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讀者安安阿~~我是小寶貝媽媽經小編Ant!今天要來說說關於「孩子起床拖拉磨蹭愛賴床,學會這個辦法,包準他乖乖起床!」,不知道大家有沒有興趣呢!一起來看看吧!
秋風一起溫度驟降,20℃-12℃-7℃,斷崖式降溫已經開啟。我森森預感到馬上有一股惡勢力將在一大清早襲來——天越冷,熊孩子越不肯起床。
本來,上學以後早晨起床就是一關,現在更是雪上加霜啊!
學校規定必須7:45前到校,意味著一個分秒必爭的早晨,從起床、穿衣、洗漱、吃飯環環相扣,一個都不能掉鏈子。
意味著,當媽的得確保孩子利利落落,吃飽吃好,穿戴整齊,東西一樣不差,心情愉快地按時上學去。
“快點吧,都7點一刻啦,還沒洗臉呢!”
你急得要死,而那個好不容易扶著牆出來的孩子,卻還眼神迷離,走起路來像在夢遊。
熊孩子的早起拖延症能直接把人氣到內分沁失調,少活好幾年都有可能。
有一天,米粒實在磨蹭的不像話,已經7點半了,他還在小口小口地啜著粥。他那兒穩如泰山,我的心裡都開了鍋啦。想發火,又怕孩子不肯吃。
我也看出來了,我越是急,米粒就越是像在播放慢動作。
看我要爆發了,他就加快動作,趕緊吃兩口。
看我催的不緊了,他又像該上發條的玩具小人似的,慢下來慢下來,似乎下一個動作整個人就要定格了。
他是能多捱一會兒是一會兒,奇了怪了,這孩子好像根本不知道著急。
這不就是拖延症嗎,被拖延大仙上了身人生藥丸啊!
從心理學上講,拖延症的主要原因是人們只願在自己的舒適區待著,享受簡單和快樂是人的天性。
所以拖延症人人都有,別說孩子了,連我自己每天鬧鐘響起時,也捨不得離開溫軟的床鋪,必須多賴幾分鐘,才能狠狠心爬起來。
因為我知道,再睡5分鐘,可能孩子早飯會弄成黑暗料理;再睡5分鐘,上學得一路狂奔;再睡5分鐘,整個早晨將化為一場災難。
隨著時間的推延,我的恐慌越來越強烈,直到把自己嚇得從床上跳了起來。
事情拖延後即將產生的不良結果,使我們有一種越來越強烈的恐慌和焦慮感,就是這種看似負面的情緒,在我們心裡積攢到足夠強大時,就能把那個正在泡泡浴裡半夢半醒的拖延大仙提溜起來,去你的吧,一下扔出去十萬八千里。
這就可以解釋,為什麼我們越催孩子,孩子反而越磨蹭。
原因就是,孩子面對的只是媽媽的焦慮,他的注意力都放在大人的情緒上了,顧不上去體會拖延後即將產生什麼樣的後果,也就是說他沒有機會產生真正的恐慌。所以,我們才會感覺到孩子根本不知道著急。
催起床,催吃飯,催他做這做那,他不但不急,還很厭煩。
其實,不是孩子不知道著急,而是我們大人用自己的情緒隔斷了孩子與事物發展間的聯絡,讓他急不起來。看起來我們是在不斷地催他,快點快點,其實適得其反呀!
如果孩子沒有產生恐慌感,就不能真正的著急起來,赤手空拳怎麼能打的垮拖延症呢?
可是,大部分兒童在六七歲時還沒有足夠的時間觀念,不能像成人一樣清醒地認識到即將發生的後果,他對事物的認識還是模糊的。
雖然催無效,但是隨他去,也不是個辦法。所以,比較恰當的做法,不是不催,而是換種方式“催”他。
把大人從“孩子”和“起床準備上學”這兩者中間抽離出來,讓孩子自己直接面對問題。同時提醒他,拖延以後將產生什麼樣的後果。幫助孩子認識到隨著時間越來越少,最後會抵達的結局將是什麼。只有產生緊迫感,孩子們才能學會自主管理時間。
除了感到恐慌外,如果緊接著會有十分誘人的事兒出現,拖延症也可以被治癒。
所以啊,週六週日可以睡個夠時,娃卻常常醒得很早,因為一睜眼就可以玩啊!
還有,凡是趕上什麼春遊秋遊、社會實踐日,米粒也必定是大清早就醒了,瞪著兩個大眼睛,那叫個精神抖擻,恨不得一秒鐘就把自己從床上彈射到學校去。
以上兩點歸結起來,戰勝早起磨蹭和各種拖延症的兩大法寶就是:恐慌和樂趣,抓住這兩點就能治癒大部分的拖延症。
以前,被我叫起來的只是一具肉體。現在,我要做的是從靈魂深處叫醒一個孩子,讓他全須全尾兒,徹徹底底地醒過來。
首先,我跟米粒談了一次話。
我說,我很不喜歡每天早晨不停的催你,更不喜歡因為遲到的事兒跟你生氣,這樣咱倆兒心情都不好。這說明,早晨起床這件事兒,我管的不好。既然我做不好,那我就下課,以後我不催你了。也許只有你自己才能管好自己。
明確地向孩子傳達後果自負的資訊,把成人從這件事中摘出去,讓孩子直接暴露在起床上學這件事面前。
“那你以後都不管我啦?”米粒有點不安地問。呵呵,你看,我才開個頭,米粒就已經有點擔心了。
我覺得米粒這個問題問得很好,每次當我們準備放飛孩子時,都應該問問自己。
如果撒手不管就行了,那當父母就太幸福了。可惜,孩子並不是一開始就打理好一切,而且還很不穩定,這時候撂挑子還太早。
在很多事情上都是這樣,父母既要撒手,也要管,但要管的恰當,給孩子留下成長的空間。
“當然不是啦,該我做的我都會做好,也會提醒你。我想好了,從明天起,就這麼辦:
媽媽負責放三遍音樂,頭一遍音樂響時,就是該起床了。第二遍音樂響,你應該穿好衣服,洗臉漱口完畢,趕快坐到桌邊吃早飯了。第三遍,你得去穿鞋背上書包,拿好東西,咱們要走了。“
“只要你跟上這三遍音樂,就不會遲到,是快點還是慢點兒,你自己決定,媽媽只提醒你一兩次,決不跟在後面催。你也可以完全不管音樂的事兒,自己看鐘表。甚至,也可以遲到,我都不說你什麼,有老師批評,你已經夠慘的了,我就不再落井下石了。“
米粒點頭表示同意。
如果我完全放手,只是提醒米粒:要遲到了,你自己看著辦!孩子可能光著急了,只會亂成一團,他還不能一件件有條不紊地進行。
所以,我用三遍音樂來幫助他學會分配時間,等他適應了,再從音樂過渡到時鐘,這樣就學會自主地管理早上的寶貴時間了。
為了讓米粒感受到時間的緊迫,我還特意選了節奏稍快一點的音樂用在第二三段時。
頭一兩週還需要我不時地提醒米粒:快一點不然要遲到啦;已經是第三遍音樂了,你該幹什麼了?之後,只需要偶爾說一兩次就行了。
第二個法寶就是樂趣啦,製造歡樂氣氛,讓起床變點嗨皮一點兒,就算小朋友們不能嘎嘣一下就起來,最起碼他不會十分討厭。
這一點也很重要,畢竟兒童是稚嫩的,只有赤裸裸的現實對他們來說有點冷。家庭不是社會,在家裡我們還是應該儘量多給孩子一點呵護。
以下是我用過的起床遊戲,大家有興趣可以試試。
1、 找一件寶寶T恤、帽子套在一個大娃娃的身上,還可以再配上爸爸的領帶,或者眼鏡,等寶寶睡著了放在他床邊,一睜眼就能看到。
2、 畫一幅捉迷藏的圖,讓寶寶按圖找到他的襪子。
3、 隨便畫點漫畫,早晨悄悄放在寶寶枕邊,和他開個弱智的玩笑。
4、 用粉筆畫一條從床下一直延伸到衛生間的線,延途可見他的上衣、褲子、襪子,一路走一路就把衣服穿好去洗臉了。(米粒說可以把早飯放在路線的盡頭,但願你有這個勇氣。)
5、 在你家洗臉用的鏡子上寫上Good moring! 或者,“今天你真好看”。米粒掉牙了,我就寫上”不許笑,當心露門牙!“
6、 當然餐桌也是可以動一番腦筋的地方,不過我們寧願捉弄一下另一個不起床的懶鬼。
小朋友看到這樣一張圖,是不是迫不及待要跳下床找襪子去?
有天早上,米粒看到這張漫畫,他躺在床上驚呼:“媽媽,這哪是嫦娥啊,誰畫的,太醜了吧!”
我笑:“誰告訴你就是嫦娥了,背面還有字呢,翻過來看看。“
這種玩笑成年人會覺得很弱智,但對孩子們來說超級好笑。
早晨能笑醒的話,接下來應該差不到哪兒去。這以後,早晨我們再也沒有為磨蹭吵過架。有時,米粒竟然起床以後還能把床鋪給整理了。
一個多月下來,按時起床的習慣就養成了。現在我既不用放音樂,也不用挖空心思編遊戲,基本上到點了正常叫幾聲就行了。起來了,孩子也能按部就班地打理好一切,帶上頭天晚上自己就收拾好的東西,上學去了!
治癒孩子的早起拖延症可以通過以下幾點:
1、 不要總是催促孩子的某些行為,而是讓孩子明白,他所面對的結果是什麼,自己體驗感受,自己承擔後果。
2、 家長可以提供一些具體的解決辦法,既可以幫助孩子學會合理分配時間,也有助於形成遇到問題想辦法的思維習慣。
3、 通過遊戲讓早起輕鬆有趣,起床變得很開心也是對付拖延症的好辦法。
為什麼有時候孩子形成一種習慣會非常難,你好不容易給扳過來了,稍一放鬆他還會反覆,令人崩潰。不是不能培養習慣,而是沒有找到問題的根源,我們往往只把養成一種刻板的行為當成了培養習慣。
真正的習慣應該是一種自主的行為規範,這樣才能終生保持。
培養孩子早晨不磨蹭的習慣,根源問題就在孩子能否自己產生恐慌感。聽起來有點負能量哈,可它恰恰是一種理性的思維方式。孩子由此學會了,通過對日常生活中的事情進行推測,做出合理的選擇和判斷,再加以恰當的方式去解決問題,這就是理性思維。
一個理性思維佔主導的大腦,是不會任由拖延大仙霸佔太久的。
當孩子形成了良好的理性思維以後,各種習慣就會應運而生;各種拖延症,什麼上學拖延、作業拖延、收拾東西拖延,統統滾蛋吧!
看完後是不是覺得Ant小編在小寶貝媽媽經分享的親子生活文章很好呢?想看更多好文,或是喜歡小寶貝媽媽經的文章的話,可以按讚追蹤並分享這篇「孩子起床拖拉磨蹭愛賴床,學會這個辦法,包準他乖乖起床!」出去給大家一起看看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