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讀者安安阿~~我是小寶貝媽媽經小編Ant!今天要來說說關於「「別哭」「沒事」,這樣的安慰反而更傷孩子!這樣做,孩子會更堅強!」,不知道大家有沒有興趣呢!一起來看看吧!
寶寶摔倒了
父母常說:“不哭,沒事兒,一點都不疼”
寶寶喝藥不配合
父母常說:“別鬧,快喝,一點都不苦”
寶寶打針哭鬧
父母常說:“別哭了,一點兒都不疼”
……
站著說話不腰疼的父母可曾體會孩子的感受?
說了“沒事”就等於關閉了情感溝通
◆路過花園時看到,一個孩子走著走著突然摔倒,這一跤摔的著實不輕。媽媽在他身後並沒有要走過去扶起孩子的意思。眼看就要哭起來。媽媽馬上說:“沒事沒事,不就摔了一跤嗎,男子漢不許哭,要堅強”。話音未落,孩子反而哇哇大哭起來。
別著急把孩子的情緒“懟”回去
有些媽媽覺得,為了讓孩子更堅強、更獨立,就要狠點心。如果因為一點小事就表現出關懷、關注,孩子會越來越嬌氣。絕大多數父母在面對孩子的情緒時常說:“堅強點兒,別哭了”或者“沒事,有什麼大不了的”……
給孩子釋放情緒的機會
當孩子情緒剛剛上來的時候,父母就急於用這些話把孩子的情緒懟回去。孩子的情緒不但沒有得到認同和理解,反而被禁止和不被接納。我們要允許孩子表達或者釋放出自己的情緒,哪怕是大哭大鬧、大喊大叫、歇斯底里,只有先釋放,才能歸於平靜,沒有釋放,強壓下去,會有更大的危害。
“我知道你是怎麼想的”
摔倒明明很疼,吃藥分明很苦
摔倒了明明就很疼,藥分明就很苦,打針本來就會疼,與其這樣說,不如讓孩子知道“我知道你是怎麼想的”。比如孩子摔倒後,完全可以扶起孩子說:“你摔倒了,有點疼吧?”孩子不肯喝藥,完全可以說:“我知道,這藥有點苦。”寶寶打針哭鬧,可以說:“寶貝,一會兒打針可能會有一點疼,或寶貝,你剛才打針覺得有點疼是嗎?”
讓孩子知道“媽媽懂我”
從父母的嘴裡說出孩子此時此刻的感受,遠比拒孩子于“千里之外”更人性、更真實、更溫暖。這會讓孩子感覺到媽媽和他是站在一起的,自己的想法是被媽媽理解的,我是被媽媽深愛的,媽媽有認真在聽我說話。
只有育兒高手才能get到的說話套路
◆以“寶寶摔倒”為例,這樣做會更好:媽媽可以走到寶寶身邊(慌忙跑去會讓孩子覺得自己摔倒了是件天大的、可怕的、需要父母過度緊張在意的事),扶起寶寶或鼓勵寶寶自己站起來,然後說:“寶貝剛才摔倒了,有點疼吧(說出孩子的感受),沒關係,媽媽小時候學走路也摔過跤(讓寶寶覺得摔跤並不是什麼大不了的事,打消寶寶的恐懼,同時分散孩子對於剛剛疼痛的注意力),如果下次走慢一點就不會那麼容易摔跤了(告訴孩子可以怎樣做)”
c015fe87fcb2f4002a71d21daa9e9a099
c4fc123f05385402f9de129bea80ebb79
ca90c0220487c4ce7ac4f15ee9f52dfd8
c5d71628e2818442d80c0ea45d7ddc778
應對不同情況,有些套路寶媽們可以學一下:
套路一:適用於打針、摔倒、吃藥……
❶ “你現在很想/不想……,是因為……嗎?”先說出孩子的想法
❷ “如果/要是……,你會感覺有點失望/難過……嗎?”再說出孩子的情緒
❸ “媽媽也覺得……”表達對孩子的感受的認同和理解
❹ “但是/如果……會……”提示或給出可以怎麼做
如此,在讓孩子感到自己是被理解的基礎上,讓孩子知道了更好的做法是什麼,既避免了親子衝突,也解決了當下問題,一舉兩得。
套路二:適用于2歲以內孩子,非要某個東西而無理取鬧時
當孩子提出需求或者傾訴感受時,如果你實在把握不好或者想不出更好的回答方式,可以“重複孩子最後一句話的最後幾個字”,但並不滿足他,比如:
❶睡前,孩子說:“我要吃糖”,因你不給吃而哭鬧時,你說:“你要吃糖啊?”
❷孩子說:“對,要吃橘子糖”,你說:“吃橘子糖呀”
❸孩子說:“現在就要吃”,你說:“現在就想吃啊”……
如此,說(tuo)著說(tuo)著,你會發現,孩子原本的需求並不像之前那樣強烈,孩子的情緒也不像之前那樣激動不可控。再繞著繞著,孩子有可能忘了剛才的事,你就可以岔開話題說點別的他感興趣的了,比如講個故事。
蹲下看著他的眼睛,多聽少說
◆曾經在父母工作坊中,為了能讓父母真切體會到孩子的感受,做了一個有趣的遊戲。遊戲中,兩兩一組,一人做“孩子”,蹲下(剛好是現實中孩子的身高),一人做“父母”,站在“孩子”對面,模仿訓孩子時言語和動作。
蹲下去,你就知道孩子的感受了
遊戲結束後分享彼此的感受,所有人在做“孩子”時,無不感受到壓抑、恐懼、憤怒等情緒體驗。建議,所有父母可以在家裡去嘗試著做這個遊戲,爸爸和媽媽分別去體驗一下做“孩子”的感受。
“看著”孩子,勝於說100遍“別哭”“沒事兒”
在和孩子的交流中,必須要注意2件事:
第一,要和孩子有目光接觸,最好蹲下,看著孩子的眼睛,而不要居高臨下的俯視孩子。
第二,要多聽少說,在與孩子的對話中,一定要聽完孩子的表述,也許孩子的表達很笨拙,也許孩子的表達並不完整,但也要等孩子說完話,而不要急於打斷、插話或評論,這會讓孩子被接納和認同的感受大打折扣,甚至讓你想要貼近孩子的做法失去原本的意義和效果。
看完後是不是覺得Ant小編在小寶貝媽媽經分享的親子生活文章讓人深思呢?想看更多好文,或是喜歡小寶貝媽媽經的文章的話,可以按讚追蹤並分享這篇「「別哭」「沒事」,這樣的安慰反而更傷孩子!這樣做,孩子會更堅強!」出去給大家一起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