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訂閱 小寶貝媽媽經 新聞推播。

請點選「訂閱」後,再點擊「允許」即可完成網頁新聞推播訂閱!

分享

新生兒常見症狀及處理,你一定要知道!

大家好,我是小寶貝媽媽經小編Ant!今天要來說說關於「新生兒常見症狀及處理,你一定要知道!」的事!不知道大家對於這個有多了解呢?一起來看看吧!

 

今天小編給大家詳細介紹一下新生兒的常見症狀和處理辦法!

1、生理性黃疸

寶寶出生後一切正常。可是3-5天后,寶寶的臉卻黃了,而且有越來越黃的趨勢。這就是新生兒的生理性黃疸。這是由於,胎兒在子宮內靠媽媽供給營養,他生長髮育代謝後產生的廢物也由媽媽的臟器幫助排洩出來,胎兒體內衰老的紅細胞“壽終正寢”後,產生的膽紅素就是這樣由媽媽的肝臟幫助轉化排洩的。所以寶寶出生時並沒有黃疸。嬰兒出生後,與母親脫離了聯絡,他的一切新陳代謝產物也就由自己來處理了。紅細胞破壞後產生的膽紅素要經過肝臟轉化一下,才能從體內排洩出去。而這時新生兒的肝臟處理膽紅素的能力是很弱的。膽紅素就不能從正常的渠道排洩到體外,多餘的沒有經過肝臟處理的間接膽紅素蓄積在體內。到了一定的程度,孩子就表現出黃疸。隨著肝臟功能的逐漸成熟,新生兒黃疸會逐漸消退。

處理:正常現象,一般在一週到半個月的時間黃疸就會退盡。

2、病理性黃疸

重症黃疸多見於低體重兒、低體溫、窒息缺氧和嚴重感染的新生兒。

它的表現和顱內出血、窒息、新生兒敗血症有很多相似之處,如:嗜睡、拒哺、肌張力減低,兩 眼凝視、尖叫、驚厥及呼吸衰竭,突出之處是黃疸又深又重。

核黃疸是嚴重疾病,病死率高,後遺症多,往往終身殘疾,比如共濟失調、手足 徐動、聾、盲,以及智慧低下。要及早發現,積極治療,切勿當成生理性黃疸,延誤 治療。

新生兒黃疸如果有以下特點之一,則要考慮為病理性黃疸:

1.黃疸出現過早:足月兒在生後24小時以內,早產兒在48小時以內出現黃疸

2.黃疸程度較重:血清膽紅素超過同日齡正常兒平均值,或每日上升超過85.5μmol/L(5mg/dl)

3.黃疸進展快,即在一天內加深很多;

4.黃疸持續時間長(足月兒超過2周以上,早產兒超過3周)或黃疸消退後又出現;

5.黃疸伴有其它臨床症狀,或血清結合膽紅素大於25.7μmol/L(1.5mg/dl)。

處理:及早送醫

3、便祕

新生兒每天應該有四至五次大便,但新生兒如吃母乳或特別配製的奶粉,可能次數會略少,要注意大便的形狀,正常大便應是軟性的。便祕是指沒有大便,或次數忽然減少很多。同時,大便變得很硬,排便時困難,以致嬰兒哭啼。

處理:這時不妨先給些果汁或者把奶調得稀些,如果便祕情況不改,應該帶嬰兒去看醫生。灌腸次數太多是危險的,會讓嬰兒養成依賴性,非要灌腸才排便,所以這方面還是聽醫生的指示去做較安全。

4、吐奶(吞風造成的吐奶)

新生兒吃完奶後,常常會吐出一些奶,他並不是生病,只是在吸奶時連帶吸入了空氣,在吃完奶後把空氣吐出來,使得奶也跟著吐出。

處理:不要讓寶寶吸奶吸得太快,而且在吃奶後中途讓寶寶有機會排出胃內的空氣。當他吃完奶後,不要馬上將他放回小床,而應該抱起他,讓他把頭伏在你的肩或膝上一會兒,輕輕由下向上撫掃他的背部,使空氣排出。(應可聽到明顯的打嗝聲)。如果發現大量嘔吐,下次到診所時應請教醫生。

5、嘔吐

當嬰兒吃得過量,可能將部份或全部的奶都吐出來,這是無礙的。

處理:如果發生嘔吐現象,應立即停止餵奶。每天給他喂幾次少量的溫開水。若嘔吐不止,就該去看醫生。注意,生病的嬰兒必須在安靜的房間休息,同時給以充分的飲料,因為嬰兒對缺乏水分特別敏感。

6、腹瀉

腹瀉是新生兒常見疾病之一,尤其在天氣炎熱,或受其它疾病影響時,都會腹瀉。

處理:如果發現嬰兒腹瀉及發熱,應立即去看醫生,不可拖延。腹瀉很容易辨認,大便次數忽然增多,而且稀燜和有臭味。在看醫生之前,應讓嬰兒多喝流質(不是食物),如溫開水或粥水,讓嬰兒多飲流質是很重要的,因為嬰兒已失去大量水分,這種情形很危險。應注意保持嬰兒的清潔衛生,也要在替嬰兒處理完糞便後洗淨雙手,以防病菌傳染。

7、嬰兒打嗝

對於嬰兒而言,打嗝是常見的,新生兒尤其多見。為什麼會打嗝呢?這得從膈肌的功能說起。

在人體胸腔與腹腔之間,有一層分隔胸、腹腔的很薄的肌肉,稱為膈肌。膈肌與呼吸運動關係密切,膈肌收縮時,胸腔擴大,產生吸氣;膈肌鬆弛時,胸腔縮小,引起呼氣。嬰兒尤其是新生兒由於神經發育不完善,控制膈肌運動的植物神經活動功能容易受到外因影響。遇到冷空氣吸入、進食太快等現象,膈肌容易突發收縮,迅速吸氣,使聲帶收緊,聲門突然關閉,從而發出“嗝”聲。

處理:隨著嬰兒的成長,神經系統發育逐漸完善,打嗝現象自然會減少。嬰兒打嗝時,可給他(她)喂些溫開水,或抱起輕拍背部,打嗝就會止住。餵奶時,避免空氣吸入,餵奶後豎抱嬰兒輕拍其背部,讓其胃內空氣排出,可預防打嗝。

8、臍炎

臍炎是新生兒常遇到的一個問題。寶寶出生之後,臍帶也就完成了它的歷史使命。醫生將臍帶結紮後,5-7天后臍帶殘端乾枯脫落,脫落後的部位即為肚臍。問題就發生在臍帶還沒脫落的這段時間內。如果在這段時間內護理不當,容易感染細菌而發炎,這就是臍炎。臍部是開放的門戶,護理不當可以引起敗血症或膿毒血癥,甚至引起腹膜炎,千萬不能麻痺。當臍部有膿性分泌物或臍輪皮膚髮紅現象時就應引起重視。

處理:孕婦在產前要防治感染性疾病,加強圍產期保健;普及新法接生,分娩過程中嚴格執行無菌操作;斷臍後的一週內要護理好臍部,保持區域性乾燥和清潔衛生。臍帶未脫落時,給寶寶洗澡要分成上、下兩部分洗,不要讓臍帶及包紮臍帶的敷料沾上水。如果臍帶上的敷料溼了,要及時更換。勤給孩子換消過毒的尿布,並防止糞便尿液汙染,不要讓尿布覆蓋住臍部,以免厭氧菌生長繁殖。為母嬰臥室創造一個潔淨的環境,所用的床上物品、內褲、毛巾及嬰兒尿布等,以抗菌織物製成的為好。一旦發現寶寶的臍部有滲出液,一定要找醫生看。爸爸媽媽要按無菌操作的程式給寶寶清洗臍帶。必要時還要給寶寶用些抗菌素。

9、溼疹

溼疹是一種過敏性疾病有遺傳傾向。多見於對牛奶過敏的嬰兒。人工餵養的嬰兒患溼疹的就比母乳餵養兒多。常見的溼疹是以2-3個月的寶寶最嚴重。主要分佈在面部、額部眉毛、耳廓周圍,面頰部也有。嚴重的可蔓延到全身,尤以面板皺摺處多,如肘窩、腋下等處。初起時為紅色的小丘疹,有滲液,最後可結痂、脫屑。反反覆覆,長期不愈。孩子會感到搔癢難受。

處理:一般不嚴重的溼疹,可不作特別的治療,只是要注意保持面板的清潔,不要用香皂、浴液等給寶寶洗臉、洗澡,只用清水洗就行了。到了寶寶4個月以後,開始逐步給寶寶新增輔食,減少牛奶的攝入量,直到寶寶完全脫離以牛奶為主食;代之以飯食後,面板溼疹常常會不治自愈。全身治療可口服抗過敏的藥物如撲爾敏、維生素C。同時吃一些鈣劑,較重的溼疹,可用硼酸水溼敷。患溼疹的孩子,長大後可能對某些食物過敏,如魚、蝦等。

10、口水疹

多是由於面板經常受潮溼或異物摩擦等刺激因素,有時可導致面板角質層受損。其臨床表現為區域性面板潮紅、疼痛、輕度腫,好發部位是嘴角等嘴脣邊緣。一般為嬰幼兒多見病症。寶寶出現口水疹多是在長牙期常常流口水導致的。

處理:

①擦拭口水

由於唾液偏酸性,且含有一些消化酶和其他物質,對面板有一定的刺激作用,所以對經常流口水的幼兒,父母應當經常為他們擦去嘴邊的口水,並常用溫水洗淨,然後塗上油脂,以保護下巴和頸部的面板,最好給孩子圍上圍嘴,防止口水弄髒衣服。給小兒擦口水的手帕,要求質地柔軟,以棉布質地為宜,應經常洗燙,擦時不可用力,輕輕將口水拭乾即可,以免損傷區域性面板。

②維生素b2護理法

在家就用一粒維生素B2研碎,用棉籤抹在寶寶嘴脣周圍,也不用擔心寶寶吃進去,因為維生素b2吃一點進去也沒關係。晚上為了鞏固療效,在寶寶睡覺前又抹了點專口水疹的護理膏,記住這個只能等寶寶睡覺後再抹,因為這樣寶寶才不會舔到。

11、紅臀:

表現:

皮膚髮紅,面板上有紅色的斑點狀疹子,破皮、甚至潰爛流水。紅臀開始時,僅在每側臀部中心處發現兩塊"胭脂樣紅暈";繼而出現丘疹,徐徐發生糜爛、破損;嚴重時面板會發生糜爛、潰瘍,甚至會引起敗血症。 醫學專家們認為,尿布疹是由於臀部長期過於潮溼及尿便共同作用而引起的。

護理:

①尿布要棉製

對嬰兒一定要用純棉的白布做尿布,一是舒適、吸汗、天然,不象化纖可能對面板有一定傷害。二是可以更容易觀察寶寶的大小便情況,因為大小便常常可以反映出寶寶的健康狀況。

②尿布要勤換勤洗

家長一定要注意寶寶是否不自覺尿了拉了,以便及時換尿布。小兒尿後沒有及時換尿布,特別是夜間不換尿布,或用一次性尿不溼一夜到天亮,這樣長時間不換尿布,尿液對臀部嬌嫩面板刺激會很大。尿布要勤洗,徹底清洗後,要放在陽光下進行晾晒,可以殺菌。

③便後要清潔臀部

新生兒的大便稀、量多,母乳餵養的新生兒大便尤其多。因兜著尿布,大便常沾滿了整個臀部。有些父母或保姆在小兒大便後用尿布將臀部的大便擦去,而沒有清洗臀部,使整個臀部仍粘附著大便,當再兜著尿布時,在潮溼有刺激物的環境下而發生紅臀。

④要保證臀部乾燥

清洗臀部後一定要把水擦乾,然後包上尿布;注意不要認為給寶寶的臀部拍上粉,就使臀部面板乾燥。如果臀部本來是潮溼的,拍上粉只是粉吸水變成塊,不僅區域性仍然潮溼,而且粉對面板也形成刺激。潮溼的環境使區域性面板的抵抗力下降而發生紅臀。

⑤勤抹護臀膏

給屁屁抹上,紅屁股可以很快就不紅啦!

⑥讓臀部透氣一下

在換上新的尿布之前,先停幾分鐘,等小屁屁變得乾爽。也可以用你的吹風機,調到常溫那一擋,吹吹小屁股。

12、馬牙

細心的媽媽,在給孩子餵奶時,可能會發現剛出生不久的新生兒口中有些小白點長在牙床上,稍大一點的象白色小球,這不是真正的牙齒。因象是長牙,故叫做“馬牙”。“馬牙”在不同孩子口中,數量和大小不等。

處理:它是在胚胎髮育過程中形成的一種上皮細胞堆集,千萬不要用針去挑,也不要用布蘸水去擦。孩子的口腔粘膜很嫩,新生兒唾液分泌又少,容易破損;粘膜下血管密集,細菌容易感染而進入血液,造成新生兒敗血症就很危險了。不必擔心,當“馬牙”長到一定的時候,孩子吃奶時因摩擦會自動脫落而消失。

13、新生兒紅斑

新出生的寶寶在生後2~3天時,顏面、頸部、胸或腹部及全身出現紅色丘疹。

處理:這種紅色丘疹即使不治療2~3天后就可自然消退,所以不需特殊處理。但如果有些出疹感染化膿,疹子周圍出現水腫時必須去醫院治療。

14、痱子

(1)白痱

常見於間擦部位,皮疹為帽針頭大小白色密集薄壁透明小水皰,約1mm大小,皰壁易破,外觀呈露珠狀,周圍無紅暈,迅速出現,數天後很快乾枯而消失,幹後有極薄細小鱗屑,自然脫落。常無自覺症狀。多見於臥床不起,高熱汗出不暢及術後體弱者,維生素A缺乏所致痱以此型為多。

(2)紅痱

一般見於潮溼悶熱的夏季。皮疹好發於肘窩、腋窩、頸、胸、背及小兒頭面部、臀部、婦女乳房下,但手掌與足底不出現。發病急驟,開始出現紅斑,繼之發生密集排列的針頭大小丘疹或丘皰疹,周圍繞以紅暈。皮疹成批出現,消退後有輕度脫屑,搔抓後可繼發感染導致毛囊炎,癤腫,有時可繼續數週。自覺有灼熱和刺癢感。

(3)膿痱

皮損好發於四肢屈側和陰部等面板皺褶部位,小兒頭頸部亦可見。痱頂端有針頭大小的淺在性小膿皰,皰內可查見細菌。自覺有刺癢感,可伴微熱或高熱。常發生於嬰兒溼疹,尿布皮炎,接觸性皮炎的患部。機體抵抗力差或面板衛生條件差者,可於紅痱基礎上繼發感染形成膿痱。

預防:

①勤洗澡,浴液要選用嬰兒專用的,不要鹼性過大的,會刺激面板。

②多喝水

③室內保持通風

④不要在烈日下嬉戲

⑤飲食清淡,不要過飽,少吃糖和高脂肪的食物

治療:

①洗完澡要擦乾,然後塗上一點爽身粉或者痱子粉

②及時更換衣服,衣服要純棉的

③必要時可用爐甘石洗劑,取適量塗於患處

④用中藥洗:金銀花30g,川黃連15g

⑤寶寶睡覺的時候要勤給他翻身

15、新生兒肺炎

症狀:

分為吸入性肺炎(羊水、胎糞、乳汁)和感染性肺炎(宮內感染和出生後感染)。

新生兒得肺炎不象嬰幼兒肺炎有明顯的咳嗽及呼吸困難,尤其早產兒得肺炎後 很少有咳嗽,除了氣急、萎靡、少哭、拒哺之外,還有口吐白色泡沫,口週三角發青、 呻吟及點頭呼吸。

判斷是否患了肺炎最簡單的辦法有兩種:

·數呼吸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制定的兒童急性呼吸道感染控制規劃(ARI)方案所定:當小於兩個月的嬰兒,在安靜狀態下每分鐘的呼吸次數大於或等於60次,可視為呼吸增快;如果數兩個1分鐘均大於(或等於)60次可確定此患兒呼吸增快;

·觀察胸凹陷

小於兩個月的嬰兒吸氣時可見到胸壁下端明顯向內凹陷。稱之為胸凹陷。是由於患肺炎時,孩子需要比平時更用力吸氣,才可完成氣體交換所致。如新生兒既有呼吸增快又有明顯胸凹陷,就可診斷為重度肺炎,必須住院治療。

國際上介紹最簡單的方法是數呼吸的次數,當新生兒每分 鍾呼吸超過60次時就有可能得了肺炎(也可能比肺炎還嚴重),應馬上送醫院診治。 胎糞吸入性肺炎與宮內感染性肺炎比一般肺炎更嚴重,治療更棘手。凡新生兒肺炎均需住院治療。

處理:及時送醫

16、鵝口瘡

症狀:

它由一種黴菌引起的,多由於乳頭、手指及面板感染,尤其是奶嘴汙染。

症狀表現為出生後不久在口腔粘膜上出現白色點狀或片狀膜,很象奶凝塊,在牙齦及頰粘膜上,容易颳去,可能會影響哺乳。

防護:

寶寶出生後,媽媽(如果是母乳餵養)或寶寶服用抗生素都可能引發鵝口瘡。這是因為抗生素殺死了存在於寶寶口腔粘膜上的有益菌,而這些有益菌能抑制酵母菌的過度生長。

有時媽媽和寶寶會發生交叉感染:如果你正在進行母乳餵養,你的寶寶可能會把鵝口瘡傳染給你,引起疼痛的乳頭酵母菌感染需要醫生治療。同樣,媽媽服用抗生素也可能導致乳頭酵母菌感染,再通過哺乳傳染給寶寶。不過,寶寶雖然感染了鵝口瘡,不一定會傳染給媽媽,有乳頭酵母菌感染的媽媽也不一定都會傳染給寶寶。

預防方法:母親餵乳前,要洗淨乳頭或餵奶用品,奶嘴要煮沸消毒。

17、新生兒淚囊炎

症狀:

很多寶寶眼周動不動就有眼屎出現。有些粗心的父母不以為然,以為小孩剛出生都這樣,過陣子自己就好了。兒童眼科專家提醒:如果寶寶持續出現眼屎,有可能患上了小兒淚囊炎。

小兒淚囊炎是一種先天性眼病,多見於剛出生一個月左右的嬰兒,出生4-5個月是症狀出現的高發期。

護理:

近年來新生兒淚囊炎的發病率一直呈明顯上升趨勢。這可能與剖腹產分娩比率居高不下有關。剖腹產嬰兒沒經過產道積壓,鼻淚管末端的瓣膜更容易保持完好無損的狀態,從理論上來說,也就更容易導致新生兒淚囊炎的出現。

對於新生兒淚囊炎,就是在小孩剛發病的時候儘早發現、儘早治療。如果孩子眼淚汪汪或是眼屎多,家長應每天在孩子患眼的鼻樑側按由上向下的順序進行適度的淚囊區按摩,按摩時用拇指緊貼寶寶面板,輕柔用力於淚囊區,由上而下滑動與按摩,這樣的按摩每天可進行2次~4次。如按摩不見效,可以到醫院讓眼科醫生為孩子反覆進行淚管沖洗,結果仍未奏效,則應儘早行淚管探通術,否則有可能引起淚囊周圍組織發炎,或形成淚囊瘻,這是一種極不容易徹底治癒的瘻管,還會影響以後容貌的美觀。

18、早產兒視網膜病變

症狀:

最主要的預防方法就是早產兒出生四至六星期之後一定要接受有經驗的眼科醫師做詳盡的眼底檢查。早產兒視網膜病變的診斷、預防與治療需完全靠有經驗的小兒科及眼科醫師來把關,父母親無法自行檢查。

護理:

世界衛生組織統計,早產兒視網膜病變已成為高收入國家兒童致盲的首位原因。

主要原因是早產兒出生時的視網膜尚未發育完全,正常的情況下視網膜的血管是在懷孕的第16周開始發育,在懷孕的第8個月才由中心的視神經盤達到鼻側的最周邊,而在1~2個月後才能生長到顳側(外側)的最周邊。所以早產兒本身就會觸發此病變的產生,因為它會造成此血管發育生長上的改變,從而造成不正常的新生血管。這些變化的過程可以在任何期間自己停止下來,或倒轉回來而消失,也可能往纖維化增生而造成牽扯性視網膜剝離而失明。

19、新生兒溶血病

新生兒溶血病是指母親與胎兒血型不合引起新生兒免疫性溶血。有很多原因可以引起新生兒溶血。

在懷孕期或分娩時可有為數不等的胎兒紅細胞進入母體,若彼此血型不合,母親體內缺乏胎兒紅細胞所具有的抗原,母親會產生相應的抗體。這種免疫抗體可通過胎盤進入胎兒體內引起溶血。

治療:

ABO溶血病患兒主要表現為黃疸、肝脾腫大、貧血。臨床症狀輕重差別很大,輕者常與新生兒生理性黃疸相似,嚴重者可有明顯的症狀。新生兒出生後要嚴密觀察黃疸出現時間,一般第2~3天,嚴重者24小時內就出現黃疸,並要注意黃疸加深速度,如膽紅素濃度過高,不及時處理可引起膽紅素腦病,以後影響智力,所以ABO溶血病要及早治療。

a.分娩時,就要做好新生兒的搶救準備。

b.胎兒娩出立即斷臍,減少抗體進入寶寶體內。

c.保留臍帶,以備嚴重溶血病患兒換血用。

20、需要及時就醫的新生兒病症

(1)新生兒敗血症:

不論產前、產時或分娩以後,有細菌侵入血液後就可引起敗血症。

如羊膜早破、 滯產、助產過程消毒不嚴,出生以後面板粘膜破損都是引起敗血症的常見原因。新生兒敗血症表現為不吃、不哭、不動,早期不易發現,等進一步發展嗜睡、抽痙,合併核黃疸或腦膜炎時,已為時過晚。 及早發現,送醫院治療。

(2)新生兒顱內出血:

顱內出血是由於產傷或缺氧引起的嚴重疾病,早產兒尤其多見。

嬰兒顱內出血早期表現是煩躁、尖叫、拒奶、痙攣、角弓反張,雙眼凝視。到了晚期則嗜睡、拒哺,全身鬆弛癱瘓,面色蒼白,四肢冰冷,最終昏迷。

顱內出血一般預後不好,大多於一週內死亡,倖存者有不同程度的後遺症,如腦積水、腦炎、癲癇以及不同程度的智力低下。

(3)新生兒化膿性腦膜炎:

新生兒期嚴重感染之一,和敗血症關係很密切。本病死亡率高,後遺症多。 不論產前、產時或產後感染都可引起化膿性腦膜炎,比如母親患敗血症、羊膜早 破、胎糞吸入、難產、出生後面板破損、臍部感染等。

新生兒得腦膜炎最早改變是在精神異常,如陣陣尖哭,易驚、易激動,精神萎, 隨後不哭,最後昏迷。早產兒則不哭、嗜睡、面色灰白、兩眼凝視。如果發現遲,即 使倖存也會合並腦積水、硬膜下積液、耳聾、皮質盲及智慧低下。

(4)新生兒窒息:

造成新生兒窒息有三種情形:宮內窒息、分娩過程窒息以及娩出後窒息。

胎兒窒息時,胎動從快-消失,胎心從加快-慢-不規則,最後胎心消失。分娩過程窒息常見於難產、滯產。娩出後窒息,輕者面板青紫,肌張力正常或增強。重者面板蒼白,全身鬆弛無力,手足冰涼,心率慢而弱。

窒息預後較差,重度窒息常有吸入性肺炎、顱內出血及心律紊亂。後遺症輕者智 能發育落後,重者癲癇或腦性癱瘓,都將造成終身遺憾。

以上就是小編總結的20種孕婦常見症狀和處理方法,希望多大家有用。

如果有些專業名詞你是在看不懂是什麼意思,又想了解的話,小編建議你們可以去深圳市友康護理服務培訓中心報名參加培訓,關於嬰幼兒的常見病防治等知識有專業老師為你們詳細講解,清楚明瞭,簡單易懂。學習週期也比較短,讓你快速掌握。而且正逢暑假,價格優惠哦!

最後請分享給大家,說說看你的想法吧!讓我們再會!我是Ant小編。我們下次見!

{DM_AfterContent}
Reference:親子天地
  • TAG:

精選好文

{DM_BeforeComment}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