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訂閱 小寶貝媽媽經 新聞推播。

請點選「訂閱」後,再點擊「允許」即可完成網頁新聞推播訂閱!

分享

青少年沉迷線上遊戲,原來背後有這心理因素!智慧家長都這麼做!

大家好,我是小寶貝媽媽經小編Uber!今天要來說說關於「青少年沉迷線上遊戲,原來背後有這心理因素!智慧家長都這麼做!」的事!不知道大家對於這個有多了解呢?一起來看看吧!

 

有一位網友說出了真相:

騰訊只是做遊戲,並沒有鼓勵小學生玩。家長也需要多陪陪孩子,孩子沉迷於遊戲也離不開家庭的教育。

想當年,馬雲夫婦忙於工作,疏於對孩子的管教,以致他玩網路遊戲上癮,跟著同學泡在網咖捨不得回家。著急的馬雲想管教兒子,沒想到12歲的孩子一句話把他懟的無言以對:

“你們都不在家,我回來了也是一個人無聊,還不如呆在網咖裡!”

於是,夫妻二人商量之後,妻子張瑛離開了阿里巴巴,迴歸家庭照顧兒子。媽媽更多的心血和付出,最終打贏了遊戲沉迷阻擊戰。

孩子沉迷網路遊戲,誰之過

為什麼網路能安慰孩子“無處安放的靈魂”?

孩子有了網癮,是因為社會的影響?還是孩子的自控能力?還是家庭的缺位呢?

各項調查顯示,人際關係能力相對較差,或者說缺乏良好社會關係做支援的孩子容易有網癮。也就是說,不會跟人相處的孩子容易有網癮。

那麼,什麼樣的孩子不會跟人相處呢?

根據知名家庭教育專家、雙贏教育理念提出者趙雨林老師的說法:

孩子之所以不會與人相處,親子關係不好是一個重要的方面。

 

因為在家庭中感受不到父母親人的溫暖,孩子會逃避在網路世界裡,在虛擬空間裡尋找依賴和寄託。同時,逃學、上網也成為很多孩子抵抗父母的手段。馬元坤的入網經歷也證明了這一點。

孩子出現網癮狀況後,家長不必過度驚慌。要知道,凡事都有解決辦法,只要方法得當,一切都不是問題。如果孩子是因為親子關係失調,選擇在網路世界中尋找安慰。那麼家長就需要調整親子關係,注意與孩子的溝通方式。須知,家庭永遠是解決網癮的最佳港灣。

關於如何與孩子建立良好的親子關係,趙老師在他的新書《讓愛更智慧》中給出了具體指導。有興趣的朋友可以找來看看。

先有不會溝通的父母,才有不聽話的孩子

如何與孩子溝通這個話題,兒童心理學專家們做了很多研究。《孩子 挑戰》《正面管教》《非暴力溝通親子篇》等書籍也風靡家長圈。

三本書我都細細讀過,也跟著一些育兒群進行拆書實踐。但總感覺有些說法、方式不適宜中國國情(畢竟作者的調查樣本是基於美國的家庭環境)。正好趙雨林老師提出要針對孩子不聽話的原因,拿出相應解決辦法。對照學習,收穫很多。

 

★孩子不聽話的三種原因:

孩子能力具備,態度不足,即“有能力沒態度”

孩子態度端正,能力不足,即“有態度沒能力”

孩子不具備能力,態度也不端正,即“沒能力沒態度”(如沉迷於遊戲的孩子們)

★對於“有能力沒態度”的孩子:

 

家長自身要堅定,做事要有標準,不能給孩子的錯誤行為開始的機會。

比如商場裡孩子哭鬧耍賴要玩具,父母如果考慮到圍觀者的目光,一時妥協,就會陷入“孩子要--父母不給--孩子哭鬧--父母妥協”的怪圈,“哭鬧”變成孩子成功威脅家長的手段,“下次不許這樣”說破嘴都沒用。

正確做法是,父母不打不罵,理解孩子“得不到玩具”的失望情緒,但要有底線,要站在“理”的角度與孩子溝通(如,家裡有這款玩具了,這個月已經買了很多玩具超標了,等),讓孩子知道“哭鬧”不能解決問題。

“有能力沒態度”這種情況只要一次真正處理好,以後父母就不會傷腦筋了。

★對於“有態度沒能力”的孩子:

 

父母就不需要把注意力放在“思想工作”上,而應該把要求具體化,把話說明白,讓孩子理解大人的要求。比如,不要空洞要求“認真學習”,而是要“指導明確,要求具體”。

要知道,很多在成年人看來清晰明瞭的“小事”,對於孩子來說卻是茫然無措的“大事”。

在成長過程中,孩子需要父母進行說理性指導,幫助他們確立規則和標準。比如暑假期間,爸媽不妨跟孩子商量制定一個假期計劃表,讓生活更有條理。

★對於“沒能力沒態度”的孩子:

父母要方法與原則兼備,先教孩子方法,教會了方法,再提原則和要求。孩子達不到要求,就要進行批評教育。

批評應該是父母與孩子之間一場有約定和要求的對話。以批評一個愛玩電競、影響功課的男孩為例:

首犯要說理

英國著名哲學家洛克說過:“說理是對待兒童的真正辦法。”家長首先要拿出足夠的耐心,跟孩子剖析如此做的後果,並表達對孩子的信任和期望,切不可大發雷霆、打罵孩子。

重犯要約定

如果孩子後來禁不住誘惑,又偷跑玩遊戲,父母就不能再“和風細雨”了,而是應該嚴厲(但不是打罵)告誡孩子,並約定方案,要求保證,如果再犯,將接受什麼懲罰。懲罰是雙方都可以接受的。孩子一般比大人更講“義氣”,在這樣的信任和尊重下,基本不會再犯。

再犯要懲罰

孩子畢竟自制力差,過程中有反覆也是可以理解的。如果再犯,家長可以拿出之前的承諾,讓他接受懲罰,並約定如果還有下次又該怎麼辦。

值得注意的是,在玩遊戲這件事情上,個人不建議家長完全斷絕遊戲,而是可以跟孩子約定固定的遊戲時間、遊戲時長。

總之,家庭有溫暖,講的有道理,做的有道理,父母和孩子就能成功溝通。

 

看完後是不是覺得Uber小編在小寶貝媽媽經分享的育兒教養文章很好呢?想看更多好文,或是喜歡小寶貝媽媽經的文章的話,可以按讚追蹤並分享這篇「青少年沉迷線上遊戲,原來背後有這心理因素!智慧家長都這麼做!」出去給大家一起看看喔!

{DM_AfterContent}
Reference:親子天地
  • TAG:

精選好文

{DM_BeforeComment}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