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訂閱 小寶貝媽媽經 新聞推播。

請點選「訂閱」後,再點擊「允許」即可完成網頁新聞推播訂閱!

分享

超重要!培養孩子創造力的最佳方法,就是不去培養!

大家好,我是小寶貝媽媽經小編葡萄!今天要來說說關於「超重要!培養孩子創造力的最佳方法,就是不去培養!」的事!不知道大家對於這個有多了解呢?一起來看看吧!

 

很多兒童在2歲時就會認字,4歲時會演奏巴赫,6歲時能熟練運用微積分,甚至8歲能流利掌握外語。他們令同學嫉妒羨慕,他們的父母也歡喜萬分。

然而,套用T.S 艾略特的話說,這些兒童在未來的職業生涯中未必會驚豔世界,相反,他們只是空留一聲嘆息。

 

 

 

很少有神童能最終成長為改變世界的天才,我們猜想這是因為他們缺乏能順利融入社會的社交技能和情商。然而,這種猜想對某些證據的解釋顯得蒼白無力。

比如,研究發現,事實上只有不到1/4的神童會遭遇社交和情感障礙,大部分神童都能良好地適應社會——跟當年能輕鬆贏得拼寫比賽一樣,他們在派對上照樣能應付自如。

創新意識不足才是阻礙神童持續取得成功的真正因素。神童往往力圖贏得父母的認可和老師的讚美。然而,當他們終於能夠站在頂級音樂會上表演或是成為國際象棋冠軍時,一些出乎意料的事情就發生了:熟能生巧,但不出新。

比如,音樂天才可以演繹出驚豔的莫扎特曲子,卻無法創作樂譜。他們耗費大量精力鑽研現有的科學知識,卻無法提出獨到的新見解。他們墨守成規,而無法推陳出新。

研究指出,創造性強的兒童最不可能順從老師的思路。相反,這樣的孩子通常都有自己獨特的思維和想法。用評論家William Deresiewicz的話來說,這樣的兒童是“優秀的領頭羊”。

當這些神童進入成年期,他們中的大多數人成為業內的權威專家或者佼佼者。然而,心理學家Ellen Winner遺憾地表示,“只有極少數的神童最終成為對某些社會領域產生變革性影響的偉人,而這些偉人也必須要經歷一個苦痛的轉變”。

 

(source: toutiao)

 

那麼,如何培養一個創造力超群的孩子呢?一項研究對某校高創造力(前5%)兒童的家庭和普通創造力兒童的家庭進行了比較。

結果發現,高創造力兒童的家長對孩子的限制性規定平均還不到一條,而普通兒童的家長至少有六條家規,比如規定孩子按時做家庭作業和睡覺。

後天培養也許很難塑造創造力,卻很容易扼殺兒童的創造力。家長需要減少家規,並主動鼓勵孩子獨立思考。正如哈佛心理學教授 Teresa的分析,“這樣的家長不是制定具體的規則,而是更為關注孩子的道德及價值觀的培養。”

即便如此,這些父母也沒有將自己的價值觀直接強加給孩子。心理學家將美國最有創造力的建築師和他們那些同樣技術超群但創新不足的同學進行比較,發現這些創造力超群的建築師的父母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在成長過程中著重培養孩子的道德意識。

 

(source: toutiao)

 

的確,父母應該盼望孩子成為人中龍鳳,但是他們更應該鼓勵孩子“享受工作的樂趣”。孩子擁有探索自我價值觀並發現自己興趣所在的自由。孩子在自由追求的過程中,也更有可能成長為富有創造力的成年人。

心理學家Benjamin對一些世界頂級的藝術家、運動員以及科學家的家譜進行研究,結果發現這些人的父母在他們的成長過程中,並沒有特意想要把他們培養成神童;這些父母既不當教官也不當奴隸主,他們只是迴應了孩子的天性;當孩子對某一方面表現出興趣或是熱情時,父母做的僅僅是支援孩子。

頂級鋼琴家也不是從蹣跚學步時就擁有強大的師資力量,他們的啟蒙老師或許只是對門鄰居,教學方法也是寓教於樂。莫扎特在真正開始學習音樂課之前就展現出對音樂的濃厚興趣,而不是上音樂課後才有的興趣。Mary Lou Williams自學成才,Itzhak perlman考音樂學院落榜以後才自學小提琴。

 

(source: toutiao)

 

即使是非常出色的運動員在小時候也並不比同伴優秀很多。Bloom博士的課題組採訪了世界排名前十的網球選手。採訪結果正如Jerry說的那樣,他們並不是生來就那麼堅韌的。這些選手中,很少有人能像Andre Agassi一樣為了呈現一場完美的比賽而承受高強度的壓力。很多網球明星在回憶自己的第一個教練時,都不約而同的贊成:教練們把打網球當成一件很享受的事情,而自己也深受教練影響,學會享受網球運動的樂趣。

Malcollm普及了“10000小時規則”概念,即成功來自長時間有意識的訓練。此後,一場跨越行業和人群的激烈爭論由此展開。爭論的焦點是到底要花多少時間才能成為業界翹楚。然而,在這場爭論中,我們忽略了兩個至關重要的問題。

首先,難道訓練本身沒有一葉障目從而阻礙了我們在該領域的學習和探究麼?研究表明,我們訓練得越多,就越容易固步自封,從而限制在一貫的思維模式裡。一旦規則改變,一級的橋牌選手比初級選手在適應規則方面更加吃力;即使是精算師,在新的稅務法面前也比新人更難適應。

其次,到底是什麼讓人們花費上萬個小時重複訓練某一項技能?最讓人信服的答案是熱情——由自身興趣使然或者追求從某件事情的本身收穫到愉快體驗。

 

(source: toutiao)

 

有證據表明,知識及經驗的深度固然重要,但廣度同樣對創造力的產生功不可沒。在時尚圈,最原創的設計來自於常年在海外遊歷的設計總監。將諾貝爾獎收入囊的科學家大多對很多領域抱有興趣,而非專攻單一領域的天才。和標準的科學家相比,諾貝爾獎得主會演戲、跳舞或魔術表演的概率是前者的22倍;會寫詩、寫戲劇或小說的概率是前者12倍;涉足藝術和手工藝品的概率是前者的7倍;會演奏樂器或譜曲的概率是前者的2倍。

從沒有人強迫這些諾貝爾獎獲得者去涉獵藝術家的愛好,這只是他們的興趣使然。有時候,這樣的興趣給他們帶來思維上的火花。愛因斯坦說:“相對論的產生是出於我的直覺,而這種直覺的背後是音樂的力量”。愛因斯坦的母親在他5歲的時候給他報了小提琴班,但他當時並不感興趣。在他放棄小提琴課之後,偶然間聽到莫扎克的奏鳴曲才真正意義上開始愛上音樂。愛因斯坦說:“熱愛是比責任更好的老師”。

所以,你不能一步一步地按照計劃把孩子培養成一個有創造力的人。試圖給孩子限定一種成功,最終你收穫的只是一個雄心勃勃的機器人。如果你想讓孩子對這個世界形成自己的認識,就應該放手讓孩子追逐自己的熱情,請記住,這種熱情是源於孩子的內心渴望,而不是你的要求和期望。

看完後是不是覺得葡萄小編在小寶貝媽媽經分享的育兒教養文章很好呢?想看更多好文,或是喜歡小寶貝媽媽經的文章的話,可以按讚追蹤並分享這篇「超重要!培養孩子創造力的最佳方法,就是不去培養!」出去給大家一起看看喔!

{DM_AfterContent}
Reference:親子天地
  • TAG:

精選好文

{DM_BeforeComment}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