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訂閱 小寶貝媽媽經 新聞推播。

請點選「訂閱」後,再點擊「允許」即可完成網頁新聞推播訂閱!

分享

「嬰語大揭秘」:寶寶的肢體語言,家長們一定要讀懂

蘇黎世大學最新研究:寶寶的肢體語言模式發展直接影響後期的符號語言發展。
你也許覺得只要自己能讀懂孩子的需求,寶寶會不會指、會不會比劃並不重要。

但是今天演講的蘇黎世大學研究團隊卻用實驗證實了:
嬰兒肢體語言,會直接影響後面符號語言的發展。

作為一個媽媽,我們前幾個月會花很多時間去觀察這個小可愛。
仔細觀察的外面、動作、並試圖這些動作背後的意義。

其實在寶寶能夠用語言和媽媽溝通前,
會通過不同肢體語言和哭聲來和媽媽溝通,
告訴媽媽那裡不舒服。

寶寶的肢體語言可以告訴我們更多嬰兒的心情和感受。
這裡小編整理一些嬰兒常見的肢體語言和大家分享。

1、寶寶踢腿

寶寶踢腿是寶寶開心的一種表現,說明寶寶玩的很開心。
我們在給寶寶洗澡的時候,我們就會發現寶寶的小腿一直在踢騰。

媽媽這樣做
這時我們可以給寶寶放上一首歌曲,可以讓寶寶更快樂。

2、寶寶弓背

圖片與文中寶寶年齡不符

這個動作是需要媽媽多加注意的,
因為這個動作說明寶寶胃部不適或者身體疼痛導致寶寶不安,
多會出現弓背肢體語言。

媽媽這樣做
首先給寶寶放鬆一下。如果正在給寶寶餵奶的時候,
寶寶弓背了,說明寶寶可能不舒服,會出現奶回流的信號。
如果寶寶嘔吐和哭鬧,就先暫停餵奶。

3、撞頭

嬰兒會不停晃動腦袋,腦袋撞嬰兒床,
這種有節奏的撞擊頭部是寶寶緩解頭部不適的辦法。

媽媽這樣做
如果我們發現孩子總不停去碰撞自己的小腦袋,
最明智的選擇就是去看醫生了。
這是重大疾病的前兆,一定不要忽視。

4、抓耳朵

抓耳朵也是寶寶高興愉悅的一種表現。
但是如果寶寶哭鬧伴隨著抓自己耳朵,
那麼很有可能是寶寶耳朵出現感染了。

媽媽這樣做
我們檢查寶寶耳朵是否發炎或者感染,
有時寶寶長牙的時候也會出現這種情況。
如果是耳朵疾病,儘快去找醫生治療。

5、攥拳頭

這個動作我們經常會見到,
發生這種情況多是寶寶饑餓或者受到驚嚇了,
精神緊張才會攥緊拳頭。

媽媽這樣做
如果寶寶餓了,及時給寶寶餵奶。
如果你發現寶寶經常性的攥緊拳頭,
就要排除是不是身體疾病了,建議媽媽儘快就醫。

6、寶寶蜷縮膝蓋

這種情況大發生在寶寶消化不良的時候,
比如寶寶胃脹氣、大便異常、便秘的時候。

媽媽這樣做
如果寶寶漲肚了、媽媽可以按摩寶寶腹部,幫助寶寶排出氣體。
今後不避免讓寶寶吃容易脹氣的食物或者輔食。
寶寶便秘可以給寶寶多喝水或稀釋的果汁,緩解便秘。

7、手臂抽搐

寶寶手臂抽搐多是對外界環境的應急的警戒反應。
寶寶聽到突然較為刺耳的噪音或者強光刺激會有手臂抽搐的反應。
比如我們第一次嘗試讓寶寶學走路,寶寶站在地上,我們鬆開手就會發現寶寶手臂抽搐。

媽媽這樣做
這是新生兒對外界的正常反射。
這種反射一般會在寶寶6個月後消失。
為了防止寶寶手臂抽搐,媽媽可以包裹寶寶時讓寶寶舒適,讓寶寶睡覺時感覺到安全。

{DM_AfterContent}
Reference:
  • TAG:

精選好文

{DM_BeforeComment}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