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訂閱 小寶貝媽媽經 新聞推播。

請點選「訂閱」後,再點擊「允許」即可完成網頁新聞推播訂閱!

分享

「你真聰明」這樣的誇獎,將限制孩子思考發展!這樣做讓孩子更優秀!

大家好,我是小寶貝媽媽經小編葡萄!今天要來說說關於「「你真聰明」這樣的誇獎,將限制孩子思考發展!這樣做讓孩子更優秀!」的事!不知道大家對於這個有多了解呢?一起來看看吧!

 

美國人超級喜歡動不動就稱讚孩子,但當我搜尋關於稱讚與動機的研究時,我發現稱讚是一種不明確又微妙的教養工具,能載舟亦能覆舟,端看如何運用。稱讚可以是最佳的教養與教學工具,能鼓勵與支持孩子,讓孩子渴望冒險,願意接受更大的挑戰,卻也可以徹底摧毀一個人的自信。近年來多數研究顯示,被不當的稱讚傷害最深的孩子,本就為自信心低落所苦,他們也正是我們最想協助的孩子。

同樣是稱讚的話,效果卻不盡相同。「你是個聰明的孩子」跟「你辛辛苦苦寫法文作業,又寫這麼好,一定感覺很棒」,是截然不同的讚美。前者的稱讚方式是對孩子做出評斷,即使言詞看似正向、充滿了愛,卻會對孩子的表現產生負面影響,因為「你很聰明」這句話其實是在對人本身下評斷、貼標籤,而不是在講他所做的事。也就是說,如果我告訴兒子他很聰明,我其實是在告訴他,我看重的是他的聰明,他可能會因此較不願去嘗試會讓他「不聰明」的事,以避免失敗。因為在孩子的認知中,我可能會因此就不愛他、不稱讚他了。無論如何,如果我告訴他,我對他上禮拜很認真改寫短篇故事的努力,感到驕傲,我是在強化他的行為,而不是對他的人做出評斷。

因行為而受到稱讚的孩子比較會有成長心態,他們知道只要努力,可以更聰明、更有能力。葛羅斯─駱 (Christine Gross-Loh) 在她的書《教養無國界》(Parenting Without Borders: Surprising Lessons Parents Around the World Can Teach Us) 中提到,美國人容易傾向於定型心態,也會被諸如有天分、天賦異稟、神童這類名詞所吸引,因此美國人傾向於稱讚這類內在特質。比起花了一萬小時練習、成為樂團首席的小提琴家,美國人對五歲就能在鋼琴上彈奏〈巴哈協奏曲〉的小孩更加感興趣。美國人對於聰明才智的想法,比較是一種固定不變的能力,其他文化,如韓國與日本,則認為人的能力是天分與努力兼具。葛羅斯─駱寫道:

在日本,較少為孩子貼標籤。孩子在學校不會因能力分開上課。沒有「資優」教育,大多數學習有障礙的孩子,被分別編到一般教室中上課。與其把孩子分級,他們普遍相信─在學校也會強化這一點─天資沒有努力重要。到某一點之前,每一個人都有能力培養各種技巧,即使是藝術或音樂。所以,即使在美國,會認為每個孩子都應該涉獵藝術及音樂,但是只有表現出天分的孩子,才會受到嚴格的訓練或培養。在東亞,普遍皆認為任何人都能、也應該能在各種領域達到某種熟練精通,不管是數學、藝術、音樂或是體育。只需要下功夫就好。

當我們生出定型心態,會造成什麼傷害?這方面研究的最佳結論可見於德威克的實驗。德威克及她的同事給幾百名青少年學生十題測驗。測驗結束之後,有一半的學生會受到以下的稱讚:「哇,你答對八題。這成績真棒,你在這方面一定很聰明。」另一半學生則聽到下列讚美:「哇,你答對八題,這成績真棒。你一定很努力。」在受到稱讚之前,這兩群學生在測驗上的表現是一樣的。但是之後,他們開始像是兩組很不一樣的孩子。被稱讚很聰明的孩子會採取定型心態,在他們可以自由選擇練習題時,不去選較具挑戰性的題目,而去選擇可以輕鬆上手的題型,如此就可以保有「很聰明」或「很有天分」的形象。

孩子會期待老師及家長幫助他們了解自己在世上的位置,如果我們不斷稱讚他們的天生資質,提高無謂的自尊心,我們等於是大大幫了倒忙。我們不只灌輸他們定型心態,還在他們心裡種下不信任的種子。

當老師在巡堂時,稱讚每個孩子「做得好!你好聰明!」,這些學生很快就會覺得,有人在撒謊。他們知道不是所有人都是天才,他們會開始懷疑我們是否誠實─或者至少,會懷疑我們的判斷。

史丹佛大學教育系教授戴蒙(William Damon)則表明了稱讚會傷害孩子,也會讓他們不信任別人對他們的想法:「即使我們懷著最高的善意,不夠誠實的溝通仍難免造成令人遺憾的混亂。其中之一即是,孩子遲早會看穿所有關於他們不夠正確的描述。」赫菲爾萳(Lisa Endlich Heffernan)是兩個小孩的媽媽,也是「成長與飛逝」教養網站的作家,以下是她對這點的感想。

面對孩子,除了持久的愛之外,最重要的是我們的可信度。當孩子明明不擅長某件事,我們卻說他很棒,這會破壞我們的可信度,也無助於提升孩子的自信心,因為真相終有一天會被揭露。

當我的孩子在某方面沒有天分時,我不會因有所顧忌,而不告訴他們。但這也意謂著,我給他們的任何稱讚,都更加具有價值。身為家長,我們的誠信不應該成為稱讚祭壇上的犧牲品。

被教成服膺稱讚祭壇的孩子,由於聰明與天分受到過分的讚美,使得這類學生很容易在教室裡被分辨出來。他們凡事只做到最基本要求,但求過關,且從不挑戰額外的功課,也不想冒險說出可能會出錯的答案。教到這樣的學生著實令人感到挫折,因為他們不肯拓展自己、不想大膽推測,深怕無法達到父母期許,惟恐自己不符合貼在他們身上的任何標籤。我試著跟遇到的每個學生分享一個事實:即使是你很在行的事情,總有一天,它也會變得困難。

想像有個孩子被說很有數學天分,當有天他第一次看到一個複雜的代數方程式,而且看不懂時,心想:「我爸媽都說我很聰明,但是不可能,要是我沒辦法立刻看懂這道題目,我怎麼會是聰明的,我不能讓他們發現這件事。」這是個很糟糕的束縛,也會讓孩子不願公開面對自己的不足。他們只會覺得自己很糟,也會陷入自信與認同危機,極力維護形象,並拒絕任何會破壞形象的幫助,因為他們需要保有這項優勢,來換取爸媽的關愛與肯定。

錯誤的稱讚方式,讓孩子成了騙子

德威克針對稱讚及心態所做的研究,最令人震驚的部分在於,當成長心態或定型心態在孩子心中生根之後,會開始形塑孩子的身分認同。

德威克在一項十分簡單的測驗上稱讚學生,無論是稱讚他們很聰明或很努力,隨後又給他們一項困難多了的測驗,這份內容是特別設計來讓他們感到失敗及挫折的。她發現,被稱讚很聰明的孩子傾向於放棄,而被稱讚很努力的孩子則更加努力嘗試。後者沒有放棄,是因為沒把失敗看成跟個人有關,他們並不認為,沒有能力立刻答對問題,就意謂著自己不聰明。接下來是我最喜歡的部分,溫暖了我當老師的初心:接受困難問題挑戰的孩子說,困難的問題更好玩。

懷有成長心態的小孩覺得解題很好玩,但定型心態的孩子卻就此停住了。更遺憾的是,即使德威克降低困難度,給受試者更簡單的題目,定型心態的孩子還是表現很差。他們無法從失敗中恢復過來,甚至在簡單題目上的表現,還比第一輪時更糟糕。而實驗的最後轉折,有點暗黑,卻深具啟發性。德威克請受試者為以後的學生寫下他們對這些問題的想法,並且注明他們的成績。被稱讚很聰明的孩子,有百分之四十對他們的成績說了謊。德威克在她的書《心態致勝》中寫道:「我們讓孩子變成騙子,只因為我們說他們很聰明。」

 

看完後是不是覺得葡萄小編在小寶貝媽媽經分享的育兒教養文章很好呢?想看更多好文,或是喜歡小寶貝媽媽經的文章的話,可以按讚追蹤並分享這篇「「你真聰明」這樣的誇獎,將限制孩子思考發展!這樣做讓孩子更優秀!」出去給大家一起看看喔!

{DM_AfterContent}
Reference:toutiao
  • TAG:

精選好文

{DM_BeforeComment}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