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 葡萄 今天來跟你說說 1歲到2歲的嬰幼兒,是養獨立人格,思想教育最佳時期!吧!讓我們來看看!
孩子到了2歲,再用嬰兒這個名詞稱呼他已不合適了,因為孩子已有了他相應的獨立人格。
這個時期的孩子什麼都想模仿著做,這是因為他們學會了創造的技巧。站立走路的腿也硬實起來,可以用單腿站立1~2秒鐘,也可以向後倒著走。雖然老是摔跟頭,但也能慢慢地跑起來。能上、下臺階,還能爬上飯桌跳到床上等。若是給他積木玩,也能壘起五六塊高。手指也靈活起來,可以翻開書本的紙。如果擰開水龍頭,他會在下面搓洗小手。
如果是1歲半還只能數到10個數左右的孩子,到了2歲時,總的說來,可以跟大人對話了,聽到鄰居家的惠子哭了,他會說“惠子她哭了”。 讓他拼圖,孩子可以將〇、▲、口等分別插到原來的凹陷處。
聽到電視等廣告中的歌曲,也可以模仿著唱了。但是,一旦惹著了他,他哭鬧得也非常厲害。也有的孩子會氣得躺在地上將手腳拍得巴嗒巴嗒地響。還學著把東西扔出去。同齡的孩子走近他時,他會非常高興,看見稍大點的孩子在路邊玩,他會看個沒完。但是,把他與年齡相同的孩子放在一起時,卻玩不到一塊去。這個東西是我自己的這種意識十分強烈,別的孩子如果摸了一下自己的娃娃、玩具什麼的,就會非常生氣,並使勁抱住不放。看到被體罰,或是在醫院裡看到有人被強按住點滴的情形,會怕得或抱緊別人,或揪住母親。
(source:toutiao)
運動能力及智力也有所長進,事實上已近於獨立的人,但依賴父母之心仍然非常強烈。如果是1週歲左右也沒能很好地斷掉母乳的孩子,一旦到了這個時期,即便是白天也往往在母親的胸前纏著要吃奶。雖然從很早就開始養成了不用母親陪著睡覺的習慣,可入睡前孩子還是要纏著母親。如果拒絕了孩子,他就會代償性地抱著毛毯、咬 著毛巾或吮吸著自己的手指人睡。
在自立和依賴之間搖擺不定,是1歲半到2歲孩子的特徵。
(source:toutiao)
因此,這個時期父母的義務是一邊要允許孩子在某些方面依賴父母,以儘可能地使孩子幼小的心靈得以安慰,一邊又要鼓勵孩子使其向自立方向發展。 養成孩子一方面在某些事情上依靠母親,另一方面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習慣,是這一時期孩子母親的主要目標。
必須讓孩子多次體驗自己想、自己做和做事成功之後的喜悅。
(source:toutiao)
為此, 必須在防止發生事故的前提下,給孩子創造一些冒險的機會。遺憾的是,在現在大部分的家庭中,沒有儘量使孩子冒險的這種舞臺。只是在狹窄的房子裡和汽車來往穿梭的馬路上,母親只好總是重複地對孩子喊:“危 險!”“不行!”來阻止孩子的冒險。僅僅是在孩子摔了跟頭時不去扶他,而讓他自己站起來這件事,才多少體現了尊重孩子的自立性。
喜歡生活條理化的母親,等不及孩子在衛生間自己做事。
她認為等待是浪費時間。若不快點給孩子做完,想要看的電視節目就開始了,因此不等孩子自己脫內褲,就趕緊給他脫掉、領他去了洗手間。吃飯時也一樣,母親不等孩子拿起勺吃飯,就快速將飯送進孩子口中。還有,讓孩子自己端杯子喝水,水可能會灑出來,母親不喜歡這樣,所以自己端著杯子 讓孩子喝。本來這些事情孩子都能自己做,可因為母親什麼都替自己做了,孩子認為這樣非常自在,而變得萬事不伸手,也就什麼都不做了。這樣,漸漸地把孩子從自立的一面引向依賴母親的一面。
(source:toutiao)
母親在育兒方面不要吝惜時間。
孩子自己要做的事情,應該在身邊看著他做,鼓勵他,成功後要給他以表揚。孩子想用勺舀湯喝,就是灑了出來弄髒了衣服也不要緊。只要能送到嘴裡,就 應該為他高興。對能很好地端杯子喝水的孩子,要鼓勵他說:“好吧,就用杯子喝吧。”洗澡時,孩子要自己脫衣服的話,即使母親看著著急,也不要幫他,而是鼓勵他說:“怎麼樣,能脫下來吧,還差一點了,再加把勁。”
現在,到了2歲左右還只能說“嚓、嚓”、“不、不”的孩子越來越多了。多數孩子是因為沒有小朋友,每天只能呆在家裡看電視,沒有練習說話、 對話的機會。也有的孩子生來就說話晚。但是,有意義的語言,哪怕只會說一句,就不用擔心,一定能漸漸說得好起來。
不僅僅是鼓勵孩子自立,還必須鍛鍊孩子能夠自立的實際能力。為了鍛鍊身體的運動能力,有必要儘量在寬敞的地方,使用適於孩子的道具進行鍛鍊。智力的鍛鍊也與體力的鍛鍊同等重要。母親應該知道,過了1歲半的孩子總希望母親能熱心地對自己說些什麼,因此,孩子總是反覆地問:“這是什麼?”對於這樣的問題母親必須給予回答。總是說:“母親正 忙著呢”,“一會再說吧”來敷衍孩子,孩子就會對說話逐漸喪失興趣。不僅如此,就是母親主動想要說點什麼的時候,孩子也會用“等一會再說”來 應付母親而走掉。
母親雖不能像《百科大典》那樣回答孩子,但必須像詩人那樣如詩如畫地回答孩子的問題。通過這種方法,可以簡捷、正確地答出孩子想要知道的事情。
人類的各種各樣的個性,已經從這個時期明顯地表現出來。喜歡音樂的孩子,從半導體或電視中一傳來音樂聲就會豎起耳朵,有時會和著拍子搖晃身體;喜歡畫畫的孩子,一給他蠟筆、多功能彩筆之類的,就自己畫起來;喜歡書的孩子,看到書就會像被吸進去了似的看起來;喜歡運動的 孩子,會跑出去蹦蹦跳跳;喜歡擺弄道具的孩子,則會將電器拆成零件、將 椅子的螺絲擰下來。
孩子能做自己所喜歡的事是愉快的,因此,父母應該給孩子以幫助。和喜歡音樂的孩子一起唱歌;給喜歡畫畫的孩子儘量大一點的紙;領喜歡書的孩子去書店讓他自己選書。如果是喜歡運動的孩子,就給他買三輪 車,而如果是喜歡道具的孩子,就給他弄一個能活動的玩具。
夜間睡眠的時間,也因孩子是否喜歡活動而不同。好動的孩子,晚上很晚也不睡,早上也不很晚起床。比如:晚上9點好不容易人睡,早上7點就起床。反之,不那麼好動的孩子,則從晚上7點直睡到次日早晨7 點。午睡也一樣,往往是熱衷於玩的孩子,或是午前或是午後只要睡1個小時就可以恢復精神頭兒了,而能睡的孩子則可以睡2個小時以上(見 362晚間哄孩子睡覺)。
晚上睡覺前,儘量要讓孩子自己脫衣服只是釦子母親幫著解開其他讓他自己脫就行了,就是睡衣的袖子也要讓他自己伸進去。在寒冷的冬天如果房間太冷,孩子就會討厭脫衣服,這時應在房間里加上暖風。
牙齒方面
這個時期除中切齒、側切齒(前齒)各4顆外,犬齒、臼齒 上、下、左、右各1顆,共計長出16顆。讓這個年齡的孩子自己睡前刷牙 還有些過早。母親應該給他刷,最好在飯後,讓孩子仰臉、母親用膝部夾 住孩子的頭部比較容易刷。
吃飯時,要儘量全家人一起吃,這不僅可以看到孩子飲食的好惡,也是為了讓孩子體會家庭聚餐時的快樂氣氛。這個時期的孩子,一般每日三次正餐和兩次加餐,牛奶喝400 ~ 600毫升就可以。當然,一般早晨孩子不太想吃東西,所以多數孩子早餐就吃點麵包、餅乾,或1個雞蛋及牛 奶200毫升。
偏食
這個時期的孩子也不太吃米飯,有些孩子每頓能吃1碗飯, 但更多的孩子吃不上1碗。不少孩子一日三餐合計才能吃1碗米飯。儘管這樣,吃些雞蛋、魚、肉等副食補充就可以了。也有的孩子,飯和副食都吃的不多,但每天只要能喝上1000毫升的牛奶,對1歲半到2歲的孩子的生長已經足夠了,將來長大了,也不會留下什麼問題。隨著孩子能吃的 副食的範圍的不斷增寬,不管是哪個孩子,都會表現出他喜歡吃與不喜歡吃的“偏食”現象。偏食,只是說孩子在味覺方面各有個性,而不能說偏食就是有害的。母親們所說的偏食,只不過是孩子對母親所做的飯菜不能樣樣都吃而已。
不必擔心孩子飯量小,比這些更重要的是這個時期要培養孩子能自己吃飯。要鼓勵孩子能用勺舀著吃飯,自己拿著杯子喝水。害怕孩子飯量小和偏食的母親,往往都是從一開始不等孩子拿餐具,就自己用勺或筷子將飯送到孩子嘴裡。其實,對孩子的一生來說,培養他能夠獨自拿著勺吃飯的這種獨立性,比讓孩子能吃下半碗飯更有意義。不吃蔬菜的孩子很多,但只要吃水果,就不妨礙營養的攝取。
酸奶,對大便乾燥的孩子有益處。米飯吃得多,牛奶也能喝1000毫升的大飯量的孩子,以“美容飲食”為目的,可用酸奶取代牛奶。
排便的訓練
可以始於不太冷的季節。如果恰好趕上寒冷的季節,可以向後延期半年(見363排便訓練)。排便的訓練,與其說取決於訓練方法的好壞,莫如說主要是取決於孩子的排便型別和孩子性格。不管是任何排便型別的孩子,都會按照母親所教給的那樣,不長時間就能自己排便了,因此,不用著急。排便是孩子自己做的事情,因此,對孩子來說建立自信心更重要。母親如果過於熱心讓孩子坐在便器上,孩子就會將排便之 事統統依賴於母親,或是向與自立意識相牴觸的方面發展,說什麼也不坐 在便器上排便。這個年齡的孩子,即使是白天能告訴母親自己要小便,夜裡也做不到這一點。因此,大部分孩子只在夜間使用尿布就可以了。
孩子能夠走出家門和其他孩子玩了,大一點的孩子也常來自己家裡玩,這就增加了孩子患傳染病的機會,最好母親事先就大體瞭解一下像麻疹、風疹、水痘、腮腺炎等疾病的初起症狀,以防患病時驚慌失措。但是,從發病率來看,最多發的疾病是病毒引起的感冒。孩子過了1歲半,自體中毒這種病也時而出現了(見369自體中毒症)。
媽媽一分鐘·提示:孩子常常自己跑到戶外去玩,因此這時所說的事故,也是在家庭以外發生的大事故較多,要特別加以注意。
嬰兒時期接種了百白破三聯疫苗的孩子,恰好經過1年半的時間,最好進行追加免疫。在這之前應該是連續注射了3次,這次只注射1次就可以。
看完今天的文章之後,大家是不是有什麼想法呢?請大家分享出去吧!我是葡萄小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