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訂閱 小寶貝媽媽經 新聞推播。

請點選「訂閱」後,再點擊「允許」即可完成網頁新聞推播訂閱!

分享

為什麼在日本很少見到「熊孩子」?

沒有天生的乖小孩

也沒有天生的"熊孩子"

日本也有“熊孩子”,
但是他們就像熊一樣少見。

這是為什麼呢?

外人可以批評自己的孩子

家長注重家庭教育,
孩子就能耳濡目染地生活在這樣的教育環境中。
除此之外還有一點,日本人認為,

“傳達社會規則,教導養育孩子,
不僅是孩子的親生父母肩上的責任,
更是每一個大人的責任”

日本的一家雜誌曾經對422名讀者進行過一項問卷調查:
在別人家孩子違反禮儀規矩時,
其他大人應該批評糾正嗎?

調查結果顯示,86.5%的人認為應該批評糾正。
回答真正批評過別人家孩子的人比例為72.3%

這兩個數字表明,
為人父母的大人認為其他人可以合理地教訓自己的孩子,
而自己在看到別人家孩子不合適的行為時,
也會提醒或者批評
只要達成了這個共識,
在管教孩子方面的糾紛就會大大減少

日本社會之所以有這樣的共識,
出發點在於,把社會中所有的孩子都當作是這個社會和國家的接班人來看待。
日本人認為,一個社會要保持它現在良好的狀態,
大程度上取決於有優秀的下一代人接手,
而糟糕的接班人會將社會改造成糟糕的樣子

家庭中細緻化的言傳身教

一個孩子從小到大要培養的良好習慣、
要學習的禮貌禮節數不勝數,
有的需要言傳,更多需要的是大人的身教

比如,僅僅是拿雨傘這件小事,
日本成人就要教孩子許多的規矩
如拿著雨傘不能打橫走路,
不能一邊甩上的雨水一邊走路,
上公交車前要把雨傘折好確保不觸碰到他人,等等
這些細節都是為了避免給他人造成麻煩或傷害到他人

又比如在飯桌上的禮貌。
每位家長都會事先教育孩子,
在餐廳吃飯不可以任意到處走,
給別桌的客人添麻煩,也不可以大聲吵鬧。

在朋友家吃飯,必須要用公筷把菜夾到自己碗里,
不能直接用自己的筷子到菜碗里夾菜,
更不可用筷子在整個菜碗里翻動挑揀;
要盡量把自己碗里的食物吃乾淨,
不拿超過自己食量的食物。
這都是非常基礎卻又重要的禮貌行為

 

視孩子的禮貌為家庭的品質

日本社會有這樣的說法,
有了懂禮貌的父母,才會有懂禮貌的孩子。
看到孩子的表現,也就知道了其父母是怎樣的人。
因此,家長永遠不會以“他還是個孩子”為由,
放鬆對孩子禮儀方面的要求;
家長也都把孩子良好的社會公德和禮貌視為自己家庭的名聲和榮譽平看待

在日本公交、地鐵,
經常能見到帶著尚在襁褓中的嬰兒或呀呀學語的幼兒的年輕母親,
她們只要止不住孩子的啼哭或吵鬧,
她就會在下一站帶著孩子下車,
等到把孩子哄安靜了再搭乘下一趟車

不論是剛出生不久的嬰兒,
還是已經四五歲的小朋友,
媽媽都是一樣的做法

長此以往,孩子們也就漸漸從父母的處置方式的反饋中
養成了懂規矩、守公德的好習慣
父母的嬌慣縱容會讓小朋友有恃無恐,
在他們惹是生非的時候不加以制止,
就等於認同了他們的胡鬧,
而這在日本家長看來是件很丟家長臉面、很損家庭名聲的事!

{DM_AfterContent}
Reference:
  • TAG:

精選好文

{DM_BeforeComment}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