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訂閱 小寶貝媽媽經 新聞推播。

請點選「訂閱」後,再點擊「允許」即可完成網頁新聞推播訂閱!

分享

不要做這種事了!不允許孩子哭,才是對孩子最大的傷害!

大家好,我是小寶貝媽媽經小編Uber!今天要來說說關於「不要做這種事了!不允許孩子哭,才是對孩子最大的傷害!」的事!不知道大家對於這個有多了解呢?一起來看看吧!

喜怒哀樂是人類正常的情緒表現,孩子從一出生就哭,哭是他正常的一種情緒發洩,很多父母一見孩子哭,就立即制止,用恐嚇,哄騙各種方法讓孩子停止哭泣。

孩子哭鬧時我們家長不能接受的原因是什麼?不知道如何處理孩子的情緒?覺得孩子不聽話?自己心情不好?看到孩子哭自己心情更煩躁。其實我們應該做的第一步是接納孩子的情緒,並正確疏導孩子的情緒,和孩子一起找出情緒背後的原因。

面對孩子哭鬧,家長易犯的誤區

1、採用威脅手段
有的家長在孩子哭鬧時,直接採用威脅手段。如:“哭什麼哭,再哭扔下你不管了”“你就哭吧,每次出來都這個樣子,下次不帶你出來玩了”!這種處理方式很容易讓孩子產生牴觸心理,變本加厲。
2、傷害自尊

我們都曾經見過很多父母在大街上就呵斥孩子,這種不分場合就教育孩子的行為,無意中傷害了孩子的自尊。傷害自尊的方式有千萬種,但重建自尊卻是一個緩慢的過程。所以我們在教育孩子時,千萬不要以傷害孩子的自尊為前提。
我們要將孩子的哭和鬧區分開,允許孩子哭是鼓勵他的情感表達,而鬧卻是需要一些方法減少的!

哭泣沒有錯,錯的是父母們的焦慮

通常大人不喜歡孩子哭泣的原因有幾個:

·孩子的哭聲尖銳刺耳持續不斷,讓他們心很煩;
·覺得哭是“不好”的情緒,孩子有負面”情緒,讓他們很難受;
·這是孩子軟弱的表現,讓他們很擔心;
·不想讓孩子形成“一哭就能...”的心理,讓他們很糾結。
心煩、難受、擔心,糾結,看到這你有沒有發現,父母們迫不及待地阻止孩子的哭泣,是因為孩子的哭泣讓他們感到焦慮和擔憂,看到孩子哭泣就像看到了“麻煩”。於是,立馬開始哄孩子,滿足他的要求或是訓斥停止哭泣,認為孩子不哭了、破泣為笑了,那麼這個麻煩就過去了。

哭其實是低齡孩子的語言,即使在學會了說話後的很長時間內,依然會使用哭這個語言來傳遞資訊,所以,哭是孩子宣洩負能量的出口。而當父母稍微表現出不悅或焦慮,孩子會漸漸感受到,負面情緒會讓爸爸媽媽“傷心”和“生氣”。

我們如何正確對待孩子的壞情緒呢?

我們要先用“同理心”的方式安慰孩子,在孩子哭泣的時候,我們應該把孩子的情緒流動起來,媽媽可以對孩子說:媽媽知道你現在很難過,不想離開媽媽,你可能害怕或者傷心?媽媽現在能理解你的感受,孩子會感受到媽媽的愛和溫暖。這時,他的情緒會平復很多。

孩子情緒平靜之後,接下來可以問問孩子,是什麼原因讓你這樣哭泣或是難過呢?讓孩子說說自己的想法,媽媽在說一下想法,讓親子之間更好的交流起來,我們儘量尊重孩子,把孩子當做一個大人來對待,尊重他的選擇和想法。如果碰到孩子不願意去做的事情,我們儘量不去強迫他。進一步用心瞭解孩子的感受和需求,不要輕易指責孩子。

如果孩子有不當的行為,我們要了解孩子行為背後的原因是什麼,這才是我們解決問題的關鍵。比如孩子不喜歡去幼兒園,可能是去幼兒園前爸爸媽媽沒做好充分的入園準備,或者是孩子缺乏愛和陪伴。小學生上課的時候東張西望,不能集中精力聽講,可能是有事物吸引了他,也可能是孩子還沒有適應新的規則。當孩子哭泣的時候,我們需要的是耐心的陪伴和發現孩子哭泣背後的原因,給予孩子適當的支援和引導。

看完後是不是覺得Uber小編在小寶貝媽媽經分享的育兒教養文章很好呢?想看更多好文,或是喜歡小寶貝媽媽經的文章的話,可以按讚追蹤並分享這篇「不要做這種事了!不允許孩子哭,才是對孩子最大的傷害!」出去給大家一起看看喔!

{DM_AfterContent}
Reference:cnread
  • TAG:

精選好文

{DM_BeforeComment}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