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歲的寶寶成植物人,只因為家人在喂藥時的這個動作!
-
alphago
- 08-08

在孩子面臨吃藥的時候還可以將繪本拿出來進行模擬,讓繪本裡的人物陪同孩子一起吃,接受度會大大增加。
3~6歲幼兒:這個年齡段的孩子熱衷遊戲,愛好角色扮演,並且對職業已經有了一定認知,所以平時不要用」如果不聽話讓醫生叔叔、護士阿姨抓你去打針!」等語言恐嚇.
主動造成孩子對生病用藥有陰影。可使用繪本引導、用玩偶或職業圖片卡進行角色代入玩遊戲,如家長假裝生病,由孩子假裝的醫生給家長喂「藥」。
將家長治療「康復」後,給孩子獎勵一個親吻或者小紅旗,不僅能讓孩子對醫生的職業有好感,還能在孩子抗拒用藥的時候,家長以「親身體驗」鼓勵孩子。
不管是在治療前還是治療後,無論孩子有沒有哭,都要誇其勇敢,給他一個有力的擁抱和親吻。
二、給寶寶喂藥的正確姿勢
第一步:媽媽採取坐姿,讓寶寶半躺在媽媽的手臂上。 第二步:媽媽用手指輕按寶寶的下巴,讓寶寶張開小嘴。
第三步:用滴管或針筒式喂藥器取少量藥液,利用器具將藥液慢慢地送進寶寶寶寶口內。
第四步:輕抬寶寶下巴,幫助其吞咽。 第五步:將所有藥液都喂完後,再用小勺加喂幾勺白開水,儘量幫助寶寶將口腔的餘藥咽下。
將藥混入食物中:對於哪些藥可以混入食物中喂寶寶,媽媽可以在服藥前問下醫生,需要提醒媽媽注意的是,在將藥物混入食物中時。
一定要混入少量食物中,保證寶寶一次能夠吃完。如果將藥混入一大碗粥,或一大瓶奶裡,寶寶一頓吃不完,藥量就無法保證了。
小編說:
不建議在孩子生病時無條件滿足他的要求,因為心疼他,平時不給吃的零食、不給看的動畫片一律全都滿足,要什麼給什麼。
會造成孩子病好後嬌氣和混亂,應讓孩子明白生病是生活裡非常正常的事,不是可以跨越家長底線的試金石。
不管怎樣,平時對孩子的身體保健才是上上策!較小的孩子多撫觸、推拿、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較大的孩子多運動、喝水、忌垃圾飲食。
家長不要對孩子過細養育,多帶孩子接觸大自然和環境細菌,比吃任何兒童保健品都有用!
小兒豉翹清熱顆粒是兒童常用藥,這藥之難喝我想用過的家長都知道吧,不過對於我女兒來說,這很小菜,基本上一口就喝下去,然後喝點白開水就好了。
而我的喂藥秘訣就是鼓勵孩子,並給孩子講解吃藥的必要性,當然有時候適當的獎勵也是必須的。
相關文章
- 相關關鍵字: