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訂閱 小寶貝媽媽經 新聞推播。

請點選「訂閱」後,再點擊「允許」即可完成網頁新聞推播訂閱!

分享

哈佛風雨路:我是如何一步步把兩個孩子送上哈佛的?

講述以下故事的父親名叫鄭明飛,
沒有在海外上過一天正規大學,
僅參加過猶太人舉辦的沒文憑、沒證書的小MBA培訓。
曾在中國深圳某地產集團從事企業高管工作,
現為大波士頓產地產界專業人士

這位父親育有一兒一女。
女兒Linda,偏愛文科
兒子Dominick,偏愛理科,
兩人分別於2007年和2013年被哈佛大學提前錄取

透過字裡行間那種寬鬆和諧而又矛盾掙扎的心境描敘,
這位父親生動有序地呈現出一個簡單而又深刻的道理:

孩子成長既是一種進化,也是一種改造,它需要時間,空間和自由

女兒篇

1一張特殊的病假條

高中時代,女兒就讀於美國波士頓拉丁學校。2006年秋天,美國高考衝刺階段的一則插曲,讓我感受到一路陪女兒走來有種莫名其妙的痛楚,也體味到了用寬容的心態應對難題的高效妙用。
那時,女兒已經連續苦戰兩個星期,每一夜都熬到凌晨兩三點,周一至周五每天才睡四五個小時就起床,還要趕在早上七點四十五分之前到達學校。波士頓拉丁學校的學業有多重,很多家長是深有體會的。
在十年級及十一年級,我們規定每晚不能遲於十二點休息。女兒平時多能按規定執行。突然有一天,約凌晨五點鐘,女兒闖進我和她媽的房間,哭喪著臉,淚眼汪汪地哀求:“爸、媽,能不能幫我簽個請假條?說我病了,沒法上學。”
我感到茫然,先是下意識地一愣,接著才脫口而問,“為什麼?”
女兒長這麼大,這可是她第一次找借口不去上學呀。難道她真的病了?
原來,她把修改大學申請作文,定稿後才覺得精疲力盡、睡意甚濃,卻不幸發現還有歷史課的作業還沒完成。即使撐著上學,也免不了影響歷史課的成績,更不敢面對老師討作業的尷尬局面。
我深深感受到女兒承受著太多的學業壓力,並且也感受到她已認識自己的錯。不該發生的,不該有的,都擺在我面前。這個時候如果我說“不”,對女兒會是很大的打擊。勉強上學,萬一身體吃不消在學校突然暈倒,後果不堪設想。我毫不猶豫為女兒簽了沒病稱病的請假條。所幸女兒能從寬容教育中反省自己,沒再犯類似錯誤。

2黑色星期五風波

由於在大學中接觸了來自社會、家庭背景迥異的同學,在我們眼中一向是乖乖女的女兒,從大二開始顯露出青少年叛逆本色。

我們家中不太常有的衝突終於在黑色星期五前夕爆發了。
黑色星期五是美國的聖誕節大採購,想買便宜貨的人必須半夜摸著黑到商場排隊買便宜貨。
周四晚上十一點,女兒告訴我們,說晚上約了四五位同學一起去附近商場守夜,以便爭取周五凌晨排隊排在隊伍前列,待商場大門一開就衝進商場選購特價商品。

這種商家每年一度的傳統促銷活動,二十歲的少女大學生犯不著去趕這種時髦,但她心意已決,而且擺出一付不由你勸說的架勢。我們據理力爭仍於事無補,只好隨她去。
那一夜,我與她媽都失眠了,在無言的靜黙中我們為女兒祈禱平安,同時我暗中查驗門房以確定女兒一旦回心轉意任何時間回家都可打開家門。

算我們走運,在我們的默默等待中,大約凌晨二,三點,我們盼來了女兒的腳步聲,女兒回家了!我們沒有指責女兒。不作指責,目的是讓她在靜靜的黑夜中定下心來,自我反省。
我們的退讓容忍果然靈驗,一大早醒來,我們看到了女兒半夜從我們睡房門縫塞進的便條。便條上用彩筆寫著:親愛的爸媽:對不起,我錯了!

其實,不少年輕人參與黑色星期五半夜摸著黑到商場排隊大採購,不是為了省幾個錢,更不是為了向父母挑戰,他們只是為了體驗特定情景下購物感受。我們充分讚揚了女兒適可而止,知錯就改的行為,用讚揚代替指責。

叛逆行為是青少年成長過程中插曲。我們慶幸地躲過了女兒成長中偶爾叛逆產生的煩惱。教育子女,最忌硬碰硬,試著放下身段,適合時宜地側身彎腰低頭,是為了能在遇到障礙時暢通無阻,更好地讓子女敞開心扉。

我們儘可能在潛移黙化中與女兒共享會寬容才會有大氣的道理,把寬容的精神滲透到日常生活方方面面。女兒的心扉打開了,凡事就順多了。
女兒比兒子大五歲,她在教育引導弟弟方面成了我們非常得力的幫手。姐弟倆在人生旅途中,見證著寬容教育的正能量。

3與MIT擦肩而過

女兒工作了,走向社會,家庭教育的色彩已經完全淡化。
22歲大學畢業前,孩子的差距,或許跟家庭教育有關,
但22歲以後的高度,主要是社會和孩子自己決定的。
只是,若能讓孩子沐浴在和諧的家庭氛圍中,終能受益更多。

Kellogg為了錄取她,主動給她十萬獎金,而MIT也offer她三萬獎金。想做個小範圍問答,二取一,如果是你或你的女兒,你會選擇哪一個?結果有百分之八十選擇MIT。
出題時我自己已經傾向Sloan,只是預感到難以用一己之見去說服,故把這個調查問答結果轉發給女兒,美其名曰“供她參考”。
我的用意很直接,就是想借用“社會的力量”勸說她選擇麻省理工學院的商學院,一則離家近,二則哈佛、MIT研究生是可遇不可求的,怎能輕言放棄。

她自己也請教過好友並做了兩校課程專業特色的比較,最後捨棄Sloan而選擇Kellogg。當時,雖說是甜蜜的苦惱,不免心中仍存疑惑。
經過兩年西北大學凱洛格商學院學習,這個疑惑得以破解,女兒選對了。MIT Sloan以高科技和金融見長,可以說,MIT不是她的菜,Kellogg正適合她。

西北大學商學院的市場營銷美國最有名,有名師指導,如魚得水。她的長處在於文案策劃和企業管理。她從哈佛本科畢業在企業工作時,第一個部門小經理職位就是營銷策劃部經理,之後又在三四個不同部門當過經理,直至兩年後做到了核心部門,需掌管二十多人的財務管理部經理。

她在商學院邊學邊找工作,不到一年,試過幾家大公司都被告知有意錄用,在學期間,還當上了Kellogg亞裔學生聯合會會長。
從Kellogg榮譽畢業後,麥肯錫、貝恩公司等都向她拋出橄攬枝,她選擇去著名的麥肯錫諮詢公司,這將是她未來事業的新起點!
 

兒子篇

1鬆開拳頭,和孩子做朋友

兒子從一至五歲跟著爺爺奶奶一起生活,小時侯常常抱著玩具槍或握著玩具劍,對別人叫著喊著“打死你",十足被爺爺奶奶寵壞的惡少形象。這種狀況持續了近一年,我們都無法徹底糾正。
針對兒子的惡習,我粗暴地使用了直面對抗的方法應對。
為體現父權威力,我曾經專斷地把兒子關在地下室閉門思過。
關地下室,事實上就是把孩子推進黑暗無助之中。
兒子被關半個小時出來,嚇得幾乎暈倒。可憐的兒子忍受恐懼驚嚇,面色鐵青,彷彿剛剛得了一場重病。慶幸的是,他有個善於觀察、熱心體貼、溫柔耐心的母親,受母愛及時安撫開導,才避免了產生惡性後果。

兒子念小學三年級時,有一次沒有在規定時間內認真做算術練習,還吵吵嚷嚷,大聲喧嘩。我惡狠狠地訓斥他,他低頭不語。我無意間瞥見他雙手緊攥拳頭,周身充滿著對抗的意味。這深深地震撼了我,我也下意識地握住自己的拳頭,生怕情緒失控,一拳打在兒子的臉上。

突然間我潛意識地放開了拳頭,頓覺豁然開朗。十歲孩子有一定的靈性,我何不把他當作朋友跟他來個平等對話、互動溝通?我僅憑感覺就斷定他作業練習沒做完胡鬧,未免有些武斷。可能練習做好了,也可能練習做煩了,宣洩一下情緒罷了。

站在對待朋友的平等交流角度反省,自己工作不順心時也有亂髮脾氣的時候。想到這裡“I'm sorry“就從我嘴邊脫口而出。有話好說的力量太神奇了,我的怒氣消了,兒子那緊握的拳頭也鬆開了。
我感悟到要化解孩子的對立情緒,選擇孩子感興趣的、容易引起共鳴的話題來尋求突破是個不錯的方法。把善良願望與美好憧憬灌輸給孩子,需要有耐心、有毅力。對成長中的小孩,既要動之以情也要曉之以理,在宜人的情趣和冷靜的交流氛圍下,更能產生美好共鳴。
 

2層層迭出,分進合擊

人生如戰場,不同階段有不同的目標,如果把一個大目標進行有效分解,按類分項分解成階段性目標,實行起來會輕鬆不少。
作為高中生,如果大學目標是要進類似耶魯、哈佛等世界一流大學,就必須對它們的入學條件心中有數。
以哈佛為例,要想跨進校門,平時學習成績GPA、高考成績SAT、文體等社會活動綜合能力三大項所佔分量各為三分之一。
GPA平均最好要達到3.8或3.8以上(滿分為4分);
SAT成績在十二年級初期最好能考到2250分左右;
社會綜合能力方面複雜些,因人而異,要充分發掘自身的潛力
把自己最優秀、最拿手的看家本領顯露並充分展示出來,向老師、同學彰顯信心與能力。

在拉丁學校,文科好的,從九年級開始要爭取進校刊或加入模擬法庭辯論隊等;理科好的,要參加科學競賽或數學競賽等;體育好的、要爭取進學校排球隊、網球隊、棒球隊或游泳隊等。領導力的培養也是從日常與人交往的言談舉止過程中,交流各自的所思所想,所長所短並有意識地對照並進而改進自己。
基於以上共識,兒子在九、十、十一、十二年級的不同階段合理安排時間,向每一年段的目標衝刺。兒子在十二年級開學初SAT正好和他姐姐巧合,同樣考到2300分(只考一次,我們認為2300分夠了,兒子也不想再考),十二年級下學期 GPA達到3.8。

社會活動方面,兒子從學校排球隊隊員到隊長;從只得了市級科學競賽三等獎到代表美國參加國際科學競賽獲得國際三等獎;從校刊排版編輯到校刊總編。水到渠成,兒子終於如願以償,跨進哈佛校門。

3不忘初心,方得正果

兒子上哈佛時早早就選了醫學預科,準備將來上醫學院深造。本科畢業前夕,就考了醫學院必備的MCAT,但畢業後並沒有立即上醫學院,主要原因在於從九年級開始,就一直跟一位哈佛教授在實驗室做實驗,從中學到大學,前後在實驗室做了七年。枯燥單調的實驗與外面精彩美妙的世界相比,外面的世界似乎更有魅力。他選擇了位於舊金山的一家與醫療有所關聯的創投公司,走向社會參與工作。

工作不到半年,他已能獨當一面。兩年內多次被派往麻州Cambridge出公差,兩次派往歐洲,三次獲得提薪以及額外股權激勵。經過近兩年工作,他覺得自已在創投公司的工作,公司的重心偏向於工作業績,經濟效益,與自己最初追求的醫學關聯不夠密切,有違自己跟著哈佛大學教授作醫學試驗時內心深處的初衷,他決定辭職,重新報考醫學院。辭職時老闆為了挽留,又提出再給予加薪,但他不以“錢景”來衡量得失,一個發展“錢途”看好的創投公司,就這樣放下了。

我們清楚,在美國念醫,所花時間代價不菲。重新報考,四年醫學院和三年住院醫師實習,才能熬出頭“出道”當醫生,這過程將是漫長的八年。我曾一廂情願地從工作壓力大和儘早實現財務自由角度分析,認為畢業時既然放棄念醫,上了工作崗位,若想“充電”提升自己,完全可以套用他姐姐的方法,去考GMAT,上MBA,憑他智商及Leadership能力,用兩三年時間代價,有望走上誘人的陽光大道而不必與那些天才學子競爭走獨木橋。

女兒遵重她弟弟的選擇,為了從經濟上解除我們老後養老負擔,女兒跟我們說:
“爸、媽,你們老了,還有我”討論結果是2比2
但是,我們有言在先,兒子的前途命運最終由兒子自己做主。
我們這輩在中式教育與美式教育混戰中練就了金剛不壞之身
我們對子女的擇校、擇友及選擇工作單位等由孩子自己說了算已經適應,見怪不怪。

雖說兒子決定辭職多少出乎我們意料,若算經濟帳,這八年他至少要損失一百萬美金。只是,兒子認準的前途比金錢重要,眼下我能做的就是支持兒子決定,在力所能及範圍內再幫他一把。
我們知足了,兒子風華正茂,我已經跟不上兒子的步伐了,現在能做的,就是不拖孩子後腿。今生今世,他既是我的兒子,也是我的朋友。

看著這位父親說他的哈佛兩姐弟,回首這些耐人尋味的往事,我們是不是也想到了和孩子在一起的點點滴滴?曾經的歲月,發生的故事都成為了我們生命的一部分。歲月如歌,我們的孩子也將長大成人,或許我們可以適時適當的放手。

其實,孩子在不斷長大的過程,也是我們自己不斷成長、不斷拼搏的一部分,永遠不會消失。
不管孩子最後歸根何處,相信他們一定能做最好的決定,

願天下父母,都有一個幸福美滿的家庭!

{DM_AfterContent}
Reference:
  • TAG:

精選好文

{DM_BeforeComment}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