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訂閱 小寶貝媽媽經 新聞推播。

請點選「訂閱」後,再點擊「允許」即可完成網頁新聞推播訂閱!

分享

背一個單詞給50塊,恭喜這位媽媽成功毀掉兩個孩子!!

大家好,我是小寶貝媽媽經小編Ant!今天要來說說關於「背一個單詞給50塊,恭喜這位媽媽成功毀掉兩個孩子!!」的事!不知道大家對於這個有多了解呢?一起來看看吧!

 

看到這個標題,也許有人會說:有錢任性,也許有人會說:錢沒用在正道上,更多的家長應該會說:這樣做只會害了孩子

是的,我身邊就有這樣一個例子:

瑩瑩的父母白手起家,過上了富人的生活,由於兩個人文化水平都不高,他們便將高學歷的夢想寄託在兩個孩子身上。只要和學習相關的,想著法子給錢獎勵。

今年高二的瑩瑩在父母的要求準備出國留學,爸爸拿錢給她砸培訓班,第一次雅思成績只考了5分,這樣的分數就算去了國外也只能是野雞大學,爸爸覺得這樣的大學會讓自己很沒面子,繼續砸錢培訓。

瑩瑩媽媽那就更加誇張了,只要瑩瑩背出一個英語單詞就獎勵50塊。聽到這,正常人都會說:學習是孩子的事,和我們、和錢有什麼關係。

這樣的家庭不僅僅禍害了瑩瑩一個孩子,瑩瑩還有個弟弟,康康更是鮮明的土豪富二代的傑出代表。

康康和表哥家丁丁是同班同學,因為丁丁成績優秀,而康康在班上永遠穩定在倒數前三,於是康康的爸爸便想方設法地讓康康和丁丁成了朋友。有一次丁丁質疑了康康的觀點,十歲的康康隨口就說出:“你這個窮鬼,憑什麼這樣說我”。

(source: toutiao)

 

 

你有錢,難道別人就沒有話語權了嗎?

你有錢,就可以隨便踐踏別人的尊嚴嗎?

咋們人窮志不窮,窮怎麼啦?那也是活得有骨氣、有尊嚴的。從那以後丁丁沒再和康康做朋友了。

心理學家雷珀曾經做過這樣的一個實驗:

他將一些喜歡繪畫的孩子分成兩組,他對一組說:“畫得好就給獎賞”,然後對另一組說:“想看看你們的畫”。結果三個星期後,第一組的孩子們大多不情願主動去繪畫,興趣也明顯地降低了。而第二組的孩子卻一如既往地積極繪畫。

Q:為什麼會有這樣的差異呢?

A:心理學家表示,獎賞可以強化某種良性行為,直接驅使他們去做某事,但是漸漸地它會讓人只對獎賞感興趣,而對被獎行為失去興趣。

(source: toutiao)

 

 

瑩瑩和康康的父母,一味地用錢來獎勵孩子,已經扭曲了她們的價值觀。瑩瑩對背單詞就有錢拿的興趣已經超出了背單詞學習這件事了;而康康從小在優裕的家庭條件中長大,他甚至覺得有錢就是王道。在孩子的教育上可不是光靠錢就能砸出成績來的。

如果不用心,就算是億萬富豪也養不出好孩子。

而用心了,普通家庭出來的孩子也可以很優秀。

物質上的獎勵並非我們想象的那麼管用,學習本身就有樂趣,就有壓力,家長的態度,老師的態度,同學的態度,還有自己成長的本能,這一切都會推動他去學習,獎勵只不過是事後給他的一個肯定而已。

獎勵就像一條繩子,拉著孩子往前走,也許剛開始走得快一些,可是一旦繩子斷裂或丟掉繩子,那麼孩子便立即沒了前進的動力。所以,獎勵看似是種動力,實際上卻是種隱患重重的負能量。而最好的方法則是:以興趣引導孩子,讓孩子自覺自願地去學習和做事,這樣才能走得穩、走得遠。

最後,即使我們很有錢,那也要告訴孩子:錢是爸爸媽媽的,和你無關。學習是你自己的事,獲得表揚或者批評,也與爸爸媽媽沒關係。

宣告:本文由U12家庭教育網簽約作者豌豆麻麻撰寫,僅代表其個人觀點。

看完後是不是覺得Ant小編在小寶貝媽媽經分享的育兒教養文章很好呢?想看更多好文,或是喜歡小寶貝媽媽經的文章的話,可以按讚追蹤並分享這篇「背一個單詞給50塊,恭喜這位媽媽成功毀掉兩個孩子!!」出去給大家一起看看喔!

{DM_AfterContent}
Reference:親子天地
  • TAG:

精選好文

{DM_BeforeComment}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