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讀者安安阿~~我是小寶貝媽媽經小編Ant!今天要來說說關於「為什麼新生兒特別容易打嗝,這樣拍嗝才更科學!」,不知道大家有沒有興趣呢!一起來看看吧!
寶寶“打嗝”的原因,“拍嗝”的4種方法
1歲以內的寶寶,時不時就會出現”打嗝“,尤其多見於6個月以內的寶寶。
拉拉就是這樣。
每每遇到拉拉打嗝,我們都會選擇“讓她再吃上一口奶“,或者是”逗她笑“,大一點了,還會”喂她喝口水“。
想必這些方法都是我們經常會選擇的”止嗝“方式。
但是,為什麼小寶寶那麼容易會出現”打嗝“?我們有沒有方法預防呢?這兩個問題,就是拉媽今天想與大家分享的主題,希望能對正在為此糾結的新手寶媽有所幫助。
先附上本文大綱,方便您的閱讀:
01 寶寶”打嗝“原因為何?
02 如何“拍嗝”,預防“打嗝”?
01寶寶”打嗝“原因為何?
按照崔玉濤醫生的觀點,小寶寶打嗝的最根本原因是“膈肌痙攣”。膈肌是我們人體內胸腔與腹腔之間的一道間隔。成人的膈肌如同駝峰,而小寶寶的則沒有這樣的弧度,呈現平平的狀態。腹腔內的胃一旦擴張就極其容易頂擠膈肌,導致膈肌痙攣。(可看下圖)
因此,寶寶打嗝是一個生理現象。隨著寶寶的年齡增長,打嗝的次數自然就會明顯減少。
此外,寶寶吃入過多空氣是誘發打嗝最為常見的外在因素。
雖然母乳餵養的寶寶也會出現打嗝,但奶瓶餵養的寶寶更容易出現。這是由於母乳的流速在一定程度上小寶寶可以自己掌控,當然這點對於奶牛寶媽,就另當別論。
而奶瓶餵養的時候,奶量流速較母乳餵養的時候快,若加之餵養姿勢不對,寶寶就容易同時吃入過多的空氣,而導致打嗝。這一點,也是為什麼有些寶寶吃上奶瓶就拒絕親喂的原因,因為吃奶瓶更不費力氣。
所以,為了避免這點,儘量不要等到寶寶已經餓極的狀態或是哭鬧煩躁的時候餵奶。在餵奶過程中,兒科醫生建議你可以在寶寶吃完60~90ml奶時停下來拍拍嗝,母乳親喂的話可在換邊時拍拍嗝。但不管是何種方式餵養,餵養的姿勢均需注意。
02如何“拍嗝”,預防“打嗝”?
目前主要推薦的有4種拍嗝方式,分別是“直立式”、“端坐式”、“側趴式”以及“飛機抱式”。
①直立式拍嗝法
將寶寶豎直抱起,頭靠在你的肩膀上,一手環抱寶寶拖住屁股,一手以空心掌輕拍寶寶後背。
②端坐式拍嗝法
讓寶寶坐在你的腿上,一手抱穩寶寶的同時將你的手掌根部放在寶寶的胃腸部,同時使寶寶身子前傾讓ta的下頜部靠上你的手臂上部。另一手則以空心掌輕拍其後背。
③側趴式拍嗝
讓寶寶趴在你的大腿上(最好是單腿,你可以腿交叉或展開),這樣可以擠壓寶寶的胃部。然後你一手托住寶寶的頭部,另一手輕拍寶寶後背。同樣使用空心掌。
④飛機抱拍嗝
這種方式尤其適合手臂力量大的寶爸出場使用。讓嬰兒趴在寶爸的前臂上,手腕處抵住寶寶的腹部,手掌握住寶寶的大腿根部,然後在房間內踱步。
最後,提一下夜間餵奶的拍嗝問題。因為夜間餵奶,寶寶一般不會很餓,而且寶媽也在比較放鬆的狀態,所以ta吃進去的空氣會相對少些,所以並不是每次夜奶後均需拍嗝。
結語
寶寶打嗝這個問題,每個寶媽都會遇到。但你知道嗎,其實寶寶打嗝的時候並不會感覺很難受,這點與成人是不同的。但是,可能會因為打嗝,誘發嘔奶。
如果家有易打嗝,又易溢奶的寶貝,希望拉媽今天的分享能對你有所幫助。
看完後是不是覺得Ant小編在小寶貝媽媽經分享的親子生活文章讓人深思呢?想看更多好文,或是喜歡小寶貝媽媽經的文章的話,可以按讚追蹤並分享這篇「為什麼新生兒特別容易打嗝,這樣拍嗝才更科學!」出去給大家一起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