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訂閱 小寶貝媽媽經 新聞推播。

請點選「訂閱」後,再點擊「允許」即可完成網頁新聞推播訂閱!

分享

新手媽媽看這裡,孩子的肢體語言你要讀懂!

大家好,我是小寶貝媽媽經小編!今天要來說說關於「新手媽媽看這裡,孩子的肢體語言你要讀懂!」的事!不知道大家對於這個有多了解呢?一起來看看吧!

作為新手媽媽,你能讀懂寶寶的肢體語言嗎?

在寶寶未能學會語言表達的時候,通過觀察寶寶的肢體語言,能夠了解寶寶的需要。

下面來說和你一起來,如何讀懂寶寶的肢體語言吧!

6個月以前嬰兒通常表現的體態語:

1、牽嘴而笑,表示興奮愉快:

嬰兒笑的形態是突然發出的,短暫而快速,口角牽動,笑容驟現。同時伴隨著滿目發光,兩手晃動。接著笑容立即停止,等候親臉鼓勵。這時,父母應笑臉相迎,用手輕輕撫摸嬰兒的面頰,或在其面、額部親吻一下,以示鼓勵。此時此刻,嬰兒會再以微笑來對父母的行動表示滿意。?

2、癟嘴,表示提出要求:

嬰兒癟起小嘴,好像受到委屈,也是啼哭的先兆,而實際上是對成人有所要求。比如肚子餓了要吃奶,寂寞了要人逗樂,厭煩了要大人抱起來換個環境或改變一種姿勢。這時父母要細心觀察嬰兒的要求,適時地滿足他的需要。

3、撅嘴、咧嘴,表示小便的訊號:

據研究,通常男嬰以撅嘴來表示小便,女嬰多以咧嘴或脣緊含下脣來表示小便。父母若能及時觀察到嬰兒的嘴形變化,瞭解要小便時的表情,就能摸清嬰兒小便的規律,從而加以引導,有利於逐步培養嬰兒的自控能力和良好的習慣。

4、紅臉橫眉,表示大便的訊號:

嬰兒往往先是眉筋突暴,然後臉部發紅,而且目光發呆,有明顯的“內急”反應。這是大便的訊號,這時父母應立即讓嬰兒坐便盆,以解決“便盆”之需。

5、眼神無光,提醒父母要警惕:

健康嬰兒的眼睛總是明亮有神,轉動自如。若發現嬰兒眼神黯然無光,呆滯少神,很可能是嬰兒身體適,有疾病的先兆。這時,父母要特別細心地注意嬰兒的身體情況,發現疑問及去醫院檢查,及早採取保健措施。

6、玩弄舌頭、嘴脣吐氣泡,表示自己會玩:

大多數嬰兒在吃飽、換乾淨尿布,而且還沒有睡意時,自得其樂地玩弄自己的嘴脣、舌頭、吐氣泡、吮手指等。這時,他喜歡獨自長時間的玩,成人不要去幹擾他。

6個月以後嬰兒通常表現的體態語:

6個月以後的嬰兒,由於感知能力和動作能力的發展與增強,除了用面部表情代替語言來表示自己的意願之外,還伴以各種動作的體態語來表達自己的思想感情。隨著月齡的增長而有不同的表現。?……妙用體態語巧對淘氣兒6個月時,嬰兒會張開雙臂,身體撲向親人,要求摟抱,親熱,若陌生人想要抱他,則轉頭將臉避開,表示不願與陌生人交往。

7-8個月時

嬰兒會以“拍手”和笑臉表示高興,在父母教導下會以“點頭”表示謝謝,對不愛吃的食物避開,並以“搖頭”表示拒絕。

9-10個月時

嬰兒會用小手指向去那裡,或用小手拍拍頭,表示要戴帽子帶他出去。

11-12個月時

嬰兒除了以面部表情和動作來表示意圖外,還會伴以各種聲音,比如嘟嘟聲(表示汽車),嘎嘎聲(表示小鴨),以及用簡單的單詞音來表示自己的意願。

肢體語言所表達出一個人內心的意思,有時比說話還更為真實。幼兒由於口語表達的能力不夠成熟,所以最擅長運用其肢體語言,如高興時手舞足蹈,生氣時捶拳踢腿,難過時嚎啕大哭等,都很明顯而容易被瞭解。因此,肢體語言成為幼兒在能夠以字彙表達以前的一種與他人溝通之工具。

肢體語言有天生的,有後天學習的。前者常見的有:噘嘴表示不愉快;笑代表高興:打哈欠表示想睡或感到無聊等。後者常見的有:點頭表示要或好;搖頭代表不要或不好……不勝列舉。從很大程度上講,肢體語言還是需要經過“培訓”才能使用的。針對較大一點的寶寶,家長可以訓練寶寶使用一些肢體語言表達意思。

嬰兒在學會說話以前,沒有辦法跟爸媽進行良好的溝通。可是我們觀察到,孩子有一系列的小動作,總結到其中的規律,和孩子溝通就不是問題了。寶寶的肢體語言你學會了嗎?

看完後是不是覺得小編在小寶貝媽媽經分享的育兒教養文章很好呢?想看更多好文,或是喜歡小寶貝媽媽經的文章的話,可以按讚追蹤並分享這篇「新手媽媽看這裡,孩子的肢體語言你要讀懂!」出去給大家一起看看喔!

{DM_AfterContent}
Reference:親子天地
  • TAG:

精選好文

{DM_BeforeComment}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