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訂閱 小寶貝媽媽經 新聞推播。

請點選「訂閱」後,再點擊「允許」即可完成網頁新聞推播訂閱!

分享

親子生活:想要讓孩子未來過得幸福,媽媽別忽視這個親子關係!

大家好,我是小寶貝媽媽經小編葡萄!今天要來說說關於「親子生活:想要讓孩子未來過得幸福,媽媽別忽視這個親子關係!」的事!不知道大家對於這個有多了解呢?一起來看看吧!

 

孩子未來的愛情,從嬰兒期就決定了?想讓孩子過得幸福,媽媽要注意了!

大學時,班裡有三個女生,代表了三種愛情觀:

A女生,從大二時開始談戀愛,戀愛關係很穩固,常常在校園看到他們恩愛的身影,一直到大學畢業5年後結婚,婚姻幸福。

B女生,跟很多男生有“說不清”的關係,但一旦有人向她明確表白時,她總會恐慌拒絕。至今還是單身。

C女生,為了愛情勇敢倒追男方,但談戀愛時總懷疑對方跟別的女生有關係,經常吵吵鬧鬧,最終在畢業前分手。

為什麼人的愛情狀況會不同?跟他們的愛情觀有關係。那麼人的愛情觀由什麼決定的呢?嬰兒期寶寶跟媽媽的依戀關係。

一、孩子未來的愛情,從嬰兒期他對媽媽的依戀關係可以窺見?

Fraley,R.C.和 Shaver,P.R.經過長期的研究認為,嬰兒早期對媽媽或其他養育者形成的依戀狀況,對成年後與他人的關係有著持久的影響。

一個孩子長大後對情人的依戀,與兒童早期的依戀非常相似。結合上面三位女生的經歷,A女生,屬於安全型的戀愛依戀關係,是媽媽心中快樂的閨女;

B女生,屬於回避型,媽媽在女兒很小時便離家出走;C女生,屬於矛盾型,爸爸因為第三者跟媽媽離婚。

據研究,在所有的情侶類型中,59%屬於安全型依戀,25%屬於回避型依戀,11%屬於矛盾型依戀。各種類型的特點是這樣的:

安全型,與人容易親近,放心地依賴他人,也樂意讓別人依賴。當親近的人不在時,也能發展其他健康的交往關係。安全型依戀關係大概率能有幸福的結果。

回避型,懼怕親密關係,拒絕信賴他人,常表現出退縮、多疑和冷淡。

矛盾型,拿不起、放不下,處於愛、恨、懷疑的矛盾中,總擔心不是真愛。另外,大多數戀母或戀父型也屬於這種。

這跟安斯沃思(Mary· Ainsworth)的嬰兒依戀類型是對應的關係,所以,孩子們未來的愛情,已經在嬰兒期決定了。

因此,想讓孩子未來過得幸福,爸媽需要在孩子還小的時候,跟孩子建立安全型的親子依戀關係。怎麼做?

 

1、媽媽親自養育孩子,或從小陪伴左右

20世紀60,70年代,羅馬尼亞鼓勵每個家庭多生孩子,無力撫養的家庭可以把寶寶送到“教養院”。但隨著時間推移,教養院發現這些寶寶無法跟人對視和對話。

經過掃描大腦,醫生們發現這些寶寶普遍存在海馬回和杏仁核發育不正常。媽媽的缺位,導致這些寶寶大腦發育異常,情感發育不良。所以當時的研究者呼籲:“把媽媽還給寶寶”。

媽媽是否缺位,對一個孩子的情感發展是非常重要的,將決定孩子一生的情感狀態。那些生完孩子後,把孩子託付給老人照顧、長期跟孩子兩地分隔的家庭,是對孩子的不負責任。

媽媽缺位的那些孩子,如果照顧他的老人,比如奶奶或姥姥充滿愛心,雖然能給孩子的情感發展帶來些少彌補,但是媽媽的缺位,也會給孩子的情感發展帶來遺憾。

所以,那些產後媽媽無論多難、多忙,最好能把寶寶帶在身邊,陪伴他們長大。爸媽的付出,會直觀地表現在孩子的安全感上,影響孩子成年後的依戀關係。

2、母乳餵養,或多跟孩子肢體接觸

美國兒童健康顧問多薩利·萊切斯克說,嬰幼兒對撫摸和肌膚接觸的需求會比其他年齡的孩子更強烈。

這是寶寶情感發展的心理需求,否則會患上“皮膚饑渴症”,直接表現出來的便是孩子渴望跟他人接觸,卻又情感冷漠。

外國的寶寶一出生後,護士會第一時間把新生寶寶抱到媽媽身上,讓寶寶趴在媽媽胸前,一方面是哺乳的需要,因為初乳很珍貴,另一方面是為了讓寶寶跟媽媽肌膚接觸,給哭鬧的新生寶寶帶來安慰。

日常生活中,母乳餵養也給寶寶帶來了更多的與媽媽肌膚接觸的機會。除此之外,媽媽平時最好承擔起給寶寶洗澡、換紙尿褲、換衣服,跟寶寶同睡的責任。

跟寶寶有更多的肌膚接觸,從小建立親密的親子關係。即使孩子大了,媽媽也需要常常抱抱孩子、親吻孩子,因為肌膚接觸,孩子感受的愛會更真實。

3、給予孩子“愛”,而不是“冷漠”

長期被爸媽冷漠對待、缺乏愛的孩子,負責處理壓力的荷爾蒙水準會異常。所以有冷漠爸媽的孩子,他們常常比同齡人承受更多的心理壓力。

還未懂說話的寶寶哭鬧時,媽媽需要第一時間走到寶寶身邊,充滿愛地安撫孩子,這是寶寶情感發育的最基本需求,所以“寶寶不哭時才抱”的陋習是需要摒棄的。

除此之外,寶寶生病時,尤其需要爸媽更多的理解和關懷,父母忽視或厭煩會給孩子帶來情感的傷害,會讓孩子質疑親密的依戀關係,因為愛是無條件接納。

另外,嬰兒期過後的日常生活中,小孩兒因為情緒自控能力未完善,常常會耍脾氣和哭鬧,父母需要更多的同理心,這也是安全依戀關係的重要因素。因為爸媽的理解,能給孩子帶來更多的信任和依賴。

兒童心理學家Peter Hobson說,一個人與他人的關係的體驗成為他與自己關係的特點。想讓孩子未來擁有幸福愛情,那麼別忽視你們的親子關係。

 

看完後是不是覺得葡萄小編在小寶貝媽媽經分享的親子生活文章很好呢?想看更多好文,或是喜歡小寶貝媽媽經的文章的話,可以按讚追蹤並分享這篇「親子生活:想要讓孩子未來過得幸福,媽媽別忽視這個親子關係!」出去給大家一起看看喔!

{DM_AfterContent}
Reference:toutiao
  • TAG:

精選好文

{DM_BeforeComment}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