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小寶貝媽媽經小編Uber!今天要來說說關於「您的孩子拖拖拉拉,這3招治好孩子的拖延症」的事!不知道大家對於這個有多了解呢?一起來看看吧!
“我家孩子的作業,半個小時能做完,可他一拖就一兩個小時?這是不是拖延症啊?”一個小學2年級的孩子母親焦急地問到
“我家孩子做什麼事都磨磨蹭蹭、拖拖拉拉,怎麼才能讓孩子改了這個壞毛病?”一個小學4年級的孩子媽媽問。
你家孩子有磨磨蹭蹭的壞習慣嗎?你也在為孩子的拖延症著急嗎?該怎麼辦呢?教你三招治好孩子的拖延症。
第一招:不要輕易給孩子貼上“拖延症”的標籤
有拖延習慣的可不僅僅是孩子啊。一項調查顯示大約75%的大學生認為自己有時拖延,50%認為自己一直拖延。作為家長,看看下面這幅圖,是不是描繪出了你們自己的工作狀態?
小學生這樣、大學生這樣、很多成年人這樣,作為父母的你們也這樣。既然這麼多人都是這樣,你還有什麼好著急、好緊張的呢?
懶惰是人的天性,除了做自己非常喜歡的事不磨蹭外,大多數人都有拖拉的毛病,這只是個本能,說不上是不良習慣,更不是病。
只有嚴重的拖延對個體的身心健康帶來消極影響,出現強烈的自責情緒、負罪感,不斷的自我否定、貶低,並伴有焦慮症、抑鬱症等心理疾病,才是拖延症。一般人遠遠沒有到達這種程度。
千萬別給孩子貼上“拖延症”的標籤。這個標籤一貼,可就不好往下揭了,孩子說不定就真的成了拖延症。
第二招:找準拖延、磨蹭的原因
原因不外乎三種:
1、環境原因:周圍環境中好玩的事情太多,分散了孩子的注意力,孩子往往難以抵制外界的誘惑尤其是娛樂方面的誘惑,從而導致了拖延行為。或者,孩子心裡明白,完成了一項作業後,緊接著會有另一項作業。儘快完成作業反而招來更多的作業,還不如慢慢拖著呢。
2、任務本身:任務難度過大、過於枯燥乏味,讓孩子為難或者反感。比如有的老師佈置作業,要抄多少多少遍生字,做這樣的作業,確實乏味地很。
3、不自信、不勇敢:對自己不夠自信的孩子,容易產生逃避心理,不斷地推遲完成任務;不勇敢的孩子認為迴避失敗動機高於追求成功動機時,孩子將傾向於以拖延的方式逃避可能的失敗。
第三招:對症下藥 解決拖延
1、針對第一種情況,給孩子營造專心的環境氛圍,同時制定家庭每項工作的時限、既要約束孩子的時限,也要約束父母的時限,父母給孩子做好榜樣。
做一個一週表現統計表,在時限內完成工作和作業的,貼個紅花。拖拉磨蹭超過時限的,貼個黑三角,同時制定獎懲制度,一週一統計兌現。
我告訴幾個家庭用這一招,效果好得很。
2、給孩子佈置的任務儘可能要合理,還要有趣。當然不可能所有的任務都好玩有趣,所以還有培養孩子的責任感,讓孩子明白,每個人都承擔著自己的角色,都要盡到自己的責任。如果盡不到責任,則必須接受相應的懲罰和後果。對必須有懲罰,懲罰得足以讓他難受、讓他記得住這個深刻教訓。不能什麼後果沒有。
3、給孩子充分的鼓勵和幫助。孩子每完成一個任務,就把“你真棒!”,“做得好!”“你真行!”“好樣的!”這樣鼓勵的話送給孩子。孩子遇到困難,千萬不要說“你真笨,這麼簡單的問題也不會。”而是說:“這個真的很難。”然後啟發他完成,而不是替他完成,完成後再讚揚他。
這樣堅持數月,孩子就勇敢、自信了。
看完後是不是覺得Uber小編在小寶貝媽媽經分享的育兒教養文章很好呢?想看更多好文,或是喜歡小寶貝媽媽經的文章的話,可以按讚追蹤並分享這篇「您的孩子拖拖拉拉,這3招治好孩子的拖延症」出去給大家一起看看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