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小寶貝媽媽經小編CA!今天要來說說關於「越催孩子就越會磨蹭,心理學家告訴你,家長這麼做才是對的!」的事!不知道大家對於這個有多了解呢?一起來看看吧!
我們總催孩子“快一點”,可孩子卻不慌不忙,甚至越催越慢,催促不但沒能讓孩子變優秀,反而害了娃!
孩子的“慢”,並不代表停滯不前,他們其實一直在前行,只是需要時間積蓄能量。
一、
前幾天和閨蜜小聚,見面沒聊幾句,她就開啟了瘋狂吐槽模式。
自從今年9月,她“晉升”為小學生家長以後,每天早晨那一小時就像人間煉獄。早上六點半,不管多累,她都會準時起床變身腳踩風火輪的超人,洗漱、做飯。
一切搞定後,又迅速變身高音喇叭,開始每天的催娃起床、催穿衣、催洗臉、催刷牙、催吃早飯、催出門的“催催催”模式。
而她那萌萌噠閨女卻是個慢性子,眼看上學就要遲到了,無論你怎麼喊“快一點”,她都是磨磨蹭蹭地刷牙、洗臉、吃早飯。
偶爾還會來一句,“媽媽,你的壞脾氣又來了”,真是讓人哭笑不得。其實,閨蜜家每天上演的“兵荒馬亂”,多數家庭都經歷過。
孩子走路慢了,我們覺得他磨蹭,臉一黑吼道,“拖拉什麼,走快一點啊”;吃飯不認真,我們奪過孩子的碗筷,一邊喂一邊催,“快點吃,飯都涼了”;
半小時能搞定的作業,孩子非要拖拖拉拉熬上兩個小時,你分分鐘想拿過作業本替他寫,還要按捺住情緒,“寶貝兒乖,快點寫啊~”
但崩潰的是,任我們怎麼催,孩子們卻不慌不忙,甚至越催越慢。其實,我們總催“快一點”,孩子也不會真的就快了。
相反,催習慣了,說順口了,他們反而適應了。催促不但沒能讓孩子變優秀,還可能讓他們變得更糟糕。
二、
“起床,起床,快起來!去洗臉,去刷牙……”美國喜劇女演員安妮塔·蘭弗洛創作的《媽媽之歌》視頻曾在國外網站被瘋狂點播。
這種“連珠炮”似的催促場景,大多數父母都不陌生。無論是在國內還是國外,家有磨蹭娃,都常常讓父母傷透腦筋。
c0d77f507dfad4b64b899e0994aef6452
cbc50f04896f64d07a58f2be9ecbb16f1
c7cdbb7380a784530984f6467f264e512
但我們卻常常不去深究孩子磨蹭的原因,而是簡單粗暴地把這歸結于孩子是故意拖拉,和家長唱反調。
心理學上,大人與孩子的生活節奏、生理節奏以及生命節奏都是大不相同的。日常生活中,父母往往站在成人的視角。
認為孩子太磨蹭,打亂了我們的節奏,總想催促他們快一點,再快一點。殊不知,真正被打亂節奏的是孩子。
就像陳小春嫌棄Jasper走路慢凶他“快一點”的時候,應采兒微博回應的那樣,腿短的Jasper怎麼可能跟上陳小春的節奏?
三、
日本精神科醫師水島廣子指出,父母不斷地說“快一點”,會對孩子造成很多負面影響。
而在心理學上,3-6歲的孩子正處在敏感期,對這一年齡段的孩子按“快速鍵”會打亂孩子自己的節奏。
經常被打亂節奏的孩子,很容易出現早熟、易煩躁、耐性差等特徵,在父母的催促下,會過早地成為“小大人”。
也有一些孩子表現為反應遲緩、缺少責任心等特點,甚至容易在父母的持續否定中失去自信。這孩子都很容易失去自我,長大後變得沒有主見。
心理專家姬雪松也曾說,父母過多地催促孩子,通常是因為自身的焦慮。當父母無法消化這些焦慮,將他們過多地轉嫁給孩子時,傷害就在不知不覺中發生了。
這不但影響親子關係,而且還會破壞孩子的鈍感力,讓孩子變得焦慮、自卑而敏感。而懂得放慢節奏,慢養孩子的父母,反而時常在孩子身上收穫意外之喜。
我的一個同學,就是一位很有耐心的媽媽。陪孩子出去玩,她會放慢腳步,讓自己適應孩子的步調;
孩子被廣場上的鴿子吸引,她會停下來,陪著她一起看,直到孩子看夠了,心滿意足地說“媽媽,我們走吧”;
她帶孩子去公園裡喂魚,會看著孩子一點點捏著魚食喂,有時候,一喂甚至就是一個下午。而她的女兒,小小年紀,做事已經特別有條理性。
有次我去她家串門,剛好趕上孩子在拼積木。只見小人兒很淡定地拿著一塊塊積木,手上一邊忙活。
嘴裡一邊有規律地念叨著“首先、其次、然後、再然後”,平和而又快樂。而孩子的這種秩序感,恰恰來自於媽媽對她的耐心。
同學是個聰明媽媽,她充分瞭解對於處在敏感期的孩子需要多些耐心,給予孩子足夠的心靈養分和成長空間。
讓孩子自然平穩地慢慢成長,順利度過敏感期。“媽媽,你等等我~”“寶貝,你慢慢來!”
有耐心的父母,收穫的也是有耐心的孩子。等一等孩子,讓他按照自己的節奏成長,這是父母送給孩子最好的禮物。
四、
一個會說“孩子,你慢慢來”的父母,帶給孩子的是滿滿的安全感,這種孩子就像原裝出廠的電池一樣,能量滿格。
《爸爸去哪兒》中的金句小王子嗯哼就是個能量滿格的孩子。杜江霍思燕夫婦對嗯哼採取的一直是一種慢養方式。
已經4歲的嗯哼還沒有上幼稚園,在節目中,杜江曾談起霍思燕的育兒經:晚上一年幼稚園,是對男孩最好的禮物。
而這一點,有些父母可能很難接受,因為害怕孩子輸在起跑線上,晚上一年幼稚園,這得耽誤孩子多少事情呢。但事實上,沒有上過幼稚園的嗯哼並不輸給其他孩子。
節目中,他的社交能力、管理能力、處理問題的能力,不但俘虜了小夥伴們的心,也深受觀眾喜愛,一撥人還爭著搶著要組團去“偷”嗯哼呢。
而杜江,也一直用行動在告訴嗯哼:“慢慢長大,不著急”,爸爸媽媽會一直陪著你。
幾個爸爸中,杜江是很有耐心的一位老爸。對於話嘮兒子,杜江就像朋友般和他一對一地交流著,從不敷衍,從不欺騙。
面對因為單獨執行任務而陷入分離焦慮症的嗯哼,杜江用一種正面激勵孩子的方式,讓嗯哼逐漸接受分離,給了他足夠的安全感。
給孩子時間和機會,放慢腳步,等一等他們。甚至蹲下來,從孩子的角度看世界,不僅能收穫親子之間的信任,還能讓孩子有條不紊地長成能量滿滿、陽光快樂的樣子。
五、
面對孩子的磨蹭,作為父母,我們不能總是催催催,因為這幾乎沒什麼用,還有可能打亂孩子的節奏。那麼父母應該如何做,才能收穫一個能量滿格的孩子呢?
1、尊重孩子的成長節奏
尊重孩子的成長節奏,讓他們尊崇自己的內心秩序,按照自己的節奏去吃飯、穿衣、做作業。
比如,孩子穿鞋這件事,我們總是認為與其讓孩子慢悠悠地浪費時間,不如自己替孩子“又快又好”地完成。我們只注重了結果,卻打亂了孩子的節奏,讓他失去了嘗試的機會。
孩子的“慢”,並不代表停滯不前,他們其實一直在前行,只是需要時間積蓄量,打好基礎。父母只需要多給孩子一點耐心,等一等,他們會做得越來越好。
2、教會孩子時間管理
孩子是沒有時間概念的,當他們磨蹭時,正是教他們管理時間的好機會。比如,起床時告訴孩子,“最晚七點二十要出發,否則上學會遲到。”
當孩子磨蹭開小差時,清楚地告訴她,“寶貝,你慢點沒關係,但如果因此遲到,你需要接受這個事實。”
在日常生活中也應該更堅定,允許孩子磨蹭,一旦遲到,讓他去承擔後果。如此一次、兩次後,孩子就會慢慢地有時間概念,他會意識到,早晨上學這事真的是要靠自己。
為了不遲到,他會慢慢地加速,在預定的時間完成該完成的事,改掉一些不好的習慣。
3、做“慢半拍”父母
心理學家克裡斯汀•弗拉薇尼說,我們教會孩子自主使用自己的身體與頭腦,卻沒有讓他們學會如何產生自己的思想、去勾畫並形成各種概念。而這些技能,往往只有在遊戲中才能獲得。
當孩子在一隻貓咪、一扇落地窗,甚至一灘積水旁流連忘返的時候,我們常常難以理解,這哪裡值得浪費一上午的時間?
這些在我們看來無聊的事情、重複的遊戲,實際都是孩子特定階段的一種專注力與學習力的成長。
何不做“慢半拍”父母,放慢腳步,陪孩子去感知這些讓他們著迷的事物。
成長本就是一件緩慢的事情。孩子,是慢慢養大的,就像牽著一隻蝸牛在散步,你要放慢腳步,陪著孩子靜靜體味生活的多姿多彩。
想要孩子不磨蹭,就告訴孩子,“慢點來,才穩當。”學著做“慢一點”父母,和孩子一起慢慢成長。聽鳥叫,聽蟲鳴,看滿天亮麗的星斗。
看完後是不是覺得CA小編在小寶貝媽媽經分享的親子生活文章很好呢?想看更多好文,或是喜歡小寶貝媽媽經的文章的話,可以按讚追蹤並分享這篇「越催孩子就越會磨蹭,心理學家告訴你,家長這麼做才是對的!」出去給大家一起看看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