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訂閱 小寶貝媽媽經 新聞推播。

請點選「訂閱」後,再點擊「允許」即可完成網頁新聞推播訂閱!

分享

孩子打碎東西時,媽媽的不同做法,直接影響孩子的一生

孩子總會覺得自己長大了,可以做很多大人做的事情。
所以有時候就會逞強,去做一些在家長看來是“犯錯”的事情。
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都會犯錯,而這時父母該做的不是訓斥,
可大多數家長的第一反應不出意外也是訓斥。

爸爸媽媽認為孩子犯了錯訓斥責怪他,
他就會聽話,他就會認識到自己的錯誤,
殊不知這其實是在把孩子變得膽怯,
孩子可能內心絲毫不知道錯在哪裡!

昨天是堂姐生日,剛到他們家,推開門就遇到這樣一幕:
飯桌上已經擺滿了可口的菜品,只等著把米飯盛上就可以吃飯了。
堂姐家我那七歲的小侄兒,特興奮:
“媽媽,媽媽,你休息一下,我來幫你端電飯煲。”
堂姐一邊忙著招呼我們,一邊回答兒子:
“不行不行,太燙手了,我自己來就行。”

可小侄兒太過興奮,非要爭著搶著去端電飯煲,
他打開蓋子,用手摸了摸電飯煲內鍋的邊緣,
感覺自己的手能夠承受這個熱度。

可誰知,他剛端起來走了兩步路,
就因為太燙手導致電飯煲內鍋滑落,白米飯撒了一地。

看著一桌人都指望著這一鍋飯填飽肚子,
結果一下子就撒到地上弄髒了,
如果換做是其他家長,一定氣急敗壞的給兒子一頓痛駡或者鞭打,
可堂姐們並沒有這樣做。

堂姐一邊面帶微笑的安慰兒子“沒事兒”,
一邊叫兒子拿來垃圾桶,她陪著兒子一起把地上的米飯打掃乾淨。

哥哥則一邊招呼我們先坐上桌慢慢吃菜,
一邊鑽進廚房重新煮飯,看著兒子內疚的流著眼淚,
哥哥對兒子說:“兒子,沒關係。男子漢別動不動就哭,
爸爸拿高壓鍋重新煮過,很快的,最多七八分鐘就好了。
你以後端飯一定要拿著帕子包著端哦,飯倒掉了是小事兒,
要是把你燙到哪裡了,那可就麻煩了。”

小侄兒擦擦眼淚,回應著:“嗯,我知道了,爸爸。
謝謝你們不怪我,我以後會注意的。”

在吃完飯後,跟堂姐們聊著聊著又聊到了這個事情上。
堂姐說,自己小時候其實也遇到過類似的事情,
因為自己把碗裡的湯圓打翻了,結果被爸媽痛駡了一頓,
讓自己難過了好一陣子。

所以在有自己的孩子之後,她覺得既然孩子犯錯是不可避免的,
那我們就應該從其他點出發,來幫助孩子承擔自己該有的責任,以及給孩子提提醒。

是的,從這件事情上,其實也讓我學習到了一些教子經驗:

(1)自己曾經經歷過的痛苦,沒必要讓自己的孩子再承受一次

上一次,跟表姐們一起吃飯,其中一個表姐就開始在我們面前,
且當著孩子的面抱怨:“我們家這個閨女,一點都不知道讓著弟弟,
真是比弟弟白白的多吃了幾年飯,‘大讓小’這點兒道理都不懂。”

結果表姐越說越來勁,羅列了很多女兒的不是,
而跟在我們身後的她閨女,早已泣不成聲了。
我勸她:“好了,別說了。”結果她轉頭看見女兒在哭,
火氣一下子就上來了,反手就給女兒兩耳光。

如果我們沒有記錯,我們小時候,其實表姐也常常給我抱怨,
說父母重男輕女,不分青紅皂白就吼自己,打自己,
還喜歡在親戚朋友面前說自己這不好,那不好……
結果看著如今,她也變成了父母當年的模樣,
讓自己的女兒也去承受一遍自己當年承受的痛苦,
著實讓我內心很不是滋味。

女兒本來就是心思比較細膩的群體,她們比男孩子更敏感,更脆弱。
別說這種專門挑出來說事兒的行為,就是無意間的一句話都有可能會傷到孩子,
所以我也一直警告自己,父母在我小時候出現的一些讓我內心不舒服的行為,
我在女兒面前就儘量不要去做。
因為自己深知這些做法,能夠給孩子帶來怎樣的影響。

(2)想讓孩子長記性,並不一定要用打罵的方式

堂姐說,自己之所以在兒子犯下小錯誤的時候,不打罵孩子,
是因為她覺得打罵根本解決不了問題,甚至只會讓雙方的矛盾激化。
與其氣火攻心的傷害孩子,傷害自己,還不如用平和的心態處理相關事宜。

在很多家長看來,孩子犯下錯誤後,用打罵的方式,
是讓孩子快速“投降”的最佳方式,所以很多家長屢試不爽。
其實,孩子如果是在打罵的方式下承認錯誤,就算是嘴皮子上說自己錯了,
但其實心理還是很不痛快的,孩子會覺得父母一丁點的小事兒就對自己動粗,
這樣孩子也容易把家長脾氣暴躁的特點模仿起來。

想讓孩子長記性,不一定非要用打罵的方式。
在孩子小時候,很多家長嘗到了打罵孩子的甜頭,
所以在孩子不斷長大的過程中,就一直信奉棍棒底下出孝子,
結果孩子進入青春期後,感覺自己長大了,
就不再向家長妥協,轉而事事同家長做對。

如果在孩子小時候,家長就通過講道理,
做表率等方式讓孩子形成正確的觀念,
孩子就算是長再大,也不至於跟家長反著來。

(3)不但要讓孩子知道錯在哪裡,更需要讓孩子知道怎麼做是對的

就像我的堂姐和哥哥一樣,孩子好心想幫媽媽減輕負擔,
但是在端電飯煲內鍋的時候,卻逞強了一下,
省去了用帕子包一下,結果將飯打倒在地。

而堂姐和哥哥並沒有像大多數家長那樣對孩子非吼即罵,
而是陪孩子一起打理乾淨,並安慰孩子,
告訴他以後應該如何做才能避免這樣的事情發生。

數落孩子的過錯,是很多家長擅長的,
尤其是各位媽媽,更是一發不可收拾,
說上三天三夜也住不了口。

教育孩子,不僅僅只是給孩子把錯誤指出來,
更重要的一步是要讓孩子知道如何去改正,如何去改進。

孩子犯錯是很自然的事情,因為很多經驗都是通過自己實踐而獲得的。
沒有哪一個孩子是不犯錯誤,只遵循家長的指點而生活的,
所以關鍵在於家長如何在引導孩子這方面下功夫。

(4)給孩子犯錯的機會,別要求得太過完美

生活中,不允許孩子犯錯的家長大有人在。
我們換位思考一下,孩子才多少歲,他才經歷多少事情,
怎麼可能有父母幾十年的經驗和教訓。

孩子走向成人的過程,其實就是孩子不斷犯錯,
不斷改錯的過程,所以家長不能對孩子要求太過完美,畢竟孩子的經歷有限。

正視孩子犯下的錯誤,不包庇但也不誇大事實,
家長理性看待孩子犯錯這件事兒,對孩子的影響可以說是非常大的。

我同事常常說,自己到現在都有小時候遺留下來的心理陰影,
因為每次只要自己犯了一丁點錯誤,爸媽那個犀利的眼神,
加上迅速擰動自己身體的手指母,以及根本停不下來的腳尖,
簡直成為自己學生時期的噩夢。

孩子犯錯,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是一件好事兒。為什麼呢?
因為這說明孩子在進行不斷的探索和發現,
他也在尋找讓自己變得更為優秀的捷徑,
哪怕有時候會摔倒,但摔倒後又站起來,
也能讓孩子明白自己失誤在哪裡,需要改進的地方在哪裡,
同時還能讓孩子越挫越勇,對孩子抗挫能力的提升也是相當有幫助的。

(5)嘗試著讓孩子承擔自己應負的責任,而不是由家長替其“受過”

就像我的小侄兒一樣,如果打翻了米飯,有的家長選擇打罵孩子;
有的家長選擇像我堂姐和哥哥一樣,讓孩子知道錯誤,且進行打掃來彌補自己的過失;
而還有一部分家長直接在心裡告訴自己“他還是個孩子。”
於是,根本不需要孩子插手任何事兒,就放過孩子,
讓孩子一邊玩兒去,而家長則任勞任怨的替孩子“受過”,進行打掃和收尾。

不包庇孩子的錯誤,不主動幫孩子承擔所有的過錯,
讓孩子承擔一部分自己能夠承受的責任,這才是對孩子最好的教育。

我有個小學同學,父母離異,爺爺奶奶心疼她,便各種事情都答應和滿足,
就算是小小年紀抽煙、酗酒、賭博、曠課等,全都妥協,
覺得只要孩子開心就好。結果剛滿18歲,就因為犯罪而入獄。
這就是典型的孩子犯小錯的時候就進行包庇袒護,
儘量替孩子開脫,結果害的卻反而是孩子。

犯錯不可怕,家長的包庇、袒護和縱容,才是最可怕的。
比如,孩子和同學發生了摩擦,而理由站不住腳跟的一方都恰恰是自己的孩子,
這個時候家長應該做的就是幫孩子認識到錯誤,
並且陪同孩子主動跟對方道歉或者進行賠償,而賠償的部分,
可以從孩子的零花錢裡扣除一部分,家長也可以承擔一部分。

讓孩子知道自己犯錯誤的後果是什麼,孩子將來才會有敬畏之心,
才不至於在同樣的錯誤上栽幾次跟頭。

父母對孩子的教育,總是體現在各種小事兒之上的。
如果家長過分不拘小節,或者過分苛責辱駡,只會讓孩子越變越差。
最好的教育應該——理性看待孩子犯下的錯誤,
陪同孩子一起改正,告訴孩子今後應該如何做,
並且給孩子信心,信任讓孩子一定會改進。

{DM_AfterContent}
Reference:
  • TAG:

精選好文

{DM_BeforeComment}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