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訂閱 小寶貝媽媽經 新聞推播。

請點選「訂閱」後,再點擊「允許」即可完成網頁新聞推播訂閱!

分享

經常“恐嚇”的父母,將會收獲一個怎樣的孩子!

前段時間網上有一段視頻流傳很廣,視頻標題為“師生課堂口角升級,互扇耳光後扭打”。這段視頻引起了網友非常大的爭議。

01

從視頻里面得知,兩人之間的對話是這樣的:

老師:“你就是沒有禮貌”

女生:“我要你管,你是我的誰啊”

老師:“我不管你是誰,你在我課堂上這樣講話就是不行”

……

老師:“你要是敢再對我講這麼不尊重的話,我就敢打你。”

聽到這句話,女孩子站起來,指著自己的臉對著老師。

老師:“你說啊,你說啊,你再說啊”

女生:“你打呀”

老師:“你說,我看你說什麼,你想在這里瞎鬧是不行的”

女生:“你是誰啊,奇葩”

老師聞言,一邊對學生說“你說我是奇葩是吧,我就是奇葩”,一邊打了學生一個耳光。女生很快還手。兩個人扭打在一起。

有網友認為,老師打人不對。也有網友認為,女學生太囂張,就是很該打。

其實如果我們不從評判對錯的角度來看這件事,會發現這段對話是一段很典型的負面暗示。

我想老師主觀上一定是為了孩子好,不希望學生沒有禮貌,但卻通過不斷的強化負面的暗示,讓事態向著更糟糕的方向發展了。

這也是我們很多父母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經常會出現的一種現象。

02

老師最初說的“你就是沒禮貌”這句話,相信不少父母也一定跟自己的孩子說過。

比如在孩子亂翻別人東西的時候,當孩子見到長輩不叫人的時候,當孩子在公共場所大聲喧嘩的時候。我們就會對孩子說:“你真沒禮貌”。

還有一些類似的場景:

孩子做卷子總是做錯,有不少父母在教了幾遍無果之後,可能就會對孩子說“你就不是學習的料”。

當孩子因為什麼事情說謊被我們發現了,有不少父母就會聯想到孩子以前說謊的經曆,對孩子說,“你嘴里就沒有一句實話”。

孩子肯定是應該管束和教育的,但是在孩子看來,成年人說這樣的話,攻擊的不是這種行為,而是在直接攻擊孩子本身,盡早的下了結論,並在給他貼各種各樣的標簽。

這樣孩子往往容易變得破罐破摔,“你認為我沒禮貌,我就沒禮貌一個給你看看”,“你說我不是學習的料,我就不給你往好了學”,“你覺得我最里面沒一句實話是吧,那我就能騙多少騙多少吧”……包括我們看到的這段視頻後面,老師被學生說是奇葩,老師也是控製不住自己的情緒,說了句“那我就奇葩了”,然後動手打了學生。

我們如果換一種表達方式,對孩子說“亂翻別人東西的這種行為是很沒禮貌的,媽媽告訴你,想動別人東西的時候,一定要征求一下主人的意見”,“爸爸媽媽知道你也很想把這個類型的題目答對,你再細心一點,熟悉的多了肯定就會了”,“你在課堂上這種行為是不禮貌的,老師希望你尊重課堂,也尊重在上課的同學們,有問題我們下課再溝通。”

這種表述就是告訴了孩子,我們對孩子本身是沒有敵意和否定態度的,只是對他的行為提出了否定,並且告訴了孩子正確的處理方式。事情就容易就事論事的解決。

03

老師後來對學生說,“你要是敢再對我講這麼不尊重的話,我就敢打你。”

我們可以發現老師並不是真的想打學生,只是想嚇唬一下學生或者震懾一下學生。沒想到學生真的站起來伸出臉來讓老師打。

這種情況在我們日常生活中也不少。華裔教授“虎媽”蔡美兒曾提到過自己教育女兒時,一件很尷尬的事情。

她對兩個女兒要求都很嚴格,除了成績要特別好,每天還要按照規定練琴。大女兒比較聽話,但是小女兒就很叛逆。

有一次她要求小女兒練琴,小女兒不肯。她威脅女兒說,如果你不肯練琴,我就把你扔到外面去。

當時外面天氣很冷,女兒穿的又很少,她以為這樣做女兒一定會服軟。但是沒想到,女兒倔強的脾氣上來,跟她杠上了,真的自己走出門去。

再嚴厲的母親終究是母親,蔡美兒不忍心看女兒受凍,隻好主動跟女兒讓步,“看來你已經知道自己錯了,你回來吧”。

父母教育孩子的時候,經常會用到一招叫“嚇唬”。類似於“你不聽話就把你扔掉”,“你不好好吃飯,以後的飯也不許吃”,“再罵人的話,信不信我把你的嘴撕爛”,“再淘氣,就讓警察把你抓走”……

這種教育方式,也許在短時間內是有效的。孩子出於對某種後果的恐懼,會開始收斂自己的行為。但是我們從長遠來看,這種嚇唬式的教育,一定是得不償失的。

之前發生過很多起,孩子考試沒考好或者因為其他錯誤擔心受到父母懲罰,而離家出走或者自尋短見的案例。也有很多孩子成年之後,也無法原諒父母的做法,導致跟父母關係極度僵化、疏離。

04

我們做父母的養育孩子的過程中,必然會遇到很多問題,這些時候,千萬不能比孩子還孩子氣,一定要學會跟孩子從容的溝通,才能取得最好的效果。

☞避免給孩子的負面催眠

有少部分父母,看到孩子成績不如平時,就會說“你考試就馬虎,粗心大意”,看到孩子在吃糖,“再吃你的牙就壞了”,發現孩子看電視,就會說“你眼睛要不要了,再看就近視了”……

這些都是為孩子好,但是我們這麼說的話,無意中是在給孩子一些很負面的催眠。讓孩子自動把考試和粗心大意聯系在一起,把吃糖與蛀牙聯系在一起,把看電視和近視聯系在一起。

結果就是孩子平時怎麼好,考試都會馬虎,也更加容易蛀牙和近視。

我們不如試試告訴孩子,“你好好寫作業,足夠細心的話,期末就會取得好成績,小朋友也會對你刮目相看”。“恩,吃過糖就知道好好刷牙了,真棒,以後牙齒一定又白又漂亮”……

其實這個時候,用正面的話語去鼓勵孩子,會明顯比用挑剔的話語去批評,更容易讓孩子接受,效果也會更好。只有孩子接受了,他才會去認可和改變。

☞直接告訴孩子你的要求,不要反話正說

生活中還有一種情況,叫做“反話正說”。

比如經常看到有些父母,明顯不想讓孩子哭,卻在跟孩子說“你哭吧,哭個夠”;明顯孩子把湯灑了,卻在告訴孩子“你看看你做的好事”,明顯想讓孩子不要再踩水了,卻在告訴孩子“你再做一次試試”……

這跟正面管教完全是兩回事。事實上,這樣做隻會起到更差的效果。

孩子在6歲之前,是很難分辨出這句話背後隱含的真正含義的。也就是說,他能從父母的態度和語氣中感覺到哪裏不對勁,但是他沒有辦法真正知道該怎麼辦。甚至可能會直接認為這是父母的命令和希望。

所以他會繼續哭,也會繼續“做好事”,還會真的“再做一次試試”。而父母往往會覺得這是挑釁,會發更大的火。

這些時候,父母最好直接告訴孩子正確的做法是什麼。比如“你可以很難過,但是這里是公共場所,你可以記得這件事,然後到家回到自己的房間繼續哭”,“你把湯弄灑了,那麼你要跟爸爸媽媽一起把菜湯收拾干淨”……

對於孩子來說,越簡單越明確的指令,就越容易接受。不要給孩子太多的信息和干擾,不要有過多的附加條件和威脅恐嚇。讓他明白該明白的,承擔該承擔的就夠了。

☞避免過度擔憂,不要讓孩子習得性無助

曾經有心理學家把一隻狗放在會有電擊的籠子里,最開始狗是掙扎的,但隨後,心理學家即使打開了狗籠子,狗也放棄了抵抗和逃走,甚至在每次電擊開始之前,就會倒在籠子里,產生抽搐。心理學上,後來把這種現象叫做“習得性無助”。

常見到一些孩子覺得自己“就是學不會數學”,“就是學不好外語”,“就是沒有辦法在同學面前大聲的唱歌”,“怎麼努力都考不上重點高中”……

其實除了少部分是先天條件的原因,多數都跟習得性無助有關。當孩子數學考差了幾次,可能就會聽到諸如“女生就是學不好數學吧”“可能是隨媽媽吧,她媽數學就不好”“這個老師教的就不好,太沒責任心”“他就沒有這腦子”……等等這些議論。

反射到孩子身上,他就會認為自己學不好,學不會是一件理所應當的事情。甚至會開始恐懼成功。因為“數學不好”這個事情,他已經從里面接受了。要改變,就要突破心里舒適區,還不如就這樣保持著。

05

魯迅先生曾說,中國中流的家庭,教孩子大抵只有兩種方法。

其一是任其跋扈,一點也不管,罵人固可,打人亦無不可,在門內或門前是暴主,是霸王,但到外面便如失了網的蜘蛛一般,立刻毫無能力。

其二,是終日給以冷遇或嗬斥,甚於打撲,使他畏葸退縮,彷佛一個奴才,一個傀儡,然而父母卻美其名曰“聽話”,自以為是教育的成功,待到他們外面來,則如暫出樊籠的小禽,他決不會飛鳴,也不會跳躍。

魯迅先生的話未免有些絕對,卻也說出了一部分家庭的症結所在。

影響一個孩子性格和行為的因素有很多,家庭的影響不容忽視。父母對待孩子的態度,可能直接影響著孩子日後成為一個什麼樣的人。父母少一些負面指責,孩子就少一分負面催眠。父母多一分正面引導,孩子就多一分正面向上的力量。

{DM_AfterContent}
Reference:親子天地
  • TAG:

精選好文

{DM_BeforeComment}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