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訂閱 小寶貝媽媽經 新聞推播。

請點選「訂閱」後,再點擊「允許」即可完成網頁新聞推播訂閱!

分享

孩子受欺負,對方說“對不起”,別再讓孩子說“沒關係”,別讓孩子受二次傷害 ( 父母必看 )

01、告訴孩子,不是每一種道歉都值得人們原諒

我曾在網上看到一個調解節目,
84歲的奶奶托節目組幫她尋找外地的孫女。
然而當記者找到這個跟奶奶28年沒聯繫的孫女之後,
孫女卻拒絕跟奶奶相認,
並且十分冷漠地說:“
等她到了最後(臨終前)再跟給我打電話,我去看一看吧。”

眾人都不理解孫女,覺得她太狠心,
奶奶都這麼大年齡了,有什麼恩怨過不去呢?
然而,記者後來得知,孫女的父親28年前去世,
奶奶為了爭奪撫卹金和房產,把孫女和兒媳趕出了家門,
任其自生自滅。這28年孫女母女艱難度日,
老人從來沒想過要幫襯一把,現在孫女事業有成了,
老人想要來認親,希望能夠冰釋前嫌。

當記者詢問老人是否發生過這些時,
老人顧左右而言他:“我都不曉得產生什麼矛盾。”
“我都這麼大年齡了,過一天算一天了。”

看到這裡,我完全可以理解孫女對奶奶的怨恨,
並且十分支持她的不原諒行為。

我們從小生活在周圍人的評價裡,
人們對好孩子的定義中有很明確的一條,
那就是“知錯能改”,很多父母從小就告訴孩子
“知錯就改還是好孩子”,
可是父母在說這句話的時候,卻忘記教給孩子,“
知錯”不僅僅是要停留在嘴上,而是要付諸到行動上。

上面節目裡的老人“知錯”了嗎?並沒有,
“知錯能改”的近義詞是“亡羊補牢”真正的知錯,
是從心理上認識到自己所犯的錯誤,

並且從實際行動上來糾正之前的錯誤,
同時根據傷害的程度不同,
給被自己傷害的人一定行動上的補償,
而不是一句“對不起”就代表自己“知錯”了。

02、告訴孩子,原諒與否請遵從自己的內心

朋友是小學三年級的老師,
經常會處理各種孩子之間的糾紛,
其中有兩個孩子最讓她頭疼,
一個高胖的男生經常欺負另一個矮瘦的男生,
一開始的時候,高胖男生欺負完之後被老師知道,
就會立馬道歉,矮瘦孩子也很快就會回复“沒關係”。

可是後來,高胖的男生又會犯同樣的錯,
而矮瘦的男生每次受了欺負,
就會控訴起之前每次欺負自己時的情景,
那些自己當時表示已經原諒了的往事,
其實一直都積壓在他的心裡,久久難以釋懷。

這個矮瘦男孩很讓人心疼,他嘴裡的“沒關係”
也許只是迫於大人的壓力或者是眾人的眼光不得不回复的話語,
即便心裡委屈,面對對方的道歉也不得不表面上大度地表示原諒,
然而這種“大度”最終換來的是自己的委屈,
還有對方一次次的變本加厲。 大人的這種固有思維,
不僅僅會使得被傷害的孩子心靈上受到二次傷害,

還會使犯錯的孩子形成一個錯誤的價值觀:
不管你犯多大的錯誤,只要你道歉了就沒事情了!
以至於這個孩子將來很可能成為這樣一個人,
面對錯誤時會想:對啊我是做錯了,可是我已經道歉了啊!

這樣教育孩子的方法太過於表面,孩子做錯了事情,
除了要道歉以為還要讓這個孩子能夠認識到自己犯下的錯誤,
然後去承擔自己做錯的事情的一定後果,
還要主動去進行一定的改變直到對方原諒自己。

所以說,孩子受到了傷害,
選擇原諒還是不原諒是孩子自己的事情,
如果自己的內心不願意原諒對方,那麼大可以拒絕。

03、告訴孩子,只有懂得愛自己,才能更好愛他人

我們作為父母,在教育孩子的道路上,
首先要教給孩子如何愛自己,因為只有一個懂得愛自己的孩子,
才能更好地愛他人!那麼如何教給孩子愛自己呢?

(一)、允許孩子在某種程度上變得“自私”

記得前幾年有個報導,
說是一個爸爸看到自己孩子和別人家孩子一起落水,
爸爸毅然選擇救自己家孩子,而另一個孩子最終淹死了。
這個爸爸的行為被很多媒體譴責,說他“太自私”。

爸爸後來回應:

“我寧願被人罵,被人說我自私,
我也不願意做讓自己後悔的事情,
我不想違背我自己內心真實想法、
放棄自己孩子去救別人,讓自己痛苦一輩子。”

爸爸的回應讓人聽了十分痛快,
人活在這個世上已經很不容易,
為什麼我自己不可以支配我自己的行為,
非要看別人的眼光,做違背自己意願的事情呢?

我們要告訴孩子,只要不是違背道德和人性的事情,
做任何人、與任何人相處都可以遵從自己的內心,

不要為了屈從於道德壓力違心地做讓自己後悔和難過的事情。
同樣道理,受到傷害時選擇原諒還是不原諒,
也一定是要建立在自己內心真正原諒的基礎上,
而不要表面違心地迎合,內心卻承受不想迎合的痛。

(二)、學會表達憤怒

很多孩子從小就被要求隱忍,遇到事情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以至於太多孩子從小就變得喜歡壓抑自己、

不敢表達情緒。甚至有些孩子在學校受了欺負,
回家來跟父母訴苦的時候,很多父母表達的意思是:
“算了,不跟那樣的孩子計劃,以後躲著走就行了。”

如果孩子學會了這樣的“隱忍”,
那麼就會給對方造成一種感覺:“我這樣欺負他他都不生氣,
看來他還真是好欺負,下次我還這樣。”
然後結果就是招來更多的欺負。
只有把自己的邊界豎立得牢牢的,
才能阻止對方的侵犯
,也才能得到對方的尊重。

(三)、學會拒絕

前幾天孩子回來跟我說她要買一個漂亮的發卡送給她的同桌,
因為她同桌說如果她不送她發卡,她就不再跟她做朋友了。
我告訴孩子,在買發卡之前,你先問自己一個問題,
如果你的答案是“不”,那你就不要去做,
拒絕她。這個問題是:我答應了她會不會覺得委屈?
我的內心願意接受這種交換的方式嗎?

最終,我的孩子選擇了拒絕,
因為她說她覺得這種方式換來的友誼根本就不是真正的友誼,
這件事做了就會讓她覺得很委屈,她不願意讓自己這麼委屈。

我們要告訴孩子:

拒絕之後的結果也許對方會生氣,會難過,
那不是你的錯
,對方在提出要求的同時,
就做好了50%被拒絕的打算,真正對你好的人,
不會只在乎自己的感受,而漠視對方的感受。真正健康的關係,
就建立在相互友好、互相尊重的基礎上的。

總之,我們愛孩子,
就不要總是站在道德至高點來譴責孩子,
讓孩子舒服地活著,做自己願意的事,
只有孩子懂得愛自己、尊重自己,
才能在以後的人生中更好地愛他人,尊重他人。

{DM_AfterContent}
Reference:
  • TAG:

精選好文

{DM_BeforeComment}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