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小寶貝媽媽經
  2. {parent_category}
  3. {sub_category}

你滿嘴是「愛」,卻滿目猙獰...重新詮釋「我罵你是因為愛」,隋棠婆婆賴佩霞一席話逼哭全場

  • 曉綺

  • {create_time}
{DM_BeforeImg}
{img_source}
{DM_AfterImg}

一次旅行的時候,同行有一對母女,
女兒和我差不多大,帶著媽媽出來玩,
可以看得出女兒很孝順。

不過,這對母女的相處方式有些特別。
她們經常因為走哪條路、買哪件商品、
吃什麼之類的小事,大聲爭吵。

雖然她們很快就能和好,
但對旅行的氣氛還是會有些影響。

我旁觀了幾次吵架,
發現兩個人很多次都是在為對方著想,
卻語氣很差,另一方不服氣,
於是雙方開始爭吵,
往往結果是不歡而散,誰也不理誰。

我們在親近的人面前,往往很容易失控,
將一句本可以好好說的話,
用一種很壞的方式表達出來。

對於孩子,尤其如此。

因為親近的人愛我們,
會包容我們的惡劣態度,
而孩子更是毫無反抗之力地全盤接納我們的所有惡毒。

我們對孩子大吼大叫,到底是因為我們愛孩子,
還是因為我們不會控制自己的情緒?
我們滿口說愛,卻面目猙獰。

賴佩霞是女星謝沛恩的母親、隋棠的婆婆,
現為雜誌發行人、作家、心理諮詢師。

她日前受邀到節目《我是演說家》
分享自己走過失敗婚姻的親身經驗,
一番言論讓現場哭成一片

如果一個家庭都是員警, 出了一個小偷,誰是叛徒?

賴佩霞一開場就說:
「如果一個家庭都是員警,
出了一個小偷,誰是叛徒?
如果一個家庭都是小偷,
出了一個員警,誰是叛徒?」

她認為家庭對我們帶來的影響是很大的
原生家庭的價值觀
會影響小孩的個性、行為,甚至是想法

「當母親充滿哀傷,你敢快樂嗎?
我的答案是很難,
因為這時候的快樂形同一種背叛,
寧願賠進自己的幸福也不敢快樂。」

當我們還小時,父母就是我們的榜樣

爸爸媽媽的言行舉止,
我們會覺得這就是「對的事」

父母除了是小孩的護使者
更是「價值觀」的傳送者

父母影響小孩很深,
父母親自己若選擇快樂,
家庭裡的任何成員才能夠快樂!

前段時間,一位常青藤名校的在讀女博士,就因母親語言暴力當場跳樓自殺。
那天母親去美國看望她,本應是母女團聚,
皆大歡喜的日子,應該有說不完的話。
但沒想到,這一見後,便天人永隔。

當女兒懷著高興的心情迎接母親,
準備與母親嘮嘮家常,一起好好吃頓飯。
收到的卻是“例行”的鋪天蓋地指責:
來這麼久就學了這點東西?
連這個都不會你怎麼學的?
不想學了趁早回家吧……
女兒終於忍不住問母親:我是不是永遠沒辦法讓你滿意?

母親卻反問道:你覺得自己做的很好麼?
再也不想承受這種語言傷害、也再也承受不住的女兒,
聽後決然轉身從陽臺跳了下去,“歸還”了自己的生命。

這已經不知道是她第多少次聽到這種話了,
在被一次又一次的否定之後,
母親的最後一句話終於成為了那根壓垮女兒的稻草。

其實這位母親,在外人面前都對自己的女兒引以為傲,
唯獨在女兒面前,永遠無法當面肯定,甚至惡語相向。

“我是不是永遠沒法讓你滿意?”道出了無數中國孩子的痛。

你滿目猙獰,讓孩子懦弱自卑

相信絕大部分的父母,都是真心愛孩子的,這不容置疑。
但絕大多數時候,他們滿嘴是愛,卻表現得滿目猙獰。

根據美國愛荷華大學一項研究顯示,
父母每天對孩子說的話語中,
只有不到20%的表述是積極和充滿鼓勵的。

每個孩子平均一天會得到超過400條的負面評論,
而正面評論卻只有30多條。

“你怎麼這麼笨?”“這點小事都做不好!”
“為什麼別人能做到你就做不到!”
“你腦袋裡裝的是什麼?”
“這麼簡單的題目都不會!”
“別哭了,再哭就不要你了。”
這些,都是父母責駡孩子的常規用語。

有些父母不是不知道這些話會傷到孩子,
也不是控制不住情緒要發洩。

只是想當然地認為,不能對孩子說太多好話,
要是說幾句就承受不住,以後出來社會還怎麼生活?

朋友可以疏遠你,家人卻無法遠離你

於是,不願意聽你說話的家人就變成了你口中的無情寡薄之人,
孩子變成了你口中的不聽話的沒出息的娃、小白眼狼。

在你哀歎社會不公,生活不易時,
殊不知這一切的禍根出於自己的口

在語言暴力中成長的孩子,非死即傷。
永遠不要忽視語言對孩子的影響,它本身是有能量的。

活著,本身就十分不易。
最怕一句輕飄飄的冷言冷語,澆滅所有生存的熱情。
好好說話,不要讓語言成為一把刀,
毀滅人們心中的愛和那顆跳動的心。
不要讓語言暴力,影響別人甚至自己的一生。

來到這個世上,每個人都是第一次做人,
請尊重每一個生命,別讓自己成為施暴者!

賴佩霞:
「滿口說愛卻面目猙獰,
孩子要說服自己,
原來那個就是愛,
而孩子長大後若用同樣方式來愛自己的父母,
我相信你一定會很難過。」

如果一個孩子從小就習慣了
媽媽因為愛我,
會在公眾場合大罵
媽媽因為愛我,要管教我
所以有時候會打我
甚至用「愛」,
逼迫我接受他的想法...

那他長大了,
一定也會用這樣的方式愛父母,
甚至以同樣的方式
教他的小孩。

我罵你不是因為我愛你, 我罵你是因為我情緒不好

「我們要不要誠實一點,
我罵你不是因為我愛你,
我罵你是因為我情緒不好。」

賴佩霞說
「我延續了我母親愛我的方式,去愛人,
但當我在我自己的親密關係裡,
撞得頭破血流時,
我才深深體會到,
原來,指責不是愛,
而是婚姻的殺手。」

愛可以有更溫和的方式,
指責不是愛,是關係的殺手;
最傷害感情的事情就是否定對方!

不只婚姻關係,
親子、朋友間亦是如此。

放下那些「對立」, 我們就可以看到幸福
最後她問到:「幸福難不難?」
「幸福難,但現在有很多管道,
只要我們願意改變,幸福可以不難。」

幸福沒有那麼容易
才特別讓人那麼著迷
但幸福可以不那麼困難
只要我們能放下「對立」

只要我們願意去
解決問題,去改變自己
想要幸福的關鍵就在於
「我們」是可以辦得到的
因為鑰匙就在自己手裡
只是大多數人找不到鑰匙孔在哪裡而已

{original_url}
{DM_AfterContent}

相關文章

  • 相關關鍵字:
{DM_BeforeComment}
{DM_AfterComment}

精彩好文

其他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