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訂閱 小寶貝媽媽經 新聞推播。

請點選「訂閱」後,再點擊「允許」即可完成網頁新聞推播訂閱!

分享

一則犯錯的故事,孩子學習錯誤的契機在這裏!

大家好,我是小寶貝媽媽經小編!今天要來說說關於「一則犯錯的故事,孩子學習錯誤的契機在這裏!」的事!不知道大家對於這個有多了解呢?一起來看看吧!

前幾天,朋友帶兒子在公園玩沙。在一起玩沙的還有一個4歲左右的小朋友,他總是將沙子往後撒,沒多久,就有一個小朋友被他撒得全身都是沙子。

朋友見小男孩的父母不在身邊,就好意提醒他說:“小朋友,玩沙不可以往後撒,這樣會撒到別人眼睛裡,很危險哦!”小男孩沒聽見一般,就跑別處玩了。

突然,一堆沙從天而降,朋友的兒子臉上、眼睛裡全是沙子,孩子難受得又哭又叫,原來,又是剛剛那個小男孩在撒沙子。朋友立即找水幫孩子清理眼睛裡的細沙,就在這忙亂的時刻,小男孩的爸爸走過來連聲說抱歉,小男孩也對朋友說:“對不起!”朋友告訴那個父親,剛剛有一個小朋友也被撒得全身都是!

那個父親聽了只是尷尬地笑,並沒有承諾任何積極的做法。一回頭,那個惹禍的小男孩又繼續在撒沙子玩!朋友氣惱地說:“如果沒有任何積極的改正做法,說句‘對不起’又有什麼意義?”

這讓我想起一次去餐廳吃飯的經歷。隔壁桌的兩個小男孩先是開心地打鬧,後來不知為何推搡起來。

結果,我們這桌上的一杯果汁不小心被打翻在地。孩子的父母看到後,立刻訓斥孩子,要求孩子向我們道歉,兩個孩子立刻說了“對不起”,回到自己的位置坐下了。

我和朋友在收拾玻璃渣的時候,剛好看見兩個孩子在看著我們,我對大一點的孩子說:“能幫忙拿一個塑料袋來嗎?”他回答:“我們已經說了對不起了。”

孩子的媽媽顯然還在氣頭上,她讓倆孩子坐好,開始嚴肅地講起道理來:不應該影響別人、要尊重別人、做錯事要說對不起等等。

就這樣,媽媽一邊看著我們收拾,一邊訓斥孩子,沒有一個人來幫忙,也沒喊服務員來處理。

孩子做錯事,父母會要求孩子說“對不起”,當孩子道歉了,也表示接受父母的說理時,這個管教就結束了。然而這整個過程中,卻缺少一個非常重要的環節:對自己的行為負責任。這也是為什麼在第一個故事裡小男孩傷害了別人,還在繼續自己的行為;在第二個故事裡,男孩認為說了“對不起”,這事就跟自己無關了。孩子犯錯,除了教他說“對不起”,我們還要需做什麼呢?

讓孩子為犯錯行為負責

孩子做錯事,父母的管教重點應該是讓孩子認識到他做的事造成什麼後果,更重要的是,他必須為這件事的後果負起責任。例如,孩子因為邊吃邊玩而打翻了碗盤,父母不必大發雷霆,但要讓孩子負責把打翻的東西收拾乾淨:教他收,盯著他收,不收完不可以去做其它事情,直到他清理完畢為止。下次他就會知道,吃東西要好好吃,否則要收拾很久。真真切切讓孩子體驗到我為什麼不再做這樣的事,因為我要為這樣的行為承擔後果。

培養孩子的移情能力

孩子之所以未能認識到 “對不起” 的真正含義,許多時候是因為缺乏移情能力。在冒犯他人時未能體會他人的感受,或是在受委屈,被其他小朋友冒犯時沒有真正體味過對方給自己道歉的感受。

因此,要讓道德規則真正成為孩子行為的啟明燈,就必須培養孩子的移情能力。例如,孩子把別的小朋友弄傷了,則要帶著他去看別人流血的傷口,讓他看受傷的小朋友接受治療的過程,讓他看見他是如何造成了別人的痛苦,如果受傷的小朋友需要協助,儘量讓孩子動手幫忙。

讓孩子真正體驗他人的感受,產生對自己行為的愧疚感,進而將“對不起”的真正含義內化,成為自己內心的道德準則。

給出改正錯誤的方法

年齡小一些的孩子有可能並不知道怎樣去改正錯誤,所以在批評孩子時,一定還要對孩子提出具體的要求。告訴他犯錯之後應當怎麼辦?並儘量促使他按照您的要求去行動。這樣會減少孩子犯錯或是重複犯錯的可能。

擺動的綵球

孩子犯錯時,別讓“對不起”只是成為孩子一個逃避責任的工具。幼年的生活經驗是孩子未來人格特徵形成的基礎,如果孩子在錯誤中沒有得到良好的引導,會影響孩子未來的行為模式。所以,當孩子不小心犯錯時,除提醒孩子認錯外,更要從錯誤的行為中學習,讓犯錯這件事成為孩子進步的階梯。

 

看完後是不是覺得小編在小寶貝媽媽經分享的親子生活文章很好呢?想看更多好文,或是喜歡小寶貝媽媽經的文章的話,可以按讚追蹤並分享這篇「一則犯錯的故事,孩子學習錯誤的契機在這裏!」出去給大家一起看看喔!

{DM_AfterContent}
Reference:親子天地
  • TAG:

精選好文

{DM_BeforeComment}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