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訂閱 小寶貝媽媽經 新聞推播。

請點選「訂閱」後,再點擊「允許」即可完成網頁新聞推播訂閱!

分享

美國父母:“你怎麼可以讓小孩不要發脾氣?”

 

我在美國的時候,有一次搭房東的車去附近的健身中心,發現那里面居然還有幾個兒童尺寸的沙包。

 

我驚訝的說:這是什麼?難道孩子還會來拳擊沙包嗎?

 

女房東見怪不怪的說:當然咯!孩子難道不會有無法釋放的情緒嗎?那就來狠狠發泄一通,發泄完就爽了!

 

我說:“可是中國父母,比較期望小孩憑自己就平靜下來!”

 

房東和藹的說:“中國人情緒比較內斂,又太好面子,有負面情緒也不願意讓別人知道。對孩子當然也同理。”

 

住的日子久了,我才發現,在戶外的公共區域,也有高高的秋千、拳擊的沙包等重體力供孩子玩的器械。時常可以看到青春期的人高馬大的孩子,狠狠發泄幾個來回,或者狂跑上好幾圈。

 

也許這說明:相對於中國人對於“負面情緒”的不肯提及、不願承認,歐美人更願意承認孩子的七情六欲是正常的,更願意想辦法解決它,而不是遮掩它吧!

 

為什麼孩子很難控製住情緒?

 

近年來腦部研究發現,主觀認知、重要決策與部分情緒,協助人類專注、控製衝動、擬定計劃、做成決策,主要由大腦的這個部位負責:前額葉。

 

而前額葉要到20歲左右才會成熟。在大腦的這個部件成熟之前,你非要孩子冷靜如磐石,孩子只能說“臣妾做不到啊!”

 

所以,正確方法是:用合理的、社會可接受的途徑,讓孩子把情緒釋放掉 。

 

如果是強度不大的情緒:

 

吃點喜歡的零食、

給孩子一個大大擁抱、

給孩子洗個臉。

 

有時小孩的情緒嚴重高飆,父母可能帶孩子體驗更激烈的方式,比如:

 

出門跑兩圈、

去公園高高地蕩秋千、

狠起來挖沙坑、

好好揍揍沙包…

 

當然前提是:父母先接受孩子的負面情緒

 

 

除了不切實際的期望“孩子能自己消滅負面情緒”以外,中國父母還特別喜歡干一件事:

 

講道理。

孜孜不倦的講道理。

翻來覆去的講道理。

 

我舉一個栗子,能證明講道理的父母有多悲慘:

 

一個孩子想出門去玩,老師擔心他的安全,被老師拉住,孩子委屈地哭了起來,覺得老師不喜歡他。

 

試圖講道理的老師說:“我怎麼會不喜歡你呢? 你是這麼好的孩子。”

男孩子:“你就是不喜歡我!”

老師說:“我為什麼會不喜歡你?我是為你安全著想。”

男孩子:“你就是不喜歡我!”

 

我想起了瓊瑤神劇《情深深雨蒙蒙》的著名台詞:

 

男:對,你無情,你殘酷,你無理取鬧!

女:那你就不無情,不殘酷,不無理取鬧!?

男:我哪裏無情!?哪裏殘酷!?哪裏無理取鬧!?

女:你哪裏不無情!?哪裏不殘酷!?哪裏不無理取鬧!?

男:我就算再怎麼無情、再怎麼殘酷、再怎麼無理取鬧,也不會比你更無情、更殘酷、更無理取鬧!

女:我會比你無情!?比你殘酷!?比你無理取鬧!?你才是我見過最無情、最殘酷、最無理取鬧的人。

 

 

 

喏,看見了吧。如果孩子還沉浸在情緒里,你想通過講道理來說服他,你們就會陷入語言的泥淖里,車軲轆話說盡,也沒有效果。

 

有經驗的老師隻用說一句話:“你覺得我不喜歡你,所以你很委屈,對吧?”

 

學生:“嗯。嗚嗚嗚。”然後哭起來,哭完了就沒事了。

 

很多中國父母會下意識的假設,孩子同自己的理解能力一致,他們不會意識到,小孩子的理解能力有多差。

 

是時候正視現實了:小孩子的認知都很混沌,你講的“打人不是好孩子”,在他們眼里如同“E=mc^2”一樣難解。

 

 

 

 

總結下,孩子情緒的解決步驟:

 

所以,當孩子有情緒時,應該遵循這樣的解決步驟:

 

第一步:接受孩子的負面情緒

第二步:讓孩子用合理的方式發泄出去

第三步:最後才是教給孩子補救和預防的辦法

 

什麼時候才可以給孩子講道理?

 

等孩子的大哭變成了抽抽噎噎,傾盆而下的淚珠停下的時候,說明他的情緒已經漸漸平複。

 

這時候才應該進行中國父母最擅長的事情:講道理、提出解決方案,下次應該怎麼辦。

 

如果孩子辛苦畫的畫被撕了:

 

是不是一起把它貼起來?是不是想要重畫?跟媽媽一起畫?跟弟弟一起畫?貼補起來了,畫好了,一起想個安全的地方把畫收好。

 

如果孩子心愛的新裙子被墨水蹭髒了:

 

是不是應該脫下來趕快洗掉?怎樣洗才可以洗掉呢?桌面怎樣擺放,將來才可以避免這種問題?

 

不要犯的錯誤:

 

1.如果孩子有情緒,別壓抑,也別多BB。

 

2.少跟孩子講道理,因為他們的認知能力很有限。

 

3.不要期望孩子會像大人一樣控製情緒,因為大腦的前額葉20多歲才成熟。 耐心等一會兒,讓他們采用合理的方式釋放出來。

 

4.“動之以情、曉之以理”的順序,是古人早就安排好的!順序一旦錯亂,對孩子來說就基本沒有效果啦!

 

5.永遠記住,先解決孩子的情緒,再解決問題!

 

  

 

{DM_AfterContent}
Reference:親子天地
  • TAG:

精選好文

{DM_BeforeComment}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