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訂閱 小寶貝媽媽經 新聞推播。

請點選「訂閱」後,再點擊「允許」即可完成網頁新聞推播訂閱!

分享

如何培養一個愛問問題的孩子

 

 

— 1 —

“為什麼”可以激發孩子的自主學習

孩子們會有一個時間段非常喜歡問問題,我家的老大在四五歲的時候每天都是無數個問題。只有到了那個時候我才知道我的知識儲備量是有多少啊,無法應對那天馬行空的問題。

面對無數個好奇的問題,我居然要對一個小小孩說“媽媽不知道”,“媽媽去上網查查再告訴你”。這個是很傷自尊的,從自然到地球、從昆蟲到落葉,只要他能看到的,他就會冒出“為什麼?為什麼?”

那時候的我還沒有現在這麼好學,我有時候會糊弄一下他,有時還會一帶而過,不懂裝懂;有的時候我也會被他的問題逼得惱羞成怒;當然有的時候我也會非常欣賞地去研究一下這麼小的腦袋里面裝的是什麼,為什麼有這麼多的“為什麼”?

他從來沒有停止過問題,當然慢慢地我已經對他的問題無能為力了,所以他也只能借助於書本。好在因為他有無數個“為什麼”,所以他愛上了閱讀,因為書可以幫助他去思考、幫助他去解答那些他想要知道的問題。

當一個孩子有問題的時候就是他有好奇的時候,而因為這份好奇,他就會主動地去尋找解決的方法。這就是他們的學習主動性,用這種方式的學習不需要別人來逼,也不是為了體製或者是為了父母來學習,這種學習都是為了滿足他們對未知的好奇。

— 2 —

無知的人多半都不喜歡提問

無知的人多半都是不喜歡問問題的人,因為不想探索、不想深入,所以自然而然也沒有問題。

其實很多的時候我們會發現我們生活不太如人意,好象哪兒哪兒關係都不太順利,可是如果去向別人求助的時候卻又不知道如何提問。

我每周四都會做一個慢時光心互動的活動,有問題的朋友可以在那兒和我互動,很多的時候我們可以看到那個問題很長很長,但是呢,里面並沒有問題,只有情緒。

只有當我們自己會去尋找問題的時候,我們才有可能去想辦法來解決這個問題。如果我們自己暈頭暈腦的不知道問題是什麼,那麼別人更沒有辦法來給我們支持了。

有的人會羞於問問題,記得我小的時候就非常喜歡問問題,不過到了初中以後就不太敢多問問題了,因為怕別人笑話自己不懂、怕別人說你怎麼這麼笨啊,當然更多的原因是因為老師怕麻煩。 現在回想起來就是因為當時問的人不對,因為他很可能自己也回答不出來怕出醜,或者是他可能自己知道但是說不清楚只能干著急。

— 3 —

每一個發明都是一個解決方法

每一個新的發明都是一個問題的解決答案。

象我們現在的手機,他就是人類為了解決通信問題而一步步升級成現在的樣子的。

在很久很久以前,我們送一封信可能都要好幾個月,那時候要用馬車、之後慢慢進化成火車、航空信件,如果有緊急事件的話還可以發電報。

慢慢的我們開始有了固定電話。固定電話不能隨時隨地使用,於是我們有了移動電話。

移動電話的費用太貴了,我們要如何更便宜更方便的可以找到朋友,了解朋友最新的動態呢?於是有了SKYPE、微信。

我們身邊的高科技產品每一個都是靠著不斷的提問而來進化的。

如何可以讓我們可以使用碎片時間來學習呢?於是有了微課。

如何可以讓我們足不出戶就可以買到東西呢?於是有了網上購物。

如何可以讓我們不用去銀行排隊就可以輕鬆付錢呢?於是有了網上銀行。

包括我們的交通工具,曾經我們都是靠腳來行走,在古代要去另一個城市,那可能都是要用年來計算的。於是我們人類從騎馬、自行車、火車、輪船到飛機,就是為了縮短城市與城市之間的距離,讓出門更方便。

從我們身邊這些物件的發明可以見證我們人類文明的一段進化曆史,所有這些都是和一些發明家的“為什麼”有關係,因為他們會問問題,於是有了我們現在所看到的一切。

— 4 —

發明都源於一個小小的問題

不曉得問題的存在我們就不能解決問題。

我們看著身邊所有的這一切,可能我們從來都沒有感覺到有什麼大驚小怪的,因為這些本來就應該有啊?

但是這些就是那一些改變時代的人經由一個個問題而尋找到的解決方案。

這些偉大的發明都是源於一個小小的問題。

而我們和他們的差別就在於我們害怕問問題,我們不喜歡問題,我們喜歡繞著問題而走。這就注定了,我們還是現在的我們。

如果我們嫌孩子煩、不喜歡孩子問問題,打擊孩子的探索能力。很可能,又一個文明的創造者扼殺在了我們的手上。

孩子都天生愛問題,他們不會覺得乏味,因為這就是他們的學習方式。

他們的問問題其實也是在訓練自己的一份感知和了解的能力,他們可以通過問問題,讓自己對事物有更深的了解,而且慢慢地他們還可以總結出自己的一些經驗。

當然並不是每個問題都會帶來一個偉大的發明,而是需要不斷地問、不斷地回答,在這個反複不斷的過程中會出現一個非常重要的問題,然後當你努力去回答的時候,就會慢慢帶你走上一條不一樣的重新發現之路。

— 5 —

和“為什麼”打交道的人

愛迪生是一個眾所周知的發明家,他的童年就是伴隨著無數個“為什麼”,並且他試圖為每個問題都能找到一個精準的答案。

一天他在路上看到一個朋友,朋友的手指關節腫大了,他就問,“為什麼會這麼腫?”,朋友說他也不曉得為什麼。愛迪生又問:“你怎麼會不曉得?醫生知道嗎?” 朋友說,醫生告訴他可能是痛風症。愛迪生非常好奇地問,“那可以告訴我什麼是痛風症嗎?”

於是朋友向他解釋了尿酸淤積在骨節里面就會形成痛風症。愛迪生說:“我想你如果可以把這東西取出來就不會腫了。”

朋友非常失望地告訴他,醫生們都不知道怎麼取,因為他們說尿酸是不能溶解的。

愛迪生非常生氣,他不相信。他相信一定有辦法可以溶解,於是他象一頭被激怒的鬥牛一樣,把自己關進了實驗室。他用試管試驗尿酸能否被溶解,差不多兩天他就得到了自己想要的結果。他看到了兩個試管內的尿酸已經被某些化學液體所融化了。於是不久之後,有一瓶液體就被廣泛地運用到醫治痛風症領域上。

愛迪生就是這麼一個一生都在和“為什麼”打交道的人。雖然並不是每一個為什麼都成功了,但是單單那些找到答案的就已經足已讓我們所有的人記住這位偉大的發明家,為人類帶來的進步。

對我們這些父母而言,我們重要的不是要帶著孩子一定要找到那個解決答案,而是要讓孩子們一直保持著這種求知的欲望,保持對一些未知事物的好奇。

— 6 —

帶著好奇心一起生活

也許我們可以花些時間來看一下我們自己,我們自己是否一直保有一顆好奇心。

當我們看到手上的手機,會去研究他的一些功能嗎?會去因為問這個怎麼用,而去花時間研究嗎?

如果你是一個工人,你會去問問這個工序為什麼是這樣做的?

如果你是一個老師,你是否會去研究一下各種教育原理,並且讓大家來體驗呢?你會去發現有的人會聰明一些,而有些人卻學起來會慢一些?

如果你是父母,你有沒有帶著好奇心去研究一下你自己的孩子,他們的特性是怎麼樣的,他們的擅長在哪兒?他們害怕什麼?當他們害怕的時候可以如何去引導他們,當我們在育兒的時候,你有沒有帶著那些“為什麼”然後再去尋找答案?

最後,讓我們一起帶著好奇心來養育我們的孩子,陪伴他們一起長大。

 

{DM_AfterContent}
Reference:親子天地
  • TAG:

精選好文

{DM_BeforeComment}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