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訂閱 小寶貝媽媽經 新聞推播。

請點選「訂閱」後,再點擊「允許」即可完成網頁新聞推播訂閱!

分享

家長的這7種最傷孩子的行為,快檢查看看你有沒有!

大家好,我是小寶貝媽媽經小編Ant!今天要來說說關於「家長的這7種最傷孩子的行為,快檢查看看你有沒有!」的事!不知道大家對於這個有多了解呢?一起來看看吧!

 

 

(source: toutiao)

 

 

前幾天,有這樣一條新聞引起了我們的注意,尤其是裡面父母的所作所為:

小區4戶人家失竊,嫌疑犯最小才10歲

在派出所的審訊室裡,趙小明已經哭了好一會兒,10歲的他第一次跟著幾個“哥哥”去盜竊,被警察抓到後,就嚇得哭了。在反覆問了好幾次之後,趙小明終於願意說出自己的資訊,民警馬上聯絡了他的父母。

民警本以為父母來了之後,詢問會有所進展,誰知,倆人一見孩子就互相指責起來。“你怎麼當媽的?孩子老跟著一群小混混胡鬧,現在還進了派出所!”父親大聲嚷嚷著。“就知道說我,難道你當爸的不用負責任嗎?你什麼都不管,現在倒埋怨起我來了!”母親也不甘逞強地反駁道。趙小明則把臉偏向一旁,在一聲高過一聲“你不負責”“都是你的錯”的彼此謾罵聲中突然大聲說:“你們不就是嫌棄我是個大麻煩,我就做給你們看!”

後來在民警的調解下,趙小明的父母終於停止了謾罵,開始配合民警的詢問。

有時候孩子犯了錯,有些父母也會和趙小明的家長一樣,開始彼此抱怨,把責任都推到對方身上。但是,孩子的心理比較脆弱和敏感,他們看到父母因自己而吵架,就容易產生“這都是因為我”的想法,而一味自責下去,就在不自覺中放大了自己的缺點,認為自己一無是處,羞恥感和無助感也油然而生。長此以往,孩子就會變得壓抑而自卑。“反正自己會給人惹麻煩,那就乾脆把它變成現實。”孩子會因為自卑催生自暴自棄的感情,從而破罐子破摔,真成了不良少年。

在教養孩子的過程中,我們都想把最好的愛給孩子,但有時候不恰當的行為不僅起不到應有的效果,還傷了孩子的心。除了上面說到的父母總是埋怨對方,今天我們還總結了其他6條最傷孩子的行為,爸爸媽媽們看看自己佔了幾條!

(source: toutiao)

 

 

1、不守信、撒謊

電影《麥兜的故事》有這樣一個片段:麥兜生病了,媽媽為了哄他吃藥,就跟麥兜說吃了藥病就好了,病好了就帶他去馬爾地夫。結果麥兜吃了藥,病好了以後,媽媽卻再也不提去馬爾地夫的事了,麥兜再問,媽媽就說,發了財再說吧。

麥兜媽媽的做法,在我們的生活中經常會看到。比如有的父母說:趕緊寫作業,寫完作業看電視,可是孩子寫完作業,家長又會讓孩子再彈一個小時的琴。有的家長答應孩子只要考試成績達到前10名,就帶孩子出去旅行,孩子做到了又說考進前3名才去……

在孩子眼中,父母就是天,就是地,從心底裡崇拜和依賴。一旦孩子發現父母對自己的承諾只不過是一種哄騙,就會大為疑惑和失望:父母都可以說話不算數,這個世界上還能相信誰呢?

家長說話不算數,會讓未形成守信觀念的孩子覺得,一個人說話可以不負責任,答應別人的事情也可以不辦。這樣,孩子就很容易養成“輕率”“無信用”的壞習慣,成人後,這種“失信”的習慣會讓自己損失很多朋友和機會。

想做個說話算數的家長就要不輕易許諾,不隨便許願;不要為了達到自己眼前的目的,而隨便地答應孩子的要求;當孩子提出要求時,要認真想一想,這種要求是否合理、能否兌現,如果是合理的、可兌現的,就要認真地承諾、必須兌現。

(source: toutiao)

 

 

2、父母吵架、打架

曾有一家兒童心理研究機構對3000餘名學齡兒童進行了一次心理狀況調查,其中有一條是“你最怕爸爸媽媽的是什麼”,回答得最多的是:“我最怕爸爸媽媽生氣,怕他們吵架”。 有一個答卷寫得很生動:“我最怕爸爸媽媽吵架,爸爸生氣的樣子可凶啦!把媽媽都氣哭了,我嚇得像一隻小老鼠,心裡直撲騰,飯也吃不下去……”

父母以為孩子還小,夫妻間說些什麼,做些什麼,對小孩子是無所謂的。其實,孩子早已把父母在他們面前的一切言行都記錄下來了。有些家庭,夫妻間爭吵不休,滿嘴粗話,甚至動手動腳,家庭氣氛經常處於緊張狀態,這在孩子的心理上形成巨大的壓力;有些父母,長期感情不合,在家裡寡言少語,在這種氣氛中生活的孩子很壓抑,時間久了勢必損害他們的心理健康,會使孩子變得冷漠、孤獨、執拗、粗野,成為心理方面的畸形兒。

因此,為孩子營造一個良好的家庭氣氛,是每一位有愛心的年輕父母應該謹記的。

(source: toutiao)

 

 

3、罵人、打人

在一項涉及10萬名兒童的調查中發現:父母對孩子發脾氣,是孩子最反感的表現。在接受採訪的時候,他們是這樣描述自己的感覺的:

“我爸爸發脾氣的時候,我特別害怕,想找個地方躲起來,可是腿上沒勁,再說也不敢,我怕他衝上來把我撕成兩半!”

“我媽媽是火爆脾氣,她一生氣就披散著頭髮砸東西,和她平時完全不一樣,好像變成了另外一個人!”

有心理研究顯示:父母經常對6歲前孩子生氣發脾氣,會讓他們形成消極的負面人格,產生自卑、內向、憂鬱的心理,而且害怕與人相處,甚至會有自殺的傾向。

實在忍不了想發火時,父母們不妨試試:第一,暫時離開孩子15分鐘,讓情緒冷靜下來。第二,深呼吸,學會自我放鬆,讓情緒從消極狀態回到正常狀態,從而更為理智地解決問題。

(source: toutiao)

 

 

4、指責和中傷

“這麼點事兒都做不好,你真是個笨蛋!”

“你怎麼這麼笨呢,這是多簡單的事兒!”

“你說你是不是一個廢物,總也記不住。”

……

對孩子的人身進行攻擊,是對孩子講的最難聽的話,沒有之一。

孩子的心靈是脆弱的,他們希望得到周圍人,尤其是父母的全面支援和理解。父母每一句鼓勵的話語都會使孩子信心倍增,但是一句粗暴的呵斥,同樣可以讓他們的尊嚴受到極大的傷害。

輕易地否定自己的孩子,對他們的能力表示懷疑,是非常可怕的,“傻、呆、笨、壞”,在孩子的心目中是最嚴厲的判決。長期生活在這些暴力語言的環境中,孩子的內心必定會產生各種各種的問題。

孩子犯了錯誤,或者事情沒做好,一定要就事論事,不要貶低孩子的人格,更要控制住自己不要用侮辱性語言。請記住:誰侮辱自己的孩子,就是在侮辱自己。一個經常辱罵孩子的家長,同樣會讓孩子看不起。

5、翻舊賬

“我早就告訴過你不要這樣……”

“我說過了你不聽非要這樣,你看吧,弄得一團糟!”

“我都跟你說過了……你現在又……”

類似這樣的話,是很多父母在教訓孩子時的開場白,可這些翻舊賬的話很容易讓孩子在接受批評時,情緒從內疚轉為怨念。

家長翻舊賬,無非是想提醒孩子:“你曾經犯過錯,家長曾經為你受過苦”,並以此告誡孩子“你應該聽我的話”,然而結果往往事與願違,孩子變得越來越不聽話,甚至根本就不想聽家長說話,親子關係進入冰河期。

父母每一次翻舊賬,都是一次對孩子的負面暗示。一而再再而三,孩子開始覺得無論做什麼努力,曾經的汙點都無法抹去,自己不斷犯錯,錯誤不斷累積,家長永遠也不會滿意,自己越來越一無是處……於是自暴自棄,和父母內心真正的期待背道而馳。

避免翻舊賬,父母應該注意以下幾點:

(1)瞭解實情,就事論事:不要在不明原因的情況下,就想當然地把孩子的這次錯誤與以前犯過的錯聯絡在一起。

(2)說話算話,學會原諒:父母說了原諒就要真的原諒,切忌老賬新賬一起算。

(3)目的清晰,言語用心:家長應先平復好自己的不良情緒,理清自己的目的,想清楚哪些話必須說,哪些話不能說,以免一時衝動說出讓自己後悔的話來。

(4)引導為主,及時肯定:當孩子知道自己錯了以後,應通過討論的方式,給孩子反思的機會,引導孩子尋找避免錯誤的方法。

6、拿自己和他人比較

“這首歌你不是早就會唱了嗎?彆扭扭捏捏的,你看悠悠妹妹,多大方!”

“你看小明數學考了第一名,你呢?最近老退步!”

“帆帆見誰都很有禮貌,你怎麼見到人連個招呼也不打?人家會吃了你?”

……

很多父母無意中愛拿自家孩子和別人家的孩子作對比,時間一長,孩子很容易對父母的言行產生認同:“媽媽都說我不如別人聰明,應該是吧,不然為什麼作文老得不到高分呢?”

這個時候,當你再讓孩子做什麼事的時候,他變成了“縮頭烏龜”——我不敢,我不行,我做不來,我做不好,算了,還是躲避吧,這樣安全!

每個孩子生來都是鑽石,只是在成長過程中被成人不斷否定、批評、比較,童年時被愛、被讚許、被保護的基本心理需求沒有得到滿足,便會覺得自己不夠好,不再是鑽石,而是一塊廉價的玻璃,這種錯誤的認知和新年會一直影響孩子成年以後的工作、生活以及親密關係中的行為。

所以,父母們與其花時間和精力拿自己的孩子去和別人家的孩子做比較,不如多抱抱孩子,和他進行良好的溝通,給予孩子支援、接納的眼神,溫暖和愛的懷抱,這才是孩子一生愛的源泉和成長動力。

看完後是不是覺得Ant小編在小寶貝媽媽經分享的懷孕保健文章很好呢?想看更多好文,或是喜歡小寶貝媽媽經的文章的話,可以按讚追蹤並分享這篇「家長的這7種最傷孩子的行為,快檢查看看你有沒有!」出去給大家一起看看喔!

{DM_AfterContent}
Reference:親子天地
  • TAG:

精選好文

{DM_BeforeComment}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