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訂閱 小寶貝媽媽經 新聞推播。

請點選「訂閱」後,再點擊「允許」即可完成網頁新聞推播訂閱!

分享

你的孩子有多聰明,取決於家長的心有多大!

大家好,我是小寶貝媽媽經小編葡萄!今天要來說說關於「你的孩子有多聰明,取決於家長的心有多大!」的事!不知道大家對於這個有多了解呢?一起來看看吧!

 

我們的大腦就像是一個精密的儀器,由許許多多的神經元組成。

我們看一個孩子是否聰明,並不是因為他的神經元比別人多了還是少了,而是神經元之間的連線是不是足夠多。就像是說一個人的人脈夠不夠廣一樣。如果我們和社會的接觸多,那獲得的能力自然會越強些。

同樣的道理,孩子摔痛了,觸控到了冰和熱,或者嘗試了水和沙,只要是之前沒有過的經歷,這些都會讓他神經元的‘人脈’增加;孩子也會因此一點點變得聰明起來。

(source: toutiao)

 

由此看來,我們要給孩子最大限度的探索自由,以此來保證他智力的充分運用。

有的家長並不認可,認為孩子長大了嘗試使用各種工具也不遲,再下水也不晚。

可大腦的生長規律卻並不是這樣。當孩子接觸新事物,產生好奇心,但感官或身體卻因為被阻止無法去配合去嘗試時,他的學習能力就會失去或減弱,神經元的連線會快速消失。這些神經元網路稠密度的發展會在孩子3歲時達成頂峰,在12歲時停止。

所以,我們需要遵循孩子自身的探索規律,而不是以我們的判斷來給孩子定時間表。既然孩子的“頑皮”如此重要,那麼我們該如何引導呢?

“心大”的家長,給孩子更多嘗試的機會

(source: toutiao)

 

記得一次去朋友家玩,她孩子10個月了,我們一邊坐在地墊上聊天,一邊剝橘子,只見她很細緻地把橘子外那一層薄薄的透明外皮去掉,再把果肉撕成小片餵給孩子吃。過一會兒,她要去做飯,便把這個任務交給我。我一直是個“心大”的媽媽,哪有這種耐心。於是我直接剝下一瓣橘子塞給孩子:“吃吧!”

這小娃是個妥妥的“吃貨”,看著果肉被包在透明外皮裡,眼中閃耀著滿滿的鬥志。他開始想辦法,小手撕起來,嘴也來幫忙,擰啊咬啊,很快果肉就到嘴了,只留下了外皮殘渣。

看,孩子的探索有時只需要我們退一步,不事事包辦。

探索時,“解釋”能幫助其建立大腦連線

(source: toutiao)

 

我的另一個朋友D是全職媽媽,因為無幫手,所以每時每刻都與孩子在一起,包括做飯。

孩子才2歲多,做飯時就搬著小板凳站在旁邊觀看。D一邊做飯一邊和孩子聊天:“你看,灶臺上這是火,火能把鍋燒熱,媽媽在鍋里加上油的時候,油也會熱起來,這時要是放進蔬菜,菜裡有水,油接觸了水,馬上就會炸起來。”孩子似懂非懂的聽著,吵著要自己往油鍋裡放菜,“譁”一聲,當他看見油花濺出,媽媽抱他遠離時,他自己便明白離油鍋很近是危險的。

之後每次媽媽放菜時,他還會提醒媽媽:“小心點,別濺到油!”

孩子自己觀察時,很多時候他只看到了表象,當我們多跟他解釋,他就能建立事物內部的連線。

給孩子搗鼓的時間,不過多指導

(source: toutiao)

 

不管前文中說到的寶寶自己剝皮,還是自己試圖放菜,我通常是不過多指導的。因為孩子需要“自由發揮”的時間,並且也很擅長在試錯中成長。

當我們告訴他一件事的正確做法時,他也許就只會遵循唯一的方式去做,而當他不停地試錯時,他會因次次不同的嘗試發展出更多的神經元網路。這就是為什麼頑皮的孩子更聰明的原因。

所以說,當你試圖阻止孩子時,多問問自己真的有必要嗎?如果沒有安全隱患,那就給他自由吧!因為這對於他的成長意義重大。作為家長,我們不僅要有意識地少阻止孩子,更要創造機會讓其探索,在探索的過程中,我們可以解釋,但不要過多的指導。

這樣成長起來的“頑皮”孩子,才是健康、聰明的。而這樣的家庭教育,勝過上萬元的早教班!

看完後是不是覺得葡萄小編在小寶貝媽媽經分享的親子生活文章很好呢?想看更多好文,或是喜歡小寶貝媽媽經的文章的話,可以按讚追蹤並分享這篇「你的孩子有多聰明,取決於家長的心有多大!」出去給大家一起看看喔!

{DM_AfterContent}
Reference:親子天地
  • TAG:

精選好文

{DM_BeforeComment}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