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訂閱 小寶貝媽媽經 新聞推播。

請點選「訂閱」後,再點擊「允許」即可完成網頁新聞推播訂閱!

分享

2017離婚大資料:原來比離婚更傷孩子,其實是這個!

各位讀者安安阿~~我是小寶貝媽媽經小編葡萄!今天要來說說關於「2017離婚大資料:原來比離婚更傷孩子,其實是這個!」,不知道大家有沒有興趣呢!一起來看看吧!

 

民政局官網公佈了2017年離婚大資料,今年上半年全國新婚了558萬對夫婦,同時有185萬對離婚!2016年上半年,全國依法辦理離婚手續的共有168萬對,比上年增長11%。2015年依法辦理離婚手續的共有384萬對,比上年增長5.6%。北上廣深四個城市的離婚率更是高達35%。

(source: toutiao)

 

我一個做小學老師的朋友對我說:“我們班級一共52個孩子,有三分之一都是來自單親家庭。其實離婚並不可怕,比離婚更可怕的,是有些人離婚以後就不知道該怎麼做家長了!”

昨天,我陪一個同事去她家裡取檔案,一進屋,她兒子就跑出來跟她彙報,說幼兒園佈置作業,讓畫一幅“我的爸爸”。同事的臉色頓時就落寞了下來,因為幾個月前她剛剛離婚。她兒子一直纏著她問,“爸爸去哪兒了”,“爸爸什麼時候回來”,“爸爸能不能給我做模特”……同事被纏得不耐煩,突然甩開兒子的手說,“你爸死了!”孩子頓時大哭。

(source: toutiao)

 

離開同事家的時候,我有點難過。對於成人世界的問題,我們無從評說,是社會原因還是感情破裂,終究是如人飲水冷暖自知,但一個公認的事實是,孩子是無辜的。他們不僅從小就缺少了來自父母一方的愛,而更甚的是,還要繼承來自另一方的恨。

比如“小龍女”吳卓林,有一個形同虛設的父親,和一個永遠歇斯底里、滿心憤恨的母親。母親酗酒,還曾在節目中,興致勃勃地講如何懲罰虐待女兒,一度逼得吳卓林報警抓自己的母親。吳卓林被同學嘲笑、圍毆,也曾離家出走。在這樣的家庭環境下,試問如何能讓孩子健康快樂的成長?

(source: toutiao)

 

(source: toutiao)

 

在節目《了不起的媽媽》中,單親媽媽何潔說了這樣一件事:有一次她帶著兒子去朋友家做客,有幾個孩子就說自己的爸爸怎麼樣怎麼樣,然後七寶遠遠的坐在沙發上說了一句,“我也有爸爸……”

(source: toutiao)

 

(source: toutiao)

 

 

 

其實,不管父母的感情如何,在孩子心中,永遠為爸爸媽媽留有位置。我的鄰居也是一個單親媽媽,常常從她口中聽出對前夫的指責和怨恨,這些話慢慢浸入了孩子的心中,讓他覺得爸爸不會再愛自己了。

(source: toutiao)

 

因為工作繁忙,離婚後她更是沒時間照管孩子,有時候她會把兒子暫時安置在我家裡。她兒子是我見過最安靜的男孩子,不像同齡的男孩子那樣會很淘氣地跑來跳去,總是很老實地坐在一個地方。吃飯的時候,如果我忘記給他夾菜,他就只扒著碗裡的米飯吃。

如果大人不能很好地處理相互之間的關係,可能會對孩子產生一些不好的影響,他們可能會變得脆弱,敏感,長大後要麼過於獨立,要麼過於依賴,而且在未來的愛情和婚姻中,可能也較難建立安全感。

一個完整的家庭通常有兩個層面的意義,一是結構上的完整,二是功能上的完整。

單親家庭雖然結構上不完整,但是並不一定意味著家庭功能的不完整。父愛和母愛對孩子來說是同樣重要的,離婚代表的是婚姻關係的結束,絕非親子關係的結束。誰的錯不重要,誰獲得了撫養權也不重要,一切問題的核心,已經不在於那個在形式上的“破碎家庭”,而在於父母雙方各自是否“完整”,是否能重新審視各自的親子責任。

(source: toutiao)

 

很多時候,在離婚的家庭中,對孩子傷害最大的不是“缺失父親”,而是失去了那個從前勇敢、樂觀、總是心無旁騖悉心照料一切的慈愛母親。母親變得眉頭緊鎖,失去耐心,要麼暴躁易怒,要麼哀怨憂鬱,要麼時常抱怨咒罵,要麼時常沉默流淚,還要常常為了工作和經濟擔憂。

 

母親的臉色就是孩子童年的底色,孩子性格上的缺陷往往源於“破碎”的母親。其實,離婚並不可怕,重要的是如何處理好和前任的感情糾葛,努力修復自己內在的傷痕。接納不完美的自己和過去,不要抱怨,不要沉溺在負面情緒裡,學會適當的調節情緒。

同時,也要認真去處理家庭的關係。很多人也許不理解自己已經如此焦頭爛額了,為什麼還要去處理複雜的家庭關係。因為,正確對待自己的原生家庭,可以給孩子一個更正面的原生家庭,孫儷就是最好的例子。

 

 

(source: toutiao)

 

(source: toutiao)

 

孫儷12歲時父母離異,她便暗自決心永遠不要結婚。直到遇到了鄧超,才讓她重新相信家庭,相信婚姻。並且她開始試著去和父親和解,接納父親重新組建的家庭和同父異母的妹妹,現在兩家人的關係十分融洽,她自己也有了一雙兒女,是大家公認的人生贏家。

所以,作為父母,要首先治癒自己的痛苦、怨恨和恐懼,才能帶著孩子走向美滿。

另外,單親家庭父母在教育子女的過程中,有幾件事要格外注意。不要把孩子當成前任的投影有些家長看著孩子漸漸長大,會突然厭惡的說一句:“越大長得越像你媽!”或者孩子做錯了什麼事,家長不就事論事,反而破口大罵:“跟你爸一個德行!”更有甚者,把孩子當做是自己人生和婚姻失敗的癥結所在,肆意的跟孩子宣洩自己的負面情緒。任何一個孩子都是獨立的個體,像一面雪白的牆,理應有自己的色彩和篇章,當你把孩子當成一塊幕布,去投射你的怨恨時,孩子的人生就是你的悲劇的翻版。

在《媽媽咪呀》的節目中,

面對一個滿心哀怨的單親媽媽,張柏芝說:“我也一個人帶小孩,面對他們,我永遠都是笑著的,讓他們很開心,雖然爸爸不在身邊,但起碼他們從來沒有說過爸爸不好,他們感受到爸爸愛他們,然後他們可以正常的上課,正常的和同學玩,和朋友玩,有一個正常的生活。”這才是一個合格的母親應該做的事:讓孩子感受快樂,而不是讓孩子滋生怨懟。

(source: toutiao)

 

 

不要阻斷和孩子的聯絡

 

這種獲取孩子同情和認同的方式,是最自私的,不但單方面割裂了孩子與另一方的情感紐帶,還讓孩子繼承了自己對前任的怨恨,最終很可能演變成對愛情和婚姻的恐懼。我們常常能在微博上,看到李亞鵬和王菲帶著兩個女兒一起旅行、過生日、出席慈善晚會的訊息,雖然兩個人已經離婚了,卻從不缺席孩子的成長,以一種和諧的方式陪伴在女兒身邊,讓她幸福快樂的長大。

(source: toutiao)

 

 

 

有一種說法是:

“母親是父親人格、性情、操守最主要的詮釋者。孩子怎麼看待父親,主要取決於母親對父親的評語和看法。”

有些人可能不是一個好丈夫,但你不能因此剝奪他做一個好父親的機會。所以,我們既要在孩子面前給另一半一個客觀、理性的評判,也要在孩子成長的不同階段,讓他明白:雖然爸爸媽媽不住在一起了,但是我們都永遠愛你。

孩子不是困守婚姻的藉口有些人習慣把孩子作為困守婚姻的藉口,把孩子作為捆住另一半甚至博取同情的工具。還有的家長喜歡把孩子當傳話員,或者讓孩子去跟另一方要錢,這對於孩子來說都是額外的壓力和負擔。

(source: toutiao)

 

我有一個閨蜜曾跟我說,她整個童年最痛苦的事就是去跟她爸要錢,感覺自己就像一個乞丐一樣,毫無自尊可言。解決問題是大人的事,所有的溝通、協商乃至維權,也都是父母雙方應盡責任和義務,不要轉嫁給孩子。

 

調整孩子對“單親”偏見

改變這種狀況的關鍵在於父母自身對“單親家庭”的觀念,如果連自己都覺得自己的家庭“不完整”,“不正常”,或者應該被人同情,那麼這種想法也會潛移默化的影響到孩子。讓孩子重建安全感是一個漫長的過程,但也是心理創傷療愈的基礎。

(source: toutiao)

 

尤金·奧尼爾說:“我們生而破碎,用活著來修修補補。”

每個人的人生和情感在不同時期都會產生裂痕,我們要做的就是不斷修復、治癒自己。可能對於一些人來說,很難像王菲李亞鵬那樣雲淡風輕地做朋友,恨不得此生不復相見。但最起碼,我們可以重塑一個“完整的”自我,一個正能量的母親,並且有責任告訴孩子:“雖然我這輩子和他再沒有任何關聯,但是孩子,他依然是你的父親,他愛你,和我一樣愛你。”

(source: toutiao)

 

 

看完後是不是覺得葡萄小編在小寶貝媽媽經分享的育兒教養文章讓人深思呢?想看更多好文,或是喜歡小寶貝媽媽經的文章的話,可以按讚追蹤並分享這篇「2017離婚大資料:原來比離婚更傷孩子,其實是這個!」出去給大家一起看看!

{DM_AfterContent}
Reference:
  • TAG:

精選好文

{DM_BeforeComment}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