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訂閱 小寶貝媽媽經 新聞推播。

請點選「訂閱」後,再點擊「允許」即可完成網頁新聞推播訂閱!

分享

關於孩子不吃飯:這五種方法不僅解決吃飯問題,還能讓孩子更聰明、更健康!

大家好,我是小寶貝媽媽經小編CA!今天要來說說關於「關於孩子不吃飯:這五種方法不僅解決吃飯問題,還能讓孩子更聰明、更健康!」的事!不知道大家對於這個有多了解呢?一起來看看吧!

 

俗話說“人是鐵飯是鋼,一頓不吃餓得慌”,可現如今條件好了,孩子卻不肯好好吃飯,看著孩子瘦弱的小身板,擔心營養跟不上,可愁壞了家長們。很多家長找我諮詢求助,我就總結一下方法給大家參考。

(source: toutiao)

 

1.吃飯也有長期目標

往期文章裡,我很多次強調教育要有長期目標,吃飯也不例外,也有長期目標——我們希望孩子營養均衡身體好。

家長們常常是變著花樣為孩子做飯,結果孩子只吃幾口,很多家長生氣的原因其實是,“我辛辛苦苦做了一大堆菜,你就只吃幾口,對得起我嗎?”但是看似辛苦的付出,又有多少是孩子真正需要的呢?孩子的腸胃都還沒有完全發育好,我們大人覺得營養的東西,很多是沒有辦法被孩子吸收的,孩子也並不需要那麼多“高營養”的食物。

2-6歲孩子每天食物按照需求量從大到小排序:奶、主食、蔬菜、水果、蛋、魚、肉,我們覺得有營養的雞鴨魚肉反而是需求量最小的,而且油鹽調味品不能過多攝入,精心烹製的一碗紅燒肉可能還不如隨意煮一碗雜糧粥。

(source: toutiao)

 

因此,為孩子準備食物,需要品種儘量豐富,配比儘量合理,就能保證營養均衡;製作儘量簡單,減少調味品,粗細結合,既省事又健康,家長也不會因為辛苦付出沒有回報而失去平常心。

2.吃飯也有身體因素

有些孩子不吃飯不是“不願意”,而是“不能”,特別是一些胃口時好時壞的,經常是因為身體原因。家長們可以平時注意孩子的腸胃調理,飲食以清淡易消化吸收的食物為主,嚴重的話可以諮詢一下中醫。還有生病期間孩子不願意吃飯是正常的,不要強迫孩子,特別是使用抗生素之後,孩子經常會食慾不振,要注意補充腸道益生菌。

3.吃飯也要參與感

常規的吃飯模式是家長準備食物,孩子只負責吃,但是餐前準備我們從來沒有讓孩子參與,孩子對於飯菜的熱情自然不高。不妨讓孩子在可控範圍內點菜,開啟冰箱讓孩子自己選,或者乾脆帶孩子到菜場或超市買菜,讓孩子覺得這些菜是自己做決定選擇的。還可以讓孩子剝豆子、洗番茄之類的,參與一些力所能及的準備工作。吃飯時候只需要問孩子“這些是你買的番茄,你吃吃看味道怎樣?”,“這些是你剝的豆子,是不是很美味?”孩子一定會大口吃的。這些不僅僅能讓孩子好好吃飯,還能增加孩子的家庭歸屬感,以及鍛鍊大腦精細動作控制能力,讓孩子更聰明、更專注,一舉多得。

4.吃飯也要愉悅感

美食是一種享受,但為什麼孩子會不喜歡呢?聽聽我們在孩子吃飯時說的話吧:“不要總吃肉,吃點青菜”,“一口飯,一口湯”,“這些米飯都要吃完”……一點享受美食的愉悅感都沒有了。所以,請保留吃飯的樂趣給孩子,一家人在餐桌上溫馨地吃飯,聊一些高興的事,不知不覺就胃口大開。如果你實在忍不住想說那些話,也儘量換個有趣的說法,“肚子裡運青菜的小火車很無聊呀,隔壁運肉的火車都裝滿了,但是運青菜的火車還是空空的,你準備給它裝幾個車廂內青菜呀?”

5.吃飯也要自主感

餓了就吃飯,是身體本能,可是當我們在吃飯中加入太多控制,孩子將“不吃飯”做為對抗的工具,自然就不會再好好吃飯了。之前提到的讓孩子點菜、保持用餐愉快,都是大人減少控制,讓孩子覺得吃飯是自己的事情。

另外,這裡還有一個增加自主感的方法。孩子一般都會對自己的身體感興趣,我們可以在講一些關於身體知識或者繪本時候,加入一些營養知識,具體量化地告訴孩子他每天的營養需求。比如拿個小杯子,告訴孩子他每天需要幾杯主食、幾杯蔬菜水果、幾杯肉蛋奶等等,吃飯時候讓孩子自己考慮營養配比來選擇食物,孩子從中學會的不是吃一頓飯,而是健康的飲食習慣。

(source: toutiao)

 

看完後是不是覺得CA小編在小寶貝媽媽經分享的親子生活文章很好呢?想看更多好文,或是喜歡小寶貝媽媽經的文章的話,可以按讚追蹤並分享這篇「關於孩子不吃飯:這五種方法不僅解決吃飯問題,還能讓孩子更聰明、更健康!」出去給大家一起看看喔!

{DM_AfterContent}
Reference:親子天地
  • TAG:

精選好文

{DM_BeforeComment}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