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訂閱 小寶貝媽媽經 新聞推播。

請點選「訂閱」後,再點擊「允許」即可完成網頁新聞推播訂閱!

分享

幼兒運動早教,不是隨便選那麼簡單!

大家好,我是小寶貝媽媽經小編葡萄!今天要來說說關於「幼兒運動早教,不是隨便選那麼簡單!」的事!不知道大家對於這個有多了解呢?一起來看看吧!

 

運動是早教的一項重要內容。那麼,如何選擇適合不同年齡寶寶的早教運動,如何開發寶寶的運動能力,如何選擇適合的早教機構?這些問題請專家來解答。

你該知道的兒童運動早教常識

(source: toutiao)

現在的中國父母越來越重視早教。對於低齡寶寶來說,運動是早期教育最基本,也是最主要的內容。

早期運動讓孩子受益終生

(source: toutiao)

應儘早帶孩子進行適當的運動,這會使孩子受益終生,這些好處主要體現在以下這些方面:促進身體生長,增強體能和耐力;促進大腦、骨骼、肌肉發育,維持合理肌肉和脂肪比;培養優秀的意志品質;養成良好的運動習慣;

降低患2型糖尿病的風險,有助於血壓和血膽固醇保持在正常水平;培養樂觀精神,減輕壓力,減少焦慮、憂鬱等負面情緒;改善睡眠質量;增強注意力,預防多動症。

不同年齡寶寶適合不同的運動

(source: toutiao)

嬰兒的運動發展一般按照從上到下、由大到小、由近端向遠端的原則進行。一開始動作是不準確的,逐步形成精細的動作。各年齡階段的側重點如下:

0月~2個月:視聽訓練、俯臥抬頭、被動操練習等。

3個月~4個月:俯臥抬頭半小時、翻身、抵足爬行、平衡訓練、手口眼協調性訓練、抓握訓練等。

5個月~6個月:坐位訓練、爬行訓練、主動抓握訓練等。

7個月~8個月:手膝(足)位爬行訓練、翻身坐起、拾取動作訓練等。

9個月~10個月:扶站訓練、蹲起訓練等。

11個月~12個月:站立、行走練習等。

13個月~15個月:站立、獨立走等動作的發展。

16個月~18個月:攀登、掌握平衡等動作的發展。

19個月~23個月:穩步行走、跑步、攀登樓梯等動作的發展。

24個月~31個月:單腳站立等平衡性要求高的專案。

32個月~36個月:單腳跳躍等需要較大力量的動作。

36個月以上:翻滾、走平衡木、拋物、接物、旋轉、跳繩、跑步等動作的發展。

孩子運動能力發展有4個遞進階段

(source: toutiao)

第1階段:從出生到2歲半。主要是基本的運動機能形成,如爬、走、抓、打、推、眨眼、搖頭、說話、做各種表情等。這些將成為孩子智慧,體能發展的基礎。

第2階段:從2歲半到5歲半,也叫早兒童期。孩子具備跳,跑,踢,拋,接,滑動,轉動等最基礎的運動機能。這些看似很簡單的動作,是孩子運動能力和智力正常發育的重要基礎。

第3階段:6歲~10歲, 即晚兒童期的過渡性機能運動期。這個年齡段的孩子可參加到各種兒童體育運動中,如兒童足球,籃球等。運動專案與成人專案不同,其競技性,激烈性不是很強,但可為孩子運動機能的全面發展提供機會。如在足球運動中,孩子的跳、跑、踢、拋、接、滑動、轉動等能力,可以得到綜合運用和發展,使手,眼,腦,四肢,肌肉,神經,心理得到平衡發展。

第4階段:10歲以後,是特殊運動機能發育階段,即培育特殊運動才能階段。

把握好運動量和運動時間

(source: toutiao)

以下是美國國家運動與體育教育協會(NASPE) 的指標:

學步兒(2歲~3歲):每天需60分鐘非組織性的活動,即蹦蹦跳跳,在公園玩耍等;再加30分鐘規劃性的運動,如跑步、騎腳踏車等。

學齡前(3歲~5歲):每天需60分鐘非組織性運動和60分鐘規劃性運動。

2歲以內的寶寶目前尚無官方運動量標準。一般情況下2歲內的寶寶睡眠較多,運動上以遊戲互動和爬、立、行為主。

寶寶運動要避免犯這些錯

(source: toutiao)

一是運動過於單一。孩子的運動應注意全面鍛鍊,使身體勻稱健康發展,既要安排有效增強下肢和內臟機能的活動,又要安排有強健上肢和軀幹的鍛鍊,不能單一化。

二是運動量不合理。運動量過大,不僅不能健身,反而有損健康。不同年齡、不同體質的寶寶應有不同的運動量標準,依據寶寶體質狀況進行適量運動,才能收到良好效果。

三是選擇運動違背孩子個性。對好動的孩子,宜選擇較激烈的運動專案,經常到開闊的地方,讓他跑、跳、甚至打滾。對內向、喜歡安靜的孩子,宜選擇較平和、安靜的專案,如進行搭積木、講故事等遊戲。

四是不顧及孩子的身體情緒狀態。不顧及孩子的情緒狀態易導致反抗與叛逆。家長應在孩子睡好、吃好、情緒飽滿的狀態下選擇比較激烈、活動量大的運動遊戲,如翻身、捉迷藏、跑、跳等。在孩子感覺睏倦、身體不適或情緒不佳時最好選擇安靜平和的遊戲,如說歌謠,做拍手遊戲等。

五是不注意運動環境和衛生。孩子的肺部發育尚不完善,不具備成人的抗汙染力,如果環境汙染嚴重可能會給孩子造成損害。另外,孩子的免疫力、心肺功能等與成人相差很大,氣候冷暖、空氣乾溼、陽光強弱等有可能對其造成傷害。

六是不講科學,盲目蠻幹。劇烈運動前不作準備活動,易造成肌肉、關節、韌帶損傷,可出現岔氣、腹痛等。運動結束後也應該進行整理放鬆活動。

運動防護很重要

(source: toutiao)

兒童運動比成人相對複雜,需要更好的靈活性和協調性,加之,孩子本身安全防護意識薄弱,兒童在運動中受傷的機率大大高於成人,因此要做好防護。

一是要進行安全防護意識教育。可通過語言提示、動作示範或共同體驗等方式培養其運動安全防護意識。

二是要採取安全防護措施。如選擇合適的鞋子、服裝及專業護具等。

三是監護人要在現場監護。要密切關注孩子的行為,避免危險遊戲或動作。

四是要採取安全防護措施。對容易摔倒或受傷的專案,要引導孩子從預防損傷開始練習。如輪滑類專案,應先教會孩子正確的摔倒著地動作以保護自己。

五是選擇合適的運動專案。家長應根據孩子的年齡、體能特點、運動能力、心理狀況等選擇合適的運動專案,難度適中才有利於孩子的心理髮展、身體發育。

運動中還應該注意以下問題

(source: toutiao)

應教育孩子,在運動中出現不適,要立即降低運動強度或停止。注意孩子活動中及運動後的表情、動作等,發現不良情況及時干預。鼓勵孩子說出不適,以免貽誤治療。

運動中正確使用技巧避免傷害是非常必要的,應有針對性地引導孩子練習。

讓孩子在運動一段時間後休息一會兒,可有效減少運動損傷概率。

要告訴孩子,輸贏沒有比賽規則重要,不要做出違背比賽規則的事情,不要因別人違規,自己就無視規則、開始報復。尤其在足球等身體直接對抗專案中,很容易將比賽升級為暴力衝突。

要提醒孩子適當補充水分,氣溫過高時停止運動,以防中暑。

運動損傷要正確處理

(source: toutiao)

如果是面板擦傷等開放性傷口,應保持傷口清潔,及時清理傷口,請專業人員包紮傷口,必要時注射破傷風疫苗。

若是身體撞傷、關節挫傷、關節扭傷、肌肉拉傷等閉合性損傷應及時冷敷,判斷損傷程度,24小時~48小時後再貼膏藥,如傷勢嚴重要及時就醫。

如果出現骨折等嚴重損傷應暫時不動,保持呼吸暢通,防止損傷加重,尋求幫助,及時送醫院診治。

運動培訓機構如何選

(source: toutiao)

國內早教沒有像中小學教育那樣政府統一管轄和規範,早教機構水平參差不齊,出身“土洋”都有,收費無據隨性,課程設定隨意,師資沒有標準。所以選擇合適的早教機構對於家長來講是個重大挑戰。

從各種早教機構中找到適合自己孩子的那家,是有章可循的。

首先,要鎖定範圍,在能接送範圍內選擇可以去的幾家早教機構。如不是沒時間照顧孩子,請不要選擇全託的早教機構,因為孩子需要家長的陪伴。

其次,在鎖定的早教機構中進行師資力量、環境設施、服務水平、教育理念、課程設計、收費價格等權衡,選出符合自己總體期望的2家~3家早教機構。

最後,對這2家~3家機構進行實地考察,帶寶寶親自體驗。寶寶的感受也是重要考慮因素,看寶寶是否樂在其中,跟同學互動是否良好。

選完早教機構後,家長一定要堅持陪孩子上課,與學校和老師多溝通交流,減少誤解、避免誤會。

看完後是不是覺得葡萄小編在小寶貝媽媽經分享的親子生活文章很好呢?想看更多好文,或是喜歡小寶貝媽媽經的文章的話,可以按讚追蹤並分享這篇「幼兒運動早教,不是隨便選那麼簡單!」出去給大家一起看看喔!

{DM_AfterContent}
Reference:
  • TAG:

精選好文

{DM_BeforeComment}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