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小寶貝媽媽經小編CA!今天要來說說關於「注意!寶寶學走路的錯誤知識,媽媽們都該知道!」的事!不知道大家對於這個有多了解呢?一起來看看吧!
行走對於兒童的意義
1.行走動作的發展在兒童心理髮展上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是兒童生長髮育的一次飛躍;
2.擴大了主動活動範圍,解放了雙手,同時使人的眼手配合的動作大大增加,對嬰幼兒腦的發育有重要作用;
3.維持協調的步態,為今後的跑跳等動作打下堅實的基礎;
4.與外界的接觸面更加擴大,可以通過各種感知去認識周圍世界,對於促進智力的發展有著巨大的作用。
寶寶學走路的誤區
現在生活條件好了,家家都只有一個孩子,很多年輕的父母和老人都希望小寶貝能更快、更輕鬆的成長。千萬寵愛於一身,難免會“好心”變“壞事”。下面就寶寶學走路談談自己的一些看法。
寶寶沒有練習爬行,直接學走路。
“ 爬行容易使乾淨的衣服弄髒,增添衣物換洗的麻煩。還會讓寶寶的小手弄髒,增加跟細菌接觸的機會。寶寶四處亂爬有危險……”種種原因使得大人讓孩子放棄了練習爬行。
爬行是幼兒生長過程中的一個重要環節。家長們千萬不要忽視爬行的作用,限制他們爬行的自由,因為寶寶在爬行中,能夠獲得各方面的好處。
爬行時孩子總是昂著頭,胸腹離地,用肢體支撐身體的重量,這就鍛鍊了胸腔腹背與四肢的肌肉,並可促進骨骼的生長,為日後直立行走奠定良好的基礎。爬行能促進嬰兒腦發育。爬行時,嬰兒的姿勢不斷變換,能促進小腦平衡機能的發育。爬行時嬰兒必須保持眼、手、腳的相互協調,從而促進大腦的發育。
爬行能鍛鍊寶寶全身大肌肉活動的力量,尤其是四肢活動的協調性和靈活性,是一種綜合性的強體健身活動,有助於視聽覺、空間位置感覺、平衡感覺的發育,促進身體的協調;還可使血液迴圈流暢,並且促進肌肉、骨骼的生長髮育。
研究人員通過同齡嬰兒的對比觀察發現,會爬的嬰兒動作靈活、敏捷、情緒愉快、求知慾高、充滿活力,而爬得少或不會爬的嬰兒,由於接觸新鮮事物少,往往顯得較為呆板、遲鈍、動作也緩慢些,且易煩躁。
從孩子今後的發展中觀察發現,沒有經歷爬行過程的孩子,其語言能力低下,出現閱讀錯行,畫不直線段,寫字老是出格子,情緒不穩定等學習障礙。甚至出現“多動症”。
不要用學步車幫寶寶學走路
有的父母急於讓寶寶學走路,以為學步車有助於寶寶學走路。實際上,學步車反而會減慢寶寶學會走路的速度。學步車可以加強小腿的肌肉,卻不能鍛鍊大腿和腰部的肌肉,而這些部位的肌肉對寶寶走路都起著最重要的作用。
學步車可以讓寶寶很容易地四處走動,但對寶寶的平衡力和協調能力訓練沒有多少幫助。很易造成身體協調性不好的現象(簡稱:感覺統合失調)。
為了寶寶更好的成長,請讓寶寶自由、快樂的爬行吧!
太早學走路
三翻、六坐、八爬,要遵循一定規律,讓各部分肌肉得到充分鍛鍊。合適學走路的時機:站得穩。
學走路要穿鞋
最好不要穿硬底鞋。三歲以上的寶寶可以穿軟底鞋,一般穿襪子。有條件的環境下,可以讓寶寶光腳丫,幫助寶寶認識自己。
過度保護
應該啟發孩子原動力。多地上,少床上;多鼓勵,少保護。增加寶寶視野。
看完後是不是覺得CA小編在小寶貝媽媽經分享的育兒教養文章很好呢?想看更多好文,或是喜歡小寶貝媽媽經的文章的話,可以按讚追蹤並分享這篇「注意!寶寶學走路的錯誤知識,媽媽們都該知道!」出去給大家一起看看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