地不給她製造麻煩,她開始滿足珂珂的任何願望。但是,讓小艾沒有想到的是,儘管如此,珂珂還是經常失控。“在商場裡,他一定要買自己看中的小汽車,否則就席地而坐又哭又叫。在家裡,飯菜不合他口,要給他單獨做飯。”珂珂被寵壞了,完全以自我為中心,而小艾覺得自己應該對此負責。她說:“我現在認識到,我當時不應該總是滿足他的要求,可是我當時實在是太累了,我只是不想讓自己發瘋。”

(source: toutiao)

當反思起“孩子為什麼被慣壞了”這個問題時,父母總是有各種各樣善意的理由—我們只是想讓孩子高興,想給孩子留下美好的童年回憶,我們不想讓孩子哭鬧,想讓孩子知道爸爸媽媽愛他。父母想開開心心地逛商店、下館子,能省事就省事。大多數父母應該都覺得,面對孩子的要求時,讓步比拒絕容易得多。而且,許多父母會在沒能陪伴孩子的時候感到歉疚,不管是因為工作還是其他事務,他們會覺得對不起孩子。

這是可以理解的:一天只有一小段時間可以跟孩子在一起,你肯定不希望毀了這段和孩子相處的寶貴時間,於是很容易對孩子有求必應。
偶爾給孩子買個小玩具,帶孩子去動物園玩,這些本身都沒什麼不好,但是,如果你是在孩子的不斷要求之下,或總是以某條件為前提才這麼做,那麼,這就存在慣壞孩子的風險。

(source: toutiao)

在《Pa r e nts》雜誌的讀者調查中,42%的讀者承認,他們的孩子被慣壞了,80%的被調查者認為,寵溺孩子會對孩子的將來造成影響。“如果你讓孩子以為地球總是圍繞他轉的,或總是讓他覺得自己的任何要求都應該被滿足,這對於孩子來說百害而無一益。被寵溺的孩子常常只在乎自己的感受,缺乏同理心,同樣也習慣於把所有的錯誤都推脫給別人。”《Parents》特邀專家Lichtman博士說。如果你的孩子已經有這方面苗頭,也不要灰心,下面這些策略, 會幫你把孩子的不良習慣糾正回來。

不要因為沒能滿足孩子的願望而道歉 道歉在家庭生活中是必要的。比如,如果你在孩子面前脾氣失去控制,或者打掃衛生時不小心扔掉了孩子精心製作的手工製品,這時就必須給孩子道個歉。但是,如果你沒能給孩子買奢侈昂貴的玩具,或者因為要照顧老人而不能帶孩子去公園玩,這種事情你就不必感到歉疚了。

可以對孩子的失望表示理解,因為這體現出你對孩子的關心和尊重,但是不要反覆強調孩子失望的原因。你可以對孩子說:“我知道今天我們沒能去公園玩,你不高興,但是媽媽今天沒時間,我們下次再去吧。”讓孩子認識到,他不是想要什麼就能得到什麼,這對於孩子來說是一堂重要的人生課。當孩子非要買昂貴的玩具不可,你可以這麼說:“這個玩具確實很好,我們合夥買下來怎麼樣?

媽媽出一部分錢,剩下的錢你來出好不好?”這樣說並不是真的讓孩子出錢,而是要讓孩子明白,他需要付出努力,去掙得自己想要的東西,而不是坐等東西從天而降。 “孩子會一直髮脾氣的主要原因就是在他看來發脾氣有效果,他總能在大發脾氣後得到想要的東西。在發現孩子出現‘以哭鬧換要求’的行為時,一開始就不要讓他得逞,讓孩子覺得這一招無效而最終放棄。”

(source: toutiao)

家裡制定的規矩不容置疑

如果要讓孩子說了算,那麼家裡便實在沒有設立規矩的必要了。“我通常不會去和孩子爭辯為什麼要這麼做,我只是說,這是我們家的習慣。無謂的爭辯是沒有意義的,因為爭辯的結果早就註定了。我也不想和孩子爭辯家裡的其他規矩,比如騎車時要戴頭盔、出門要做汽車座椅、吃完飯要把碗筷放進水槽等。對於家裡制定的規矩,要讓孩子知道這是必須要執行的,而不是和他來回討論有沒有必要。”《Parents》特邀專LouisLichtman博士說。

冷靜而堅決地應對孩子發脾氣 父母都不想看到孩子發脾氣,不管是在外面玩不肯回家,還是不給買玩具就大哭大喊。但是,如果你屈服了,結果會更糟糕,孩子會一直髮脾氣的,主要原因就是在他看來發脾氣有效果,他總能在大發脾氣後得到想要的東西。所以,在發現孩子出現“以哭鬧換要求”的行為時,一開始就不要讓他得逞,讓孩子覺得這一招無效而最終放棄。

如果是在家,你可以任由孩子自己發脾氣去,不用理他(只要孩子沒有傷害自己或他人的危險)如果是在公共場合,就更不能被髮脾氣的孩子牽著鼻子走,不然下次孩子肯定還會這麼“威脅”你。 正確的做法是,平靜地把孩子領回車上或帶他到一個安靜的地方,讓他一個人怎麼鬧就怎麼鬧。當孩子意識到你不會因為他的哭鬧或“威脅”而妥協,孩子就不會再採取這種策略了。而且拒絕寵溺孩子,會讓孩子更加自律,也會更加珍視他所能得到的東西。

(source: toutiao)

培養孩子耐心的習慣
被慣壞的孩子不但認為自己要什麼就應該有什麼,而且還會認為有訴求必須馬上得到滿足,缺乏耐心和等待。
以身作則,對於教育孩子也是至關重要的。找機會,讓孩子看到爸爸媽媽在很多事情上也需要耐心等待。比如你在商場看中了一條牛仔褲,但最後沒有買,請告訴孩子:“那條褲子特別合身,可是我的舊褲子還能穿”或者“我等促銷的時候再買”。讓他從父母身上看到等待的意義。

(source: toutiao)

給予孩子鼓勵而不是獎勵 “如果孩子每做一件小事都會得到物質獎勵,他很快就會失去做事或者探索的動力。”Li chtman博士說。相反,給予孩子讚揚,效果會更好、更持久。如果孩子努力地搭出了積木城堡、認真地畫了一幅畫、或幫你完成了一件家務活動,要及時給予孩子鼓勵,而且鼓勵要側重於孩子努力或思考的過程。要提前給孩子說明清楚,這是為他取得進步的慶祝而不是獎勵。

看完後是不是覺得葡萄小編在小寶貝媽媽經分享的育兒教養文章很好呢?想看更多好文,或是喜歡小寶貝媽媽經的文章的話,可以按讚追蹤並分享這篇「孩子被慣壞!家長再不糾正,老了就等著哭吧!」出去給大家一起看看喔!

{DM_AfterContent}
Reference:
  • TAG:

精選好文

{DM_BeforeComment}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