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訂閱 小寶貝媽媽經 新聞推播。

請點選「訂閱」後,再點擊「允許」即可完成網頁新聞推播訂閱!

分享

心理學家:陪孩子做作業的背後,隱藏著這3種關係!父母這樣做,孩子更優秀!

大家好,我是小寶貝媽媽經小編Uber!今天要來說說關於「心理學家:陪孩子做作業的背後,隱藏著這3種關係!父母這樣做,孩子更優秀!」的事!不知道大家對於這個有多了解呢?一起來看看吧!

 

01 做作業的背後,隱藏著哪些重要關係?

上周去表妹家,說新入一款包,我一看,竟然是愛馬仕。我以為他們十周年紀念日呢,妹夫揭曉謎底:是給老婆輔導孩子做作業的酬勞。

我很驚訝,但仔細想,並不認為這樣很離譜。因為表妹家女兒現在上四年級,在重點小學都是公認的優等生。因此不難看出,表妹在孩子的學習方面,沒少花功夫。

而我在孩子的桌子上看到一張清單,上面用標準的楷體記錄了孩子至今所獲得的所有獎勵,也就是功勳記錄。我驚歎於上面字跡的標誌和工整,忙誇讚表妹,就憑你這一手好字,這愛馬仕的獎勵就值得!

沒想到表妹說,那是她老公寫的,老公為了引導孩子寫好字,竟然練了兩年的硬筆書法!我“啊”了一聲,論驚訝和佩服程度,比剛才看到那個愛馬仕的還要更高一級。

也就是回家後的第三天,朋友圈裡驚現“陪娃做作業,是要命的差事”的文章,此文一經發出,迅速引起了無數家長的共鳴,不到一天的時間裡,我的朋友圈裡半個版面,都被“作業”相關內容所覆蓋。

當真,作業成了破壞家庭和諧,以及親子關係的死敵嗎?

除了應試教育背景下的功課壓力,有沒有其他因素是真正催化家長情緒,引起親子戰爭的首要元兇?

一定有,不然為什麼同一片天空下,還有像表妹家庭裡這樣和諧得像一抹清流的存在?

因為,他們的“關係”更健康啊,孩子的學習表面上是媽媽負責,但父親卻在陪伴上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反之,如果父母關係不和諧,或有一方總缺席,縱然孩子今天沒問題,他的心裡是否真正的快樂?

那麼,作業的背後,到底隱藏了哪些重要的關係?

02 你對孩子夠不夠好,取決於你對自己夠不夠好

(source: cnread)

 

電視劇“虎媽貓爸”裡由趙薇飾演的媽媽,因在父親異常嚴厲的管教下長大,不自知的沿用了父親的方式,望女成鳳,對女兒的要求非常高。

有個橋段是,當鋼琴老師指出女兒不能彈鋼琴的客觀因素,是手不夠長時,她立即跑上去抓住女兒的手,一邊抻拉一邊焦慮的說:沒關係,我們天天拉,拉長就可以練鋼琴了。

在一旁的孩子奶奶看著孩子無奈的表情,心疼不已。反觀孩子的父親,從小在一個民主家庭裡長大,沒有受過父母的脅迫,所以順其自然的成為了一個溫柔的爸爸。

所以,你對孩子耐心和寬容度夠不夠,真的不是孩子的資質問題,也不是作業量多少的問題,是你的身上流淌著父母的血液,行為模式背後繼承了與父母相同的精神動力。

這點我非常有感悟,我自身也是比較急躁的人,當我看到孩子的書寫混亂,做事拖拉的時候,我內心的焦躁和憤怒就蠢蠢欲動。

後來有幸和一個精神科醫生聊天,他給了我一句話:邪火來了,請用涼水澆滅他。

就在去年冬天,當我看到孩子做作業磨蹭的時候,一股怒火上來,差點沖上去將他作業本扔了。

就在這時,我想起了那個醫生的提示,於是一轉身跑到衛生間,用冰冷的水敷在了臉上,情緒瞬間冷卻了下來。然後,提示自己從我父母的角色中剝離出來,回歸我自己。

另外,無論多忙,記得花時間獨處,因為獨處是讓我們看清自己,並理清內在關係的最好方法。

這段時間裡,你只是你自己,不受任何事物打擾,不必為任何人負責,這樣你的內心才能放鬆,就能得到很好的滋養。

 

 

03 你對孩子夠不夠好,取決於你是否懂得“培養”一個好爸爸

(source: cnread)

 

我們都知道,家庭中第一關係是夫妻關係。而現實中,能真正做到責任共擔,舉案齊眉的夫妻卻很少。

無論是家長會,還是公園裡,都只見到媽媽們的身影,卻不知父親們隱藏在哪裡。

尤其是職場女性,她們號稱要做兩份工,白天在單位裡拼事業,晚上在家裡拼孩子。身心俱疲,不堪重負。

一個沒有自己時間,時刻處於緊張和疲勞狀態的人,怎麼可能有極好的態度去面對孩子?

有個病叫做“慢性疲勞綜合症”,普遍存在於既要工作又要輔導孩子學習的媽媽群體。

但是,如果父親能陪伴在側,替妻子分擔,或許孩子的一切問題都能迎刃而解。

我一個朋友有3個兒子,其中兩個已入學,並且成績都名列前茅。他們家的教育很簡單,就是全家上下和睦相處。父親早上給孩子做早飯,下班後準時回來陪孩子玩。家長會,運動會夫妻都參加,旅遊了,一家五口全出動。

要知道,他們有自己的企業,公司員工就接近兩百人。

“如果忙碌是一種選擇,那陪孩子是另一個選擇。”朋友說。

這樣的父親,堪稱國民好爸爸。有人會說,如果自己有這樣的老公,也會願意生一堆的娃娃。

然而,好爸爸並非與生俱來。

朋友回憶說,剛有孩子的時候,她是一邊喂哺孩子,一邊鼓勵老公,當老公不敢抱孩子,她耐心教他如何抱。

當老公牽孩子走路,她對孩子說:你一定會走的很好,因為有厲害的爸爸陪著你。當老公第一次去參加孩子家長會,她恨不得發獎狀:孩子好幸福啊,因為有你這樣有愛心的好爸爸!

就是這樣的不斷強化和鼓勵,朋友老公對於父親這個角色越來越自信,而他們的孩子也在父母親共同的陪伴下,茁壯成長。

因此,母親若想脫離一個人戰鬥的狀態,必須要向老公求援,並且要捨得放權給老公去做。

很多父親因為參與陪伴少,往往不得要領,這時母親們一定要沉住氣,找出亮點,多給予肯定和鼓勵,要知道最終受益的,不只是孩子,而是整個家庭。

04 你對孩子夠不夠好,取決於你是否被“愧疚感”綁架

(source: cnread)

 

龍應台關於“孩子你慢慢來”的文章曾風靡網路,但看過之後,又有幾個父母能真正做到對孩子保持足夠的耐心,去靜待花開呢?

前段時間我寫的“陳小春兒子說:爸爸你慢慢來”的文章,受到了廣大讀者的共鳴,大概是因為大家都認同自己是和陳小春相似的角色,既想成為好父母,又不知道如何與孩子搞好關係。

我一個讀者說起自己和孩子的相處,說做的不好,愧疚感很強烈。

但其實,這樣的愧疚感不僅對於養育毫無意義,還會引起自己心裡的內耗,導致更加無力前進,形成惡性循環。

心理學有個詞,叫60分母親,就是在提醒那些追求完美的父母:

放下執念,盡力而為即可。因為當父母對自己苛刻,就很難不對孩子苛刻。

因此,接受自己有所能,有所不能,心情就會輕鬆很多。

05 孩子不好好作業,背後隱藏著哪些心理?

(source: cnread)

 

另外,關於輔導作業。如果孩子在學習方面給了家長很大的挑戰,那麼我們要去覺察這挑戰背後的動機是什麼。

美國心理學家簡尼爾森說:孩子所有不良行為都有他背後的動機,而關於作業背後的動機,大概有以下幾個:

(1)引起關注

這樣的孩子通常缺乏高品質的陪伴。於是他們用拖拉,逆反以求引來父母的關注,甚至不惜為此,忍受父母的責駡和懲罰。

面對這類孩子,父母要做的,是每天安排一個特別時間。

比如我就是在睡前陪兒子讀書,聽他分享學校的見聞,等他入睡了,再離開。

孩子並不貪心,只要父母堅持給予一定量的時間,心身合一的和他在一起,聽他的心聲,理解他的感受,他在其他方面的配合度就會大大的提高。

(2)爭取權力

作業原本是孩子自己的事情。但是,如果父母過多干涉和限制,就會引來孩子的權力之爭。

父母安排他這個時間做作業,他就偏要在另一個時間去做,甚至,他乾脆不做。

陷入權力之爭的孩子通常具備自主學習能力,只是他用了更多的精力與父母對抗而已。

因此父母嘗試放權,讓他自己安排學習,如果出現困難,父母再去幫助,孩子就會逐漸回歸正道,合理安排自己的事情。

(3)自暴自棄

孩子的能力各有千秋,有些孩子存在學不會,或者學得慢的現象。

如果父母總是以老司機的態度去逼他打擊他,只能讓他的自信心越來越差。

這時候,父母的耐心尤為重要,一計不成,再生一計,直到將阻礙孩子的難題完全疏通。

我有個在大學當老師的朋友,她的女兒在進小學前沒有上過補習班。

一年級整個班級裡,只有三個是沒有經歷學前教育的,其中就有她。於是問題來了,別人都能默寫拼音了,她連抄寫都不會。

朋友看出她的焦慮,不斷鼓勵她,並且針對每次她寫錯的字母,編不同的故事給她形象的強化,慢慢的,孩子在她的耐心引導和支持下,跟上班級,甚至後來成績上升到了前五名。

朋友說過一句話,我很受用:當孩子無助的時候,父母要有患難與共的心。就是和孩子真正在一起。

06 比陪做作業更重要的,是正確處理這3種關係

最近刷屏網路的一篇文章是“對不起,爸媽給不了你800W的學區房”,文章作者是一對帶著孩子環游世界的夫妻。

與其說他們是在帶孩子看世界,不如說是一家三口通過旅行,緊密了家庭關係,夯實了孩子的安全感,同時讓孩子在父母步調一致的陪伴中,形成對生活的熱情和感恩。

回到文章主題,孩子的學習並不是獨立存在的問題,而是家庭關係是否健康的外在反應和表現,當家庭和諧,孩子無論學習和身體都會很健康。

而如果家庭裡有某些矛盾存在,那麼無論你如何對症下藥,孩子問題都可能得不到根本的解決。

所以若想從陪讀苦海回歸輕鬆生活,最重要的,不是去找方法,而是去檢視並處理好三個關係。

與自己的關係,與愛人的關係,與孩子的關係。

如果你都能做好,從此也就不必躁狂和怒吼了。

最後說說我自己,上周我那因為工作與我們分開一年的老公終於回到了家裡。當天晚上,他去接孩子並陪孩子入睡,我幾乎能感受到孩子興奮到無眠的心情。

這個週末,一家三口去釣魚,雖然風大魚少,但不重要。爸爸的回歸,我的投入,已經讓孩子內心蕩漾起幸福的波紋,只記得回家時他說:你們去買菜吧,我寫會作業。等吃好飯,我們一起出去散步哦。

看完後是不是覺得Uber小編在小寶貝媽媽經分享的育兒教養文章很好呢?想看更多好文,或是喜歡小寶貝媽媽經的文章的話,可以按讚追蹤並分享這篇「心理學家:陪孩子做作業的背後,隱藏著這3種關係!父母這樣做,孩子更優秀!」出去給大家一起看看喔!

{DM_AfterContent}
Reference:cnread
  • TAG:

精選好文

{DM_BeforeComment}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