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訂閱 小寶貝媽媽經 新聞推播。

請點選「訂閱」後,再點擊「允許」即可完成網頁新聞推播訂閱!

分享

別在催促孩子了,他們都快失去自我了!尊重孩子的磨蹭,請讓孩子慢慢來!

大家好,我是小寶貝媽媽經小編Uber!今天要來說說關於「別在催促孩子了,他們都快失去自我了!尊重孩子的磨蹭,請讓孩子慢慢來!」的事!不知道大家對於這個有多了解呢?一起來看看吧!

 

 

大部分的父母可能都有催促過孩子,有個很有意思的現像是,我們會對孩子說:“快點快點快點!”

為什麼要接連說那麼多“快點”?似乎一個“快點”都不足以表達內心的著急,但是孩子也沒有快起來呀。

有位網友在微博說:小時候吃飯,聽到大人說得最多的是,慢慢吃;出去玩的時候,聽到大人說得最多的是,慢點走、別跑。

但是稍大一些的時候,聽到最多的是,快點吃,快點走,快點做作業,甚至還有快點玩……

(source: cnread)

 

同樣是這個孩子,小的時候,父母要他慢,大一些了,又要他快……孩子會困惑到底是要快還是要慢?也許,是我們成年人太過注重孩子在我們眼裡的樣子,而沒有看到孩子本來的樣子。

當孩子沒有成為父母眼裡的樣子,孩子的行為,可能就成了父母眼中的問題行為,甚至,因為長期處於父母的投射下,孩子的行為就真的演變成了問題行為。

(source: cnread)

 

當我們太過注意孩子的問題行為,覺得有問題就需要修正,但問題行為的背後,往往是親子關係出了問題!

一、曾經有一首在網路上迅速躥紅的《媽媽之歌》

描寫了媽媽嘮叨催促的歌曲。“起床!起床!快起來,快起來,快去洗臉,快去刷牙……”(好魔性)

美國喜劇女演員安妮塔·蘭弗洛,她是3個孩子的母親,一次靈光乍現,她將自己催促兒女的話寫成了歌曲。整首歌的內容,就是一位母親急切的催促聲:“快點,立刻,馬上,不然就來不及了!”

很多看過這個視頻的網友都表示,這首歌寫得“太真實”啦!整首歌下來,媽媽的催促是毋庸置疑的,孩子必須得跟著媽媽的節奏走。

這也說明瞭一個現象:孩子與成年人一樣,都處於同樣快節奏的生活狀態中,孩子在適應成年人的生活狀態,孩子需要跟著成年人的節奏走。

二、大人們總是會希望孩子可以按自己的想法來做事。

孩子吃飯吃得慢的時候,有些家長忍受不了,於是拿起勺子給孩子餵飯。和孩子一起逛動物園,孩子還在看著這個動物,家長就催促說看了很久了,該往下一個景點走了。

父母之所以不停地催促孩子快點,正是因為父母覺得孩子的磨蹭,打亂了自己的節奏。

所以父母必須處於主動地位,要求孩子跟著成年人的節奏走,卻不曾想過,這樣會打亂了孩子自己的節奏。成年人和孩子的節奏是不一樣的,這有明顯的生理差別、智力認知差別。

孩子很難達到成年人眼中的快,而且這個快是個主觀題,爸爸和媽媽的標準不一樣,媽媽這次和上次的標準又不一樣,多快才算快啊?孩子沒有辦法認識到,父母要他快究竟是要多快,所以孩子也很難變快。

(source: cnread)

 

 

 

三、為什麼會越催越慢呢?

如果從父母的動力來看的話,孩子的慢,不僅打亂了父母的節奏,而且把父母心中對孩子理想狀態的想像給打破了,這會給成年人帶來一種失控感。

因為我們都不想讓事情處於失控狀態,更不想孩子變成我們不喜歡的樣子。

有個有趣的話題:為什麼數學老師的孩子數學差?因為有些老師會認為,我的數學那麼好,我教的學生那麼好,怎麼可能教不好我自己的孩子!

因此,有的數學老師會特別在意自己孩子的數學成績,當孩子的數學成績,不是自己理想中的樣子,這就會讓自己的自戀受挫。

他會想著通過要求孩子,控制孩子達到自己理想的狀態,以期達到逃避無能感的目的。學習本該是孩子的事情,但是父母為了不失控,為了自己的自戀,過多的介入孩子的成長節奏。

家長邊界不清,於是孩子不知道自己是什麼角色,也會困惑,什麼才是自己的事情?如果這是我的事,為什麼我不能選擇和控制?為什麼需要按照父母的節奏走?

四、家長的介入,會讓孩子的自我功能被削弱。

原本孩子只是做自己的事情,但是因為父母的介入,孩子的重點就不是在做好事情上面了,而是變成了找尋自我的內在鬥爭:是自我功能被父母外包,還是為自我權利去做鬥爭?

如果“快”是你的,那“慢”就是我的,磨蹭的孩子,通過時間上的延長,來拓展和確認自我范圍,於是,孩子就變得越來越慢,因為他會覺得,“慢”才是他自己,快的都是父母。

但是,在這場鬥爭中,孩子無論怎麼樣的選擇,都是不如意的。贏了,做自己了,就變成是一個磨蹭的人,因為認同了家長的投射,不由自主的成為了自己不喜歡的樣子。

但是沒辦法,只有這樣能和父母區別開來,他們是他們,自己是自己。敗了,不做自己,聽父母的,就有種自我邊界被侵佔了感覺,就算是“快”,也是被他人要求以後達到的。

所以經常被打亂節奏的孩子,要麼學會了取悅他人,學會了優先滿足他人的願望,要麼卻因無法達到父母的要求,感到自己是不好的,認為不好的才是自己。這都容易讓孩子喪失真實的自我。

(source: cnread)

 

五、怎麼辦?

1、尊重孩子的磨蹭

適當的催促孩子,可以幫助孩子適應外部世界。但,父母與孩子的關係中有過多的催促時,通常是父母自身的焦慮。

當父母不能看到自己的焦慮,就容易將焦慮投給孩子,經常被父母催促的孩子,會質疑自己的生活節奏,甚至認為是自己的問題,找不到自我的存在感,甚至為了找到自我,故意要和父母反著來,所以孩子越催越慢。

2、明確父母和孩子的界限

分清磨蹭是誰的事,結果由誰來承擔。孩子遲到了,那麼遲到的責任由他自己承擔。孩子只有在體驗到磨蹭給他自己帶來的損失之後,他才會有自己的動力去快起來。

因為這是他自己的事情了。當孩子發現,自己要去承擔這些的時候,他的自我功能也就回到了自己身上。

3、用你的言行引導孩子的言行,而不是批評與責備

當孩子磨蹭時,家長會引出焦急,最直接有效的方式好像就是吼孩子,甚至是打罵。但這往往會把孩子嚇住,他們這時候的快,是因為害怕,不是發至內心的動力。

培養孩子的時間觀念,比如借助鬧鈴,提醒孩子事情大概所需要的時間長短,共同完成一些事情,做什麼事用多長時間,讓孩子感受成年人對時間的觀念和行為方式。

龍應台在《孩子,你慢慢來》裡描述到:我,坐在斜陽淺照的石階上,望著這個眼睛清亮的小孩專心地做一件事,是的,我願意等上一輩子的時間,讓他從從容容地把這個蝴蝶結紮好,用他五歲的手指。

孩子,你慢慢來,慢慢來。孩子有自己學習和探索的節奏,或者我們可以試著去感受和理解孩子。或者,我們也可以試著不再對孩子說“快點,快點”。

看完後是不是覺得Uber小編在小寶貝媽媽經分享的育兒教養文章很好呢?想看更多好文,或是喜歡小寶貝媽媽經的文章的話,可以按讚追蹤並分享這篇「別在催促孩子了,他們都快失去自我了!尊重孩子的磨蹭,請讓孩子慢慢來!」出去給大家一起看看喔!

{DM_AfterContent}
Reference:cnread
  • TAG:

精選好文

{DM_BeforeComment}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