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下阿嬤六十歲那年,因與兒媳吵架被趕出家門,
她傷心的來到離家很遠的城市打工,
空閑時間,則靠拾荒增加收入。
那天晚上,正在拾荒的阿嬤遠遠聽到嬰兒淒厲的啼哭,時斷時續。
阿嬤循聲找去,在一個垃圾桶裡拾到剛出生不久的女嬰,
女嬰哭得滿臉通紅,尿和便便弄得滿身都是,
阿嬤心疼的把孩子抱回自己的出租屋,給孩子洗澡換衣服。
帶著孩子阿嬤找工作受到很大限制,於是她乾脆就以拾荒為生。
阿嬤給孩子取名丫丫,原以為丫丫是有殘疾的孩子遭父母拋棄的,
卻沒想到丫丫不僅聰明活潑,身體素質也比她想像還健康,
這讓她在5年的拾荒生涯中,積攢到了一筆錢。
給丫丫過了5歲生日,阿嬤便打點行裝回到闊別多年的老家,
找人給丫丫上了戶口,安排進了學校。
阿嬤也在村裡兩間廢棄的房子住下了,
這期間,兒子兒媳看見阿嬤給丫丫吃的穿的比他們的孩子都好,
便對阿嬤撫養一個撿來的孩子頗為不滿,
以不養活阿嬤為由讓阿嬤趕緊把孩子送人。
從阿嬤被趕出家門的那一刻,她就沒想過兒子兒媳會給她養老送終,
所以,她根本不理會他們。
兒媳便四處散布謠言,說婆婆為老不尊,在外偷客兄生女兒……。
這件事兒後來被無聊之人炒成各種版本,髒水汙水潑得阿嬤滿身都是,
但阿嬤不為所動,依然盡心盡力撫養著丫丫。
丫丫自小懂事,學習刻苦,小小年齡就幫阿嬤做家務,
中考更是取得全校第一的好成績,市幾所重點高中爭著給阿嬤發函,
甚至都開出免收丫丫高中期間一切費用、獎勵兩萬塊錢的優厚待遇。
這年暑假,一輛豪車出現在阿嬤的家門口,一個中年男子走進了阿嬤家中。
男子說,丫丫極有可能是他15年前在醫院丟失的孩子。
男子是一家大公司的副總,有一個朋友在省公安廳工作,
省廳偵破了一起跨省販賣兒童案,
有一名犯罪分子交代曾在省中心醫院偷了一名嬰兒,後發現是女嬰就丟棄了。
結合犯罪分子交代作案的時間、地點,
男子懷疑被犯罪分子丟棄的孩子就是他的女兒,
他又根據犯罪分子提供的線索,找到了阿嬤。
男子還說,如果丫丫確實是他的女兒,
他願意出100萬元(約500萬台幣)感謝阿嬤對丫丫的照顧。
阿嬤知道如果丫丫有一個有錢的父親,今後生活必然無憂,
於是,同意帶丫丫做親子鑒定,結果證實丫丫確實是男子的女兒。
男子拿出一張存有百萬元的銀行卡遞給阿嬤說,
這些錢足以保證她今後無憂無慮的生活。
阿嬤說她都是快踏進棺材的人,要錢沒有用,
男子說,丫丫還是她的孫女,讓她替丫丫存著,以備急需,
她這才接過銀行卡,丫丫也跟父親走了。
兒子兒媳知道阿嬤有一張巨額銀行卡之後,對她的態度明顯改變了,
好吃好喝的伺候著,就連以前幾乎不怎麼喊她的孫子孫女,
專門從城裡回來,給她買衣服、買吃的用的。
阿嬤不糊塗,心裡清楚他們是沖著她的錢來的。
果然沒過多久,兒子兒媳、
已成家的孫子孫女就開始以各種理由找阿嬤借錢,
阿嬤想起當初她接銀行卡時,
男子說這錢是她給丫丫存的,就斷然拒絕了他們的要求,
為此,兒子兒媳、孫子孫女都在背後罵阿嬤不是東西,
甚至期待阿嬤趕緊死掉,他們好繼承阿嬤遺產。
那天晚上,阿嬤還在睡夢中,屋裡突然闖進幾個蒙面人,
拿刀逼著阿嬤要銀行卡,但阿嬤誓死不從。
對方就用刀往她身上紮,紮了好幾刀,
在阿嬤的慘叫聲中,兒子兒媳趕過來了,那夥蒙面人才逃之夭夭。
兒子兒媳把阿嬤送進醫院,快推進急診室時,
兒子說走得匆忙身上沒帶錢,找阿嬤要銀行卡交治療費,
阿嬤從貼身口袋裡拿出銀行卡、並告訴了兒子取款密碼。
阿嬤身上有五六處傷口,好在送醫院及時,搶救後脫離了生命危險。
阿嬤的雙腿傷得較重,行走困難,兒子兒媳便讓她在醫院住下了。
開始幾天,兒子兒媳和孫子孫女都過來看阿嬤,
半個月後,他們就將阿嬤遺棄在醫院裡。
因為沒有繳費,阿嬤被停了藥,她便艱難的回到家中,找兒子要卡,
兒子卻矢口否認阿嬤給過他卡,還說她是老糊塗了。
無奈之下,阿嬤就讓鄰居給丫丫打了電話。
正在上課的丫丫立即去銀行查了奶奶銀行卡的消費情況,
然後從城市過來了,找到阿嬤的兒子。
兒子還想抵賴,丫丫警告阿嬤的兒子立刻返還銀行卡,
並把取走的錢歸還,否則就等著坐牢。
兒子卻不信邪,以為小丫頭嚇他的,丫丫就報了警,
警察過來之後,丫丫讓阿嬤把兒子騙取銀行卡的事情說了一遍,
警察現場錄了口供,把阿嬤的兒子、兒媳都帶走了。
警察在調查取證的過程中發現,銀行卡的100萬元錢,
已全部轉移到了兒子、兒媳的帳戶上,
而那天裝蒙面人傷害阿嬤的,也是兒媳讓孫子找的人,
自然等待他們一家人的是法律的嚴懲。
此事之後,丫丫便把阿嬤接到城市的老年公寓,
丫丫經常到公寓看她,逢年過節,丫丫還會接她回家一起過……
1. 十善業是修行一切善法的根本。
2. 無始以來真正害「我」的,不是別人,是「我」自己的煩惱。
3. 「業」不是外來的,都是我們自己造的,是一切苦樂的根本。
4. 天下的事情,本來就是平等的,「如是因感如是果」。
5. 曉得自己是愚癡的人,才是有智慧的人。
6. 一切苦樂都有原因,造什麼業就感什麼果,絲毫不差。
7. 所有的事情沒有偶然的,一切都是如是因感如是果。
8. 一切苦樂不是無緣無故來的,造善業感樂果,造惡業感苦果。
9. 因對了才能夠得到圓滿的果。
10. 體會到因果的必然關係,就會老老實實的在因地上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