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訂閱 小寶貝媽媽經 新聞推播。

請點選「訂閱」後,再點擊「允許」即可完成網頁新聞推播訂閱!

分享

夜校的孩子和日校的孩子,入學一年後,差距不是一般大!尤其是男孩!可惜超少人知道!

大家好,我是小寶貝媽媽經小編Uber!今天要來說說關於「夜校的孩子和日校的孩子,入學一年後,差距不是一般大!尤其是男孩!可惜超少人知道!」的事!不知道大家對於這個有多了解呢?一起來看看吧!

 

有一種教育,讓孩子成為孩子,讓他們慢慢長大。

龍應台在《孩子,你慢慢來》一書中,描寫過一個夢幻般美麗的場景,每次想到那個場景,都會覺得溫暖。

她寫一個大概只有5歲的小孩兒,用一根草繩綁花。花枝太多,他的手太小,草繩又長,小小的人兒又偏偏想打個蝴蝶結,手指繞來繞去,這個結還是打不起來。

旁邊,男孩的祖母不停地罵他慢,龍應台說:“不要緊,阿婆,讓伊慢慢來。”

(source: cnread)

 

01

懷孕後,遇到別人,被問的最多的問題通常是“幾個月了?”,“什麼時候預產期?”。

很多人得知預產期是9月28日後,幾乎都表現出非常遺憾的樣子說,哎呀,得晚上一年學。

可是,我並不覺得晚上一年學很遺憾。

人們普遍認為,學習開始的越早越好,也有很多家長在為孩子選擇幼稚園時,把“能否學到更多的算術、拼音”作為評價幼稚園好壞的標準。我對此,並不認同。

讓4歲的孩子就開始學習算術,識字,整天忙著上課、排隊、坐好、站立和聽講,孩子“愛玩愛動”的天性就得不到滿足,這會為他日後的學習帶來諸多隱患,比如,注意力不集中,認知能力弱等問題。

因為兒子年齡比別人小1歲,上幼稚園的時候,自理能力就比大孩子差一些,有人覺得差幾個月關係不大,但孩子年齡越小這種差異就越明顯。

讓他早上學一年,承受了與他的年齡不相稱的壓力,違背了孩子成長的發展規律,學習難度超出了他理解能力范疇,一年級時,別人能讀懂數學應用題的時候,他讀不懂。另外,還有自控力差,注意力差等諸多問題出現。

過早地讓他上學,使他在不該受到約束的年齡受到了過多的約束,一個從3歲就開始被要求讀書、算術、寫字的孩子,他通過什麼方式探索這個世界?在哪裡積極創造屬於自己的想像王國?

他本該無憂無慮地在大自然中撒歡、奔跑的年紀,你卻要求他在教室裡,規規矩矩地坐在小板凳上聽老師講課,那麼,他還有用於自我發現的時間和空間嗎? 

(source: cnread)

 

02

因為我家大兒子遇到了種種問題,所以我不會再讓我家小寶早早上學。

人的壽命越來越長,而童年的時間卻越來越短。現在很多孩子,過早地入學,匆匆忙忙地成長。即便這樣,家長還不滿足,給予孩子過高的期望,一旦孩子達不到自己的期望值,孩子就被貼上了各種標籤——多動症、注意力不集中,學習不認真……

 

3-5歲,是孩子想像力和創造力的高峰期,他不應該在這個階段,過早地接受以腦力勞動為主的學前教育。他應該擁有足夠多自由的時間和足夠大的場地,在不受任何約束的情況下,無憂無慮地去玩耍,去遊戲。

有研究表明,從學術氛圍濃厚的幼稚園出來的孩子,成年後有一半會面臨著情緒障礙。而那些從以遊戲為主的幼稚園出來的孩子,只有6%面臨著同樣的問題。

(source: cnread)

 

03

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孫雲曉曾建議過,男孩更不宜早於6歲入學。他認為,男孩的發育往往遲于女孩,有些5歲男孩的語言能力相當於3歲半的女孩,提早入學更容易造成他們聽不懂老師講課,在課堂上也坐不住。據介紹,在美國和澳大利亞,家長送給男孩“最好的禮物”,就是晚一年上學。

孫老師還從醫學的角度、心智發育、個性發展等方面,解釋了孩子為什麼晚上學一年比較好。

他的觀點是,5歲的孩子和6歲孩子相比,心智發育的差距很大。孩子的自製力、注意力、人際交往能力等都達不到上學的要求。

如果這個時候讓孩子上學,意味著孩子一輩子永遠和比他(她)大的人競爭。即使孩子在小學期間能夠跟上同齡孩子的文化課學習,但其他方面的不足,容易對孩子未來步入社會形成障礙。

早讓孩子上學,會給孩子的心理帶來極大的壓力,這是一種惡性循環。孩子可能會永遠覺得自己不如別人,這種自卑感會影響孩子一生。

(source: cnread)

 

04

很多家長擔心晚上學,會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

關於這個問題,童話作家鄭淵潔說過——倘若將人生形容為一場競賽,“起跑線”的比喻是恰當的。但是,“輸在起跑線”上只適合短程競賽,例如百米賽。如果是馬拉松那樣的長跑,就不存在輸在起跑線上的擔憂。相反,馬拉松比賽贏在起跑線上的運動員,往往由於沒有保存體力,致使起個大早,趕了晚集。

至於學習,工作,孩子將來有一輩子的時間呢。

在孩子的童年,我會帶著我的小寶盡情地玩耍,會在他四五歲的時候帶他旅行,讓他對世界有一個最直觀的認識。這樣,當他上學的時候,就會有比較好的認知能力。

我會帶他去鄉下,看真正的牛、羊、雞、鴨、鵝,而不是老師在課堂上指著圖片說:“這是鵝,那是牛……”。

我會帶他去玩泥巴,捉迷藏。培養他的自理能力,讓他掌握如何穿衣、吃飯、上下樓梯,而不是過早地教他背古詩,認漢字。

(source: cnread)

曾看過這樣一段話——對於運動員來說,年齡大一點,哪怕大幾個月,從小受到教練的關注就不一樣。大體上來說,大幾個月的人,就比小幾個月的人更成熟,更受教練青睞,從此有了更多的心理暗示:我就是最好的,我有信心做好。教練越鼓勵這樣的孩子,孩子得到的重視越多,日後這個孩子成功的幾率也大。

孩子就像一粒種子,撒在地裡,你得給他足夠的時間,耐心地等待他慢慢地發芽、生長、結果。

人生是長跑,請讓孩子慢慢來。

看完後是不是覺得Uber小編在小寶貝媽媽經分享的育兒教養文章很好呢?想看更多好文,或是喜歡小寶貝媽媽經的文章的話,可以按讚追蹤並分享這篇「夜校的孩子和日校的孩子,入學一年後,差距不是一般大!尤其是男孩!可惜超少人知道!」出去給大家一起看看喔!

{DM_AfterContent}
Reference:cnread
  • TAG:

精選好文

{DM_BeforeComment}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