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訂閱 小寶貝媽媽經 新聞推播。

請點選「訂閱」後,再點擊「允許」即可完成網頁新聞推播訂閱!

分享

孩子越來越笨不要怪別人,是大人們給養成的習慣造成,不用在怪孩子了!

大家好,我是小寶貝媽媽經小編Uber!今天要來說說關於「孩子越來越笨不要怪別人,是爸媽給養成的習慣造成,不用在怪孩子了!」的事!不知道大家對於這個有多了解呢?一起來看看吧!

 

看題目就有點讓人發懵,什麼意思呢?父母們越不喜歡自己的哪個缺點,這個缺點十有八九會出現在孩子身上。有一位媽媽,最不能容忍遲到,自己從不遲到,對孩子也是一樣的要求,結果呢?孩子上學天天遲到。

這個現象很有趣,也很殘酷。這是為什麼呢?當你不喜歡什麼的時候,你就會很容易發現孩子有這方面的問題。比如上面這位媽媽,不喜歡遲到,那麼孩子一旦遲到了呢?媽媽必定會大發雷霆,嚴厲斥責,這就是負面的強化,也就是通過媽媽的激烈反對,給遲到這件事注入了能量,遲到這件事就變得強大起來,變成一個大boss,於是就一直存留成為一個問題了。

曾經聽到一個關於尿床的案例,很好地詮釋了這個理念。一位女孩琴,在她五歲的時候,弟弟出生了,原本不應該尿床的女孩又開始尿床了。這裡面有著這樣的心理原因,弟弟的出生,將父母關注自己的目光全部吸引過去,姐姐是很難受的。姐姐發現弟弟是一個躺在那裡什麼都不會幹,只會尿床的小不點。姐姐也尿床,希望通過尿床重新吸引父母對自己的愛和關注。如果父母能理解這一點,對女孩也重新關注和愛護,女孩尿床這件事就不治而愈了。可是琴沒有這樣的好運氣,她的父母很生氣,嚴厲地訓斥了她,並警告她不準再尿床。結果呢?大家可以猜到,尿床這件事一直持續。父母表現得很憤怒和很反感,並且羞辱她,給她買了一塊彩色的塑料布鋪上,這塊塑料布成為琴羞恥的代表物。

琴一直尿床,上大學都是在外面租房居住的。畢業之後很久才交到一位男友,並且和男友住在了一起。男友知道她尿床的毛病,但是男友的態度和她父母的態度正好相反。男友說,這不是問題,不就是尿床嘛,沒什麼大不了的。琴感動得熱淚盈眶,從小到大,從未有人這樣看待她尿床的問題。結果,琴尿床的次數越來越少,最後竟然好了。琴終於知道自己為什麼一直尿床了,回家和父母大吵了一架,大哭了一場。琴的男友用包容和愛治好了琴。

孩子有些小毛病要忽略,將目光聚焦於那些做的好的地方,肯定,欣賞,給予強化。但是對於父母,忽略孩子的毛病不說是非常困難的,這是父母本身的侷限性。

在暢銷書《卡爾威特的教育》這本書中記錄了這樣一個教育案例,一位母親說他的兒子每次吃早餐的時候都會把麵包皮撕下來,並且一邊撕一邊看著母親,示威一樣的,母親很生氣,多次制止無效,求教於卡爾威特的父親,一位牧師。牧師告訴她,當你的孩子在這樣做的時候,你假裝看不見,如果他不這樣做了,你就誇獎他。這位母親半信半疑,但是照做了,當她的兒子一邊撕麵包皮一邊看著母親的時候,他發現母親居然沒有任何反應,也不看他,連續幾天都是如此。她的兒子覺得這樣做很無聊,就放棄了這樣的表演,母親及時發現並表揚了他,這個問題就這樣解決了。

當然如果你的孩子並不知道自己的做法是不合適的,父母也可以真誠地指出這樣做的後果是什麼。如果孩子很清楚,就無須多嘴了。

很多父母將成長的功課聚焦於外部世界,實際上,成長永遠要對內做功課,當你可以欣賞自己的時候,你會發現欣賞他人會變得很容易,而且是發自內心的欣賞,而非出於某種目的。當你的內在世界不在戰火紛飛的時候,你的外在世界才會和諧而美好,外在世界不過是你內心世界的複製。

專家建議 :

父母與孩子互為鏡子,從中看到自己的問題。當你看到孩子有太多你不喜歡的部分的時候,說明你對自己太苛刻了,你的內心世界有太多的矛盾和衝突需要處理。

父母們,回到自己身上來,成長自己,這才是起點。

看完後是不是覺得Uber小編在小寶貝媽媽經分享的育兒教養文章很好呢?想看更多好文,或是喜歡小寶貝媽媽經的文章的話,可以按讚追蹤並分享這篇「孩子越來越笨不要怪別人,是爸媽給養成的習慣造成,不用在怪孩子了!」出去給大家一起看看喔!

{DM_AfterContent}
Reference:親子天地
  • TAG:

精選好文

{DM_BeforeComment}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