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訂閱 小寶貝媽媽經 新聞推播。

請點選「訂閱」後,再點擊「允許」即可完成網頁新聞推播訂閱!

分享

中國首先需要教育的,不是孩子,而是父母!

美國著名教育家杜威說:“兒童不是尚未長成的大人,兒童期有其自身的內在價值”。

一、生下孩子,你就不能“退貨”

教育孩子是人類最重要而又最複雜的一門學問,它比任何工作都難。

爸爸媽媽是孩子永不退休的班主任,懷有對孩子一生的責任。不管你面對的是什麼樣的孩子,你都沒辦法後悔或者“退貨”。

孩子的命運掌握在家長手上。不管爸爸媽媽工作上多麼成功,也抵不了教育上的失敗。把天才培育成庸才,是對家庭和人類文明最大的失誤。

農人種莊稼,光靠愛,不行,只有懂種莊稼之道才有好收成;

教育孩子,僅有愛,不可,只有懂孩子的成長規律才有好將來。

所以,最需要教育的,不是孩子,而是爸爸媽媽。

Baby Boy Popping A Balloon

(source:pexels))

二、別錯失孩子發展的關鍵期

發展的關鍵期:是指人類對某種動作、技術和常識的把握,在某個期間發展最快,最容易受影響。

如果在發展關鍵期對孩子施以正確的教導,那麼孩子學習起來既快又好,通常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一旦錯失關鍵期,學習就需要花費幾倍的精力才可能補償,甚至將永遠無法補償。

Boy in Black T Shirt

(source:pexels))

你瞭解多少孩子發展的關鍵期?比如:

★學習咀嚼關鍵期(6個月)。

★秩序規範關鍵期(2.5—6歲)。兒童行為習慣形成的關鍵期,這一時期形成的性格、行為、習慣往往到長大也不會改變。

★語言發展關鍵期(3—6歲)。

★想像力發展關鍵期(2—8歲)。

★文化敏感期(6—10歲):這個時期的許多孩子,非常好奇,愛動腦筋,問題特別多。應該滿足孩子的求知慾望。

★黃金閱讀期(8—14歲):如果錯過了這一時期的科學閱讀指導和大量閱讀,將會給孩子的成長造成難以彌補的缺憾。

★獨立關鍵期(12—15歲):這一段抓不好,孩子將很難長大。

Free stock photo of person, people, hand, water

(source:pexels))

三、給家長的“8條建議"

1、下班的路應當是回家的路。

孩子讀初中以後,更需要父母的關心。作為父母,有必要意識到自己肩上的責任,一定要記住:下班的路應當是回家的路。

2、與父母一同就餐的孩子更優異。

據研究機構調查:與父母一起就餐的初中生,能取得較好的營養,較高的學習成績,很少出現抽菸、喝酒、吸毒、打架等不良行為。

3、父母進步,孩子才會進步。

孩子的問題大多是爸爸媽媽教育不妥形成的。孩子“患病”,爸爸媽媽一定要“吃藥”。好父母即是一所好校園。爸爸媽媽是孩子的最佳的“範本”。身教重於言教。做爸爸媽媽的,要與孩子一同成長。

4、教育孩子的前提是瞭解孩子。

成熟的爸爸媽媽,應當學習兒童教育學、心理學,多看一些關於教育的書籍,瞭解孩子不一樣成長期間的特點和規律,常常與孩子交流,瞭解孩子在想什麼,在做什麼。

5、做一個懂愛會愛的家長。

不少爸爸媽媽愛得模糊,愛得錯位,有時又愛得過火。愛是一門藝術,不要培養“超級巨嬰”。

6、愛需要表達也需要行動。

有時一個擁抱勝過千言萬語。愛要適度,不要讓你的愛氾濫成災,溺愛的結果是傷害。

7、不能當眾教育孩子。

8、不要總是把孩子丟給老一輩或保姆。

看完今天的文章之後,大家是不是有什麼想法呢?請大家分享出去吧!我是CA小編。

{DM_AfterContent}
Reference:親子天地
  • TAG:

精選好文

{DM_BeforeComment}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