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訂閱 小寶貝媽媽經 新聞推播。

請點選「訂閱」後,再點擊「允許」即可完成網頁新聞推播訂閱!

分享

寶寶受驚嚇而哭,媽媽如何巧安慰

兒子有一次因為受到驚嚇而從夢中驚醒放聲大哭。第一次是在他四個多月的時候,有一天,我正在客廳工作,婆婆在廚房做飯,她突然大聲喊道:“小龍,快來吃飯了!”

婆婆話音剛落,兒子就“哇”的一聲哭了出來,我立即跑進臥室,看見他眯著眼睛躺在床上,身體卻輕微抽搐。我心理不由自主地湧起一種感覺:兒子被嚇著了。我慢慢地躺在他旁邊,將他擁入懷里,一邊輕輕地拍著他的後背,一邊說道:“寶寶,不怕,媽媽抱著你呢。剛才是奶奶叫媽媽吃飯了。”

在我的安慰聲中,兒子慢慢地停止了哭泣,漸漸地進入了夢想。我以為這件事很快就能過去,可是,從那以後,他睡覺時,總會突然“哇”的一聲哭起來,身體輕微抽搐。不僅如此,即使白天,只要誰說話的聲音大了一點,他也會嚇得哇哇大哭。

我和婆婆都知道他是因為受了驚嚇而哭。面對這個問題,婆婆決定用她的那一套方法來幫助兒子戰勝恐懼。

晚上,等兒子睡著以後,她用一個小碗裝滿小米,在兒子身上懸空端著轉上幾圈。然後,一邊用手拍著床邊,一邊輕聲喊道:‘小寶,快回來!’叫上幾聲後,再用手拍一下地面,再拍一下床邊,重複了三次後,就抱起兒子說‘小寶,回來了,小龍,回來了。’然後,再讓她睡下。”

可是,婆婆這種方法並不管用,兒子依然時不時地從夢中驚醒大哭,或者聲音大了也會哇哇大哭。面對他這一情況,我想還是需要用科學的方法來解決,我的腦袋快速地運轉著。突然,我想起了暴露療法。於是,我立即開始試用。

我把兒子放在床上,先告訴他爸爸叫“小劉”,媽媽叫“小龍”。然後,就對著門外大聲喊:“小劉,小劉,小劉,快來呀!”我一邊喊,一邊注意著他的神情。很意外,他只是驚了一下,但沒有哭。

我又加大音量喊:“小劉,小劉,快來呀!”兒子不僅沒有哭,還露出了笑臉。

我見此,又一聲緊似一聲地抬高聲音大喊“小劉,小劉”。慢慢地,他覺得很好玩,竟然大笑了起來。經過幾次練習以後,他夜里不再突然哇哇大笑,白天,聽見別人大聲說話,他也不再哭了,我也美美地睡上了一覺。

通過這件事,孩子睡覺時,家里沒有必要刻意保持安靜。所以,在他睡覺時,我們正常說話,正常做事,有時候還會打開電視看。兒子很快適應了這樣的環境,不管外面有多吵,他都能呼呼大睡。

不過,遇到打雷的夜晚時,我會把他抱進懷里,讓他緊貼我的胸口,並告訴他:“這是打雷聲,寶寶不怕。媽媽抱著你呢”。也不知道是我讓他感到了安心,還是他睡得太沉了。他從來沒有被打雷聲嚇到過。

幾乎每一位媽媽都有這樣的親身體驗:當身邊任何一點細微的聲響響起時,懷中的寶寶總會情不自禁地抽搐一下,甚至然雙手臂、手掌、雙腳、腳趾還會突然左右對稱地向外伸張,繼而哇哇大哭起來。

一般來說,媽媽在這種情況下,都能感覺出寶寶是因為受到驚嚇而哭。可是,當寶寶在熟睡中醒來而放聲大哭時,媽媽卻不知道寶寶是怎麼回事,只能將她抱起來哄。結果,媽媽這麼一折騰,寶寶已睡意全無。媽媽為此總為寶寶睡不好覺著急不已。

其實,不是寶寶睡不好覺,而是媽媽不懂寶寶是因為驚嚇而哭,更不懂如何來安慰寶寶。當寶寶從睡夢中驚醒而放聲大哭時,媽媽第一時間應該做的事就是觀察寶寶的行為舉止,如果寶寶雙眼半睜半閉,身體發生輕微抽搐的話,就說明寶寶受到了驚嚇。有可能是外面的聲音嚇到他了,也可能是他做了惡夢……

當媽媽發現寶寶受了驚嚇時,不用太慌張,更不用著急地將他抱起來,隻需要輕輕地拍拍他的後背,並柔聲安慰即可。因為這只是一種每個新生兒都會出現的、促進適應與生存的原始反射動作,生理學上稱為“驚嚇反射”。

對寶寶而言,驚嚇反射是暫時性的,一般2-3秒內就會消失,就算短時間出現渾身震顫,也屬正常現象。相反,媽媽的過急反應有可能會嚇到寶寶,還會影響寶寶睡覺。

除此以外,當寶寶醒來以後,媽媽應該讓寶寶聽各種聲音,並告訴這聲音來自哪裏,是怎麼回事,讓寶寶適應各種外界的聲音。而不應該刻意為孩子營造特別安靜的環境以減少寶寶的驚嚇反射,比如,說話、走路都小心翼翼。因為驚嚇反射是每個健康寶寶所必經的生理發育過程,媽媽應該讓其適應,而不應該刻意保護他。

另外,媽媽要經常檢查寶寶的大便,如果寶寶受到過度驚嚇,他的大便會呈黃綠色。在確定寶寶喂養充足的情況下,如果寶寶的大便呈黃綠色,就說明寶寶膽囊因受驚嚇而收縮,使排出的膽汁突然增加,將腸道中的類便染色了。這種情況下,媽媽就要注意周圍環境,將寶寶害怕拿開,或者給寶寶換一個安靜點的環境。

 

{DM_AfterContent}
Reference:親子天地
  • TAG:

精選好文

{DM_BeforeComment}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