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訂閱 小寶貝媽媽經 新聞推播。

請點選「訂閱」後,再點擊「允許」即可完成網頁新聞推播訂閱!

分享

想為孩子提供最好的,良好夫妻關係是一切的基石!

大家好,我是 葡萄 今天來跟你說說 想為孩子提供最好的,良好夫妻關係是一切的基石!吧!讓我們來看看!

 

自從懷了二寶,表姐整個人都陷入了一種非常焦慮和狂躁的心情中。

她跟姐夫吵架的頻率越來越高,跟我吐槽姐夫的頻率從原來的每月一次變成了每週,甚至隔天一次。

有幾次我去看侄子,看見表姐一直在鞭策姐夫:“你看,我現在懷了老二了,我們倆都是工薪階層,剛買了房子,也沒有多少錢,你要多想想,不要成天就知道拿上班那點死工資,你考慮一下幹個什麼兼職,多賺點錢。”

姐夫端起桌上的碗走進了廚房。

表姐挺著個大肚子跟了進去:“我跟你說啊!現在這個環境,階層固化越來越嚴重了,小孩子的教育很重要的,我們不多攢點錢,孩子想上好點的學校,根本不可能。”

姐夫說:“你看我們小時候,也沒上多好的學校,現在不是也挺好的嘛。我同學成績比我差的,上了個三本,也都挺好的。”

表姐放下手裡的香蕉,恨鐵不成鋼地看著姐夫說:“我們那時候跟現在能比嗎?現在社會競爭那麼激烈,你沒看網上說平民家庭的上升通道已經被堵住了麼?我們不說為孩子提供最好的教育資源吧?至少得中上吧?”

“不然孩子以後指不定混得還不如我們呢?既然能生,就得為他們儘量提供最好的。”表姐說完走出了廚房。

跟我抱怨:“你姐夫吧!就是眼皮子淺,天天不求上進,隨波逐流,早晚被社會淘汰。”

我只能安慰她:“姐,我覺得姐夫挺好的啊!工作穩定,也不亂花錢,回家就忙著幹家務,帶孩子。”

“哎,就他那點工資,養兩個娃,還要還房貸,夠幹啥啊?一天就知道鍋碗瓢盆的,也沒點志向,不求上進。”表姐撇撇嘴。

不得不說,看著曾經有情飲水飽的女文青表姐,現在成為了她原來最鄙視的那種人,我倍感唏噓的,因為雖然我比她小兩歲,但在她身上我彷彿看見了曾經的自己。

02

可能因為比表姐敏感,我在兒子出生那兩年就感受到了強烈的焦慮和壓力。

我老公也跟我一樣是工薪階層,兩個人的收入加上父母的支援,其實也能較為輕鬆地負擔養娃的費用和房貸。

可是娃兩歲那年,我們換了個更大的房子,還買了車位,負擔一下子重了起來。

我開始鞭策老公,要去學習,去考證,去兼職,去賺更多的錢。

我們開始彼此埋怨,為什麼要買更大的房子?為什麼要買車位?

我甚至開始後悔,當初為什麼不找個更能掙錢的老公。

因為我的同學們基本都在金融行業,在收入上我早已遠遠被他拋下,曾經是一倍、兩倍的差距,到後來是十倍甚至幾十倍的差距。

我也後悔自己當初沒有堅持一直待在金融行業。

我很擔憂自己不能為孩子提供更好的一切,我為此變得焦慮而躁動,就像現在的表姐。

直到有一天,我跟老公又一次爆發了激烈地爭吵,吵架的原因無非雞毛蒜皮,就是某件小事無法達成共識,但根源卻在於我內心的焦慮和對老公持續積累的不滿。

兒子無措地看著彼此吼叫的我們,懵懂的他不知道發生了什麼,看著因為吵架而面目扭曲的父母,突然哇的一聲哭了起來。

我突然意識到,我天天苛責老公,鞭策自己,沉浸在焦慮中不能自拔……可是這些毫無用處。

也許相比為兒子提供更好的物質條件和教育環境,情緒穩定,關係良好的父母才是他最需要的吧!

小小的他不能理解三塊錢的進口紙尿片和一塊八的國產紙尿片區別有多大,也不能理解耐克的毛毛蟲和老奶奶做的小布鞋穿著有多大的區別。

可是他知道,爭吵中的父母有多可怕,他感受到了這種焦慮和衝突的氛圍,被嚇得直哭。

03

我開始明白,改善家庭條件雖然很重要,但營造良好的家庭氛圍和夫妻關係才是更重要的事情。

如果我一味地只知道要求老公去改變,去上進,每天埋怨他,指責他,情況只會越變越糟。

我的初衷是讓孩子能夠更好地成長,而現在我卻為他提供了一個充滿火藥味的戰場。

我開始控制自己的情緒,儘量多欣賞老公的優點,比如顧家、愛操心,對孩子全心全意,對自己節儉,對我們孃兒倆卻很捨得花錢。

我減少了指責的老公次數,也儘量不要為了發生的事情而後悔埋怨。

不再每天催逼老公要上進,要提升,要多掙錢,而是自己每天開始堅持看書、寫作。

慢慢地老公也開始改變了,他開始看起了註冊會計師的書。

我在網上寫小說,慢慢地積累了一些讀者,第二部小說上架,也賺了些錢。

家庭氛圍漸漸和諧起來,現在我考慮得更多的,不再是如何快速賺很多錢,給孩子提供最好的生活和教育條件。

而是怎樣提升自己,讓自己越來越好,心情平和,做個情緒穩定的媽媽。

在我放棄了喋喋不休地要求老公的時候,他反而慢慢向我希望的方向改變。

兒子也不再像一隻受驚的小鳥一樣,不敢跟別的小朋友玩,出門躲在媽媽後面,動輒哭鬧。

他開始主動跟小朋友玩耍,也變得更愛笑了。

我和老公,慢慢找到了生活和諧的節奏。

所以我很想跟表姐說:相比為孩子提供最好的一切,良好的夫妻關係才是孩子健康的基石,

相比要求被人,不如反求自己,改變會帶來改變,說教和指責只能引起反彈和彼此埋怨。”

如果你覺得這篇文章有趣或是對你有幫助的話,分享讓更多朋友看看,討論一下你們的想法吧!

{DM_AfterContent}
Reference:親子天地
  • TAG:

精選好文

{DM_BeforeComment}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