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訂閱 小寶貝媽媽經 新聞推播。

請點選「訂閱」後,再點擊「允許」即可完成網頁新聞推播訂閱!

分享

寶寶被打了,要不要教他打回去,這位爸爸的做法讓全部人傻眼

大家好,我是小寶貝媽媽經小編Uber!今天要來說說關於「寶寶被打了,要不要教他打回去,這位爸爸的做法讓全部人傻眼」的事!不知道大家對於這個有多了解呢?一起來看看吧!

 

 

前些日子網路上的一句流行語“友誼的小船說翻就翻”,用在小朋友的身上,真是再合適不過了。今天你搶了我的玩具、明天我拿了你的零食、我媽媽昨天抱你了......這都能成為寶寶們“動手”的理由。

寶寶們打架,受傷的卻總是父母,被打的寶寶,父母會心疼,打人的寶寶,父母會擔心:這熊孩子從小就這樣,長大了還了得!分分鐘,大人們的友誼小船也會隨之而翻!

寶寶為什麼這麼愛打架?

♣錯誤的情感表達方式

寶寶年齡尚小,對於情緒情感的體驗並不能夠準確表達。寶寶渴望與同齡人玩耍,但是還沒有掌握正確的與人溝通的表達方式和技巧,可能是想用手的接觸去引起別人的注意,並不認為這是在打架。然而在父母眼中,這有可能就是寶寶打架的行為。

 

♣信任感和安全感的缺失

寶寶的打架行為可能是安全感和信任感的缺失,導致對別人的戒備心過強。比如說:當有小朋友走近的時候,寶寶並不認為對方是個友好的小夥伴,而是會下意識的覺得這個小朋友是過來搶自己的玩具、或者找自己麻煩的,出於自我保護的意識,寶寶就會發起“進攻”。

♣不良行為習慣的模仿

家庭是寶寶生活的第一個場所,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父母的言行潛移默化的影響著孩子。有的父母會以打屁股等方式逗寶寶玩,寶寶會受到父母的影響,以同樣的方式對待別的小朋友。很顯然,當這種事情發生在小朋友之間時,就不是開玩笑了,而變成了打架。

如何引導寶寶保護自己?

 

“我的寶寶被打了,當然要打回去!難不成要孩子默默的被欺負嗎?”,這是很多父母的心聲。但是,這種方法其實是錯誤的,與其教寶寶以牙還牙,不如引導寶寶學會正確的保護自己!

♣講道理,不動粗

父母要從小培養寶寶良好的規矩習慣,養成講道理、守規則的好習慣。假如別的小朋友欺負寶寶,父母就要告訴寶寶,要大聲的對他說:“你不許打人,你這樣做是不對的!”,要就事論事,以理論理!

♣吃一塹,長一智

當自己的寶寶受到受到某小朋友欺負後,要和寶寶分析原因,總結經驗,使下一次不再遭受同樣的情況。

♣學會尋求幫助

如果你的寶寶面對力量強大的小朋友,當然跑是上策,在跑不掉的情況下,就要告訴寶寶,大聲的尋求周圍人的幫助,讓身邊的大人知道發生了什麼樣的事,引起大人的注意。

♣遠離是非

寶媽們不要總是對你的寶寶說:大家都是好朋友、要一起玩耍一起遊戲、要跟大家一起分享之類的話,這是不現實的。寶寶和大人一樣,也有自己的好惡,有自己喜歡的小夥伴,也有合不來的小夥伴。所以說,對那些愛打人的孩子,還是離遠一點比較好!

看完後是不是覺得Uber小編在小寶貝媽媽經分享的育兒教養文章很好呢?想看更多好文,或是喜歡小寶貝媽媽經的文章的話,可以按讚追蹤並分享這篇「寶寶被打了,要不要教他打回去,這位爸爸的做法讓全部人傻眼」出去給大家一起看看喔!

{DM_AfterContent}
Reference:親子天地
  • TAG:

精選好文

{DM_BeforeComment}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