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訂閱 小寶貝媽媽經 新聞推播。

請點選「訂閱」後,再點擊「允許」即可完成網頁新聞推播訂閱!

分享

下班回家後,對孩子說的第一句話,非常重要!!

大家好,我是小寶貝媽媽經小編CA!今天要來說說關於「下班回家後,對孩子說的第一句話,非常重要!!」的事!不知道大家對於這個有多了解呢?一起來看看吧!

 

作為父母,下班回家,見到孩子最常說的第一句話是什麼?回憶一下。對,就是那句:“作業寫完了嗎?”

曾經有個對1000名小學生做的調查,“作業寫完了嗎?”當選孩子們最討厭父母說的話。

即便不是這句,父母回家對孩子說的第一句話,也大多與學業相關,比如,

“今天考試考了多少分?”

“鋼琴彈了嗎?毛筆字練了嗎?”

“又在看動畫片,還不去寫作業嗎?”

父母回家第一句話說什麼,對孩子來說,具有非凡的殺傷力。

17年前,浙江金華的一名高二少年放學回家,打開電視, 剛回到家的母親見到這一幕,開始責駡:“連前三名都考不進,還有臉看電視!”

兒子辯駁了幾句,引來母親歇斯底里地怒吼:“我告訴你,我不會給你第二次考大學的機會!考不上我就打斷你的腿!反正你是我生的,打死也沒事!”

少年想出去躲避瘋狂的母親,走到門口的時候,看到一把榔頭,早就備受學業和母親重壓的他,衝動地抄起榔頭,朝母親的後腦砸去……

母親無休止的數落,成為壓垮少年的最後一棵稻草,造成了震驚全國的“少年弑母案”。

現在父母教育意識極大地增強,卻也造成了家庭中的另一種“匱乏”:父母跟孩子之間,感情談得少了,談得最多的成了作業、考試、成績。

幾個薄薄的作業本,攪得全家硝煙彌漫,哀哭怒嚎;一張沒得滿分的試卷,可能會讓孩子遭遇無休止地謾駡。

(source: toutiao)

 

無休止地提醒和嘮叨,不僅起不到督促的作用,反而會讓孩子感受很糟糕:父母根本就不相信我有安排自己時間的能力;他們不是真的在乎我,只是在乎我有沒有乖乖聽話;有了好成績,才有笑臉和喜歡,沒有好成績不是責駡就是沒好氣。那我這個人又算什麼?

人生被父母全部壓在學業上的孩子,一旦出現失誤,會帶來巨大的自我低價值感和內心失落。

一名10歲女孩在家中服藥自殺,留下一段3分多鐘的告別視頻和兩頁遺書,原因只是成績差。

(source: toutiao)

 

女孩在遺書中寫道:我死不是因為爸媽,也不是因為老師,是因為我自己……我走了,你們也不用天天打我罵我了……雖然我知道那是為我好。老師不讓我考試了,我活在世上也沒有意義了。下輩子再來做你們家的好女兒。……

一個連“告別”二字還在用拼音代替的孩子,就這樣決絕地走上了絕路。

 

教育家蔡元培在《中國人的修養》一書中說:決定孩子一生的不是學習成績,而是健全的人格修養。可學校與家庭的雙層高壓夾擊,讓孩子們的身體和精神都無處可逃。高競爭感帶給孩子們無法消除的高孤獨感。

那些因高考成績不佳跳樓的孩子,那些跟父母鬧一點彆扭就臥軌自殺的孩子,平時看起來好好的,可心裡可能早就爛透了。“覺得活著沒意思。”這是很多自殺的孩子給出的理由。

缺愛的孩子,就缺了活下去的能力。偏頗的父母,就會有偏執的孩子。

(source: toutiao)

 

所以,父母下班,推開家門看到孩子的那一刻,能說的話有千千萬萬句,但,千萬別總說這一句“作業寫完了嗎?”那樣只會剝奪孩子對父母的依戀,對學習的興趣,以及對人生的期望。

2

父母和孩子見面時的敷衍,也具有很大的殺傷力。

我想起電影《歲月神偷》裡,

小兒子放學回家,喊一聲:阿爸放學!

埋頭做皮鞋的爸爸頭也不抬,

問道:今天念的什麼書?

小兒子答:中文和英文。

爸爸問:中文學的什麼?

小兒子答:中文囉!

爸爸又問:英文呢?

小兒子答:英文囉!

父親“啊”一聲,沒再理會,繼續埋在鞋堆裡。第二天放學回來,父子之間的對話,也是一樣一樣的。

難怪小兒子會抱怨:我爸爸就是那麼忙,整天耷拉著頭,每次見爸爸,都是一樣一樣的。父親隨口問,兒子胡亂答。都是敷衍。

(source: toutiao)

 

《歲月神偷》劇照

對孩子忽視的父母,忙於生計和自己的興趣,不理會孩子的需求,不參與孩子的活動,對孩子的好壞也不評價,缺乏最基本的親子交流。

在敷衍中長大的孩子,常常喜怒無常,調皮搗蛋,專注力差,在認知和情感上存在一定障礙:要麼通過怪異性情和行為來吸引父母的注意力,要麼完全放棄被關注,將各種情緒堵塞在心裡,生吞硬咽。這樣的孩子,又怎麼會不出問題?

經常不關注孩子、敷衍孩子的父母,很難獲得孩子的依戀。

長期從事青少年犯罪心理研究的李玫瑾教授曾說:“許多殺人惡魔冷酷無情的心態,往往源于他們幼年時沒有‘心理上的依戀對象’。”

當父母和孩子雙雙回家見面,在互相打過招呼後,最好用10分鐘、20分鐘的時間,全身心地在一起閒聊、交流。不敷衍的父母帶大的孩子,才會對未來的生活、關係和責任不敷衍。

(source: toutiao)

 

3

父母將壞情緒帶回家,對孩子的殺傷力也是不可輕視的。

有位男性朋友,是生意場上馳騁縱橫的大老闆,人義氣又有能力,人人稱讚。可就有一個缺點:搞不定自己的兒子。

他經常醉醺醺回家,兒子一見他,像老鼠一樣,“嗖”地溜回自己的房間。他火氣立馬躥上頭,朋友開始嚷嚷:“你小子給我過來!老子在外面拼命掙錢,低三下四,還不是為了你!你看看你是怎麼對待老子的?!”兒子眼淚啪嗒著,低頭站在他面前。

他繼續數落:“作業寫完了沒有?今天在學校跟同學打架沒有?考試考了幾分?卷子拿出來給我看看!”

他內心是想表達對兒子的關心的,可卻用了最差的態度和方法,起了反作用。所以,孩子不想見他,他也跟孩子沒話說,只能強硬行使父親的權力,把關係推到糟糕的境地。

孩子會對父母的觀念、性格、行為、態度進行全面複製。暴虐的父母,只會讓孩子想逃避,或者用暴力發洩內心的不滿。

(source: toutiao)

 

殺死母親的17歲少年在勞教所哭著說:“我太壓抑,在家裡沒有空間和隱私、不能質疑,不能看課外書、電視,不能接電話,不能踢足球,只能照做。”

“平時我跟媽媽不說話。有時,我見她不開心,問她怎麼了,她總說:‘不要吵,我心裡很煩!’我知道那是因為單位好幾個月都沒發工資了……”

與其說是壓力讓少年失控,不如說是媽媽惡劣的情緒讓母子關係早已失衡。不懂得如何去愛孩子的父母,在孩子的心裡,也許早就被判了死刑。

以前,母親用臍帶與孩子緊密連接,傳遞營養和氧氣。孩子出生後,母親卻忘了用溫柔、理解、包容將愛傳遞給孩子。親子之間,血脈相連,一旦情緒與愛發生了堵塞,最終只能爆裂。

(source: toutiao)

 

4

父母與孩子之間,那麼近,卻又那麼遠。近的是精血所凝,骨肉相連,心尖掛念。遠的是愛如瀚海難渡,需要孩子和父母不斷學習、試錯、修正,否則愛與恨,也許就在一念之間,一目之間,一言之間。

父母下班回家後的這第一句話,需要智慧的承擔。

01回家後,先不要急著發問

父母回到家,可以先輕鬆地喊一聲:“我回來啦!”這是建立歸家的儀式感,向家人宣告:“從現在起,我屬於家庭生活,屬於你們。”

在心理學上,雖然短短的一天未見,父母和子女仍需要重新進行感情連接。急切地、不適宜地發問,會給情感的重新帶來阻礙。

父母需要做的就是:打招呼——默默觀察、陪伴——參與——發問——提出需求。

比如,孩子在看動畫片、在玩玩具,父母可以在打過招呼後,坐在旁邊觀看,再參與進去,然後就玩具和動畫片內容提幾個小疑問。

親子共同參與會給孩子帶來愉悅感,這時才是提出需求的好時機:“看完這集,我們一起檢查下今天的作業,好嗎?”

“再玩10分鐘,我們就洗洗手,練會琴吧!一天沒聽你彈琴了,媽媽很想聽。”

(source: toutiao)

 

02 跟孩子談學習之前,先談認可

一個孩子,最害怕的事是什麼?不是作業做不好,被監督的父母怒吼;不是考砸了,被父母責駡;而是,一旦把事情搞砸後,還能不能再得到父母的認可。父母的認可,代表著理解,原諒和無條件接納。

當一個孩子得到這些的時候,會發自心底的願意為關愛和理解自己的人付出任何努力的。

當孩子作業真的做不好的時候,當孩子捏著一張不及格的試卷,忐忑著等待你回家的時候,告訴他可以歇一會兒、換換腦子再做,或者先給他一個大擁抱,告訴他:“沒關係,找到原因,下次努力就行了!”

相信我,雖然孩子可能什麼都沒說,但是心理卻默默地為你打了一個大大的對勾!給了孩子尊嚴的父母,孩子會以更大的尊嚴回報。

做父母、做教育的道理千千萬,學也學不完。孩子有了愛、信任和安全感,一切事情都好解決;父母和孩子失去了愛的連接,再簡單的事也會變得難辦。

好父母,不只關心孩子飛得高不高,更擔心孩子飛得累不累。當父母,更需要心植一棵慧根。

人生前路漫漫,煙霧彌漫,父母和孩子,誰也不能包辦誰的平穩,誰的幸福。只願,彼此不是彼此的牽絆、怨恨和難堪。遙遙路途上,父母與孩子,好好做個伴。

(source: toutiao)

 

 

看完後是不是覺得CA小編在小寶貝媽媽經分享的親子生活文章很好呢?想看更多好文,或是喜歡小寶貝媽媽經的文章的話,可以按讚追蹤並分享這篇「下班回家後,對孩子說的第一句話,非常重要!!」出去給大家一起看看喔!

{DM_AfterContent}
Reference:toutiao
  • TAG:

精選好文

{DM_BeforeComment}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