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小寶貝媽媽經小編CA!今天要來說說關於「注意!寶寶厭食不愛吃飯,有困擾的家長千萬別錯過!」的事!不知道大家對於這個有多了解呢?一起來看看吧!
小兒厭食是小兒乳食厭惡的一種現象,是當前兒科臨床最為多見的病證。
厭食的病因較為複雜,在眾多病因中,小兒飲食結構失調佔多數。因為多數患小兒厭食症的寶寶有長期嗜食甘甜的情況,少數甚至有不吃蔬菜的習慣。
中醫認為“甘傷胃,蔬養胃”。甘者,甜食也;蔬者,菜蔬水果也。
多甘少蔬引起胃氣抑閉,功能不振。輕者見有食慾不振,重者則出現食納減少,甚至拒食的表現。
治療小兒厭食症應該多從調理脾胃入手,倡導應用開胃法,並結合“節甘進蔬”加以調護。
開胃中藥
1 佛手:為治厭食的必選之品,該藥不僅具有開胃理氣之功效,而且還有上可進食、中可止痛、下可除脹的作用。
與枳殼為伍可治各型厭食;配菖蒲則療厭食而虛;加龍膽草則除厭食而熱;佐以山柰可治厭食而寒;輔以麥芽、山楂,開胃進食、健運消化之功尤佳。
2 石菖蒲:用其開胃寬胸之功,與陳皮為伍,功效倍增。
3 石斛:是開胃之劑中清中寓補,補中有清之佳品,而且善調胃陰、胃陽。
4 荷葉:為升清降濁之品,具有開胃之功,與開胃之劑共用,則增強進食作用。
5 益智仁:乃腎經之補劑,但對胃亦有開“閉”之功效,臨證常見有厭食日久之病例,不僅胃氣虧損,而且腎亦有虧,所以益智仁亦為治厭食之上品。
6 枳殼:理氣之功卓著,但開胃之力非淺,尤其對厭食兼有腹痛、腹脹腹滿者,多有奇功。
7 龍膽草:該品苦寒健胃之功著,其開胃進食的作用亦很明顯,如和石斛配伍,則對厭食偏熱者效果頗佳。
8 山柰:為開胃理氣之溫劑,用於日久虛寒性厭食。
9 陳皮:具有開胃作用,多與開胃劑合用,而增加療效。
10 白朮、蒼朮:習慣稱為二術,為調理脾胃之主要藥物。兩藥同用,可調和胃氣,和中闢穢,與開胃劑同用,可增強胃氣,對厭食日久,身體瘦弱,脾胃受累者,用之以脾胃兩治。
開胃食譜
【白朮豬肚粥】
[配料] 白朮30克,生薑2克,檳榔10克,豬肚1個,粳米60克。
[用法] 豬肚同白朮、檳榔、生薑共煮,至肚熟時,取汁,以湯入粳米煮粥。以麻油、醬油拌豬肚,佐餐藥粥。
[功效] 健脾益氣,消食和胃。主治脾胃虛弱,消化不良,不思飲食,脘腹作脹,大便洩瀉。
【淮山鴨肫粥】
[配料] 淮山藥15克,鮮鴨肫1個,粳米50克。
[用法] 鮮鴨肫洗淨,切成片,粳米洗淨,和淮山藥等一同放入沙鍋內加水煮沸,文火煮成粥。每天吃1次,連服5~7天。
[功效] 補益脾胃。主治小兒厭食。
【橘皮鯽魚湯】
[配料] 鯽魚1條,生薑30克,橘皮10克,胡椒1克,蔥適量。
[用法] 將鯽魚洗淨,生薑洗淨切片與各味藥用紗布包好放入魚腹內,加水適量,小火燉熟,加鹽、蔥少許調味,空腹喝湯吃魚肉(須仔細挑去魚刺)。分2次服,每日1劑,連服數天。
[功效] 適用於脾胃虛弱型小兒厭食。
【八仙糕】
[配料] 芡實、山藥、茯苓、白朮、蓮子、薏苡仁、白扁豆各150克,黨蔘50克,糯米粉1000克,麻油100克,白糖250克。
[用法] 將芡實、山藥、茯苓、白朮、蓮子、薏苡仁、白扁豆、黨蔘,晒乾後共研為細粉,過篩。把上粉同糯米粉、白糖及麻油一併拌和均勻,然後加水適量,如常法揉成麵糰,壓入木模,做成小餅塊。把小餅塊放入蒸籠內,蒸熟後晒乾,備用。每日早晚空腹食用,每次1~3塊,用開水調服或嚼服,連服半月。
[功效] 健脾益胃。適用於小兒脾胃虛弱所致的厭食,洩瀉,消化不良,腹脹便溏,面色萎黃,形體瘦弱等。
看完後是不是覺得CA小編在小寶貝媽媽經分享的親子生活文章很好呢?想看更多好文,或是喜歡小寶貝媽媽經的文章的話,可以按讚追蹤並分享這篇「注意!寶寶厭食不愛吃飯,有困擾的家長千萬別錯過!」出去給大家一起看看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